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三北防护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三北防护林(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目录

什么是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为解决落后的林业生产力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生态、物质、文化等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建设的一项生态恢复工程[1]

  三北工程于1978年11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随之在广袤的三北大地上隆重启动。这项举世无双的生态工程建设范围包括中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13省(市、区)551个县(市、旗),所辖土地面积共4.07×106km2,占国土面积42.4%。同国际上最知名的三大林业生态工程——美国西部大平原各州林业工程(又称罗斯福计划)、前苏联东欧平原防护林建设(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北非绿色大坝工程相比,无论从规划范围、造林规模、工程期限还是工程进展的速度、持续的程度上,中国的三北工程都堪称史无前例,举世无双。中国学者在教科书中把三北工程的建设目的解读为:缓解和治理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使1亿多人民摆脱长期贫困的境地[2]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范围[3]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涉及范围广阔,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O°12',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尔汗布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 km,南北宽560~1460 km。建设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市、区、旗),总面积406.9×104km2,占国土面积的42.4%。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任务[4]

  当前,三北防护林工程面临的总任务是: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关键是坚持创新,抓落实,见成效。通过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把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建设方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想、生态经济型的建设模式,体现和落实到工程实践中去。

  1.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亮点

  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突出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

  三北的沙漠不治,北京的风沙不止。三北的生态不改善,全国的生态难改变。三北防护林工程要突出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就必须认真总结和大力宣传三北多年积累的“依法防沙治沙、科学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和社会防沙治沙”典型、成功经验、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突出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纳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作为防沙治沙工作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制定切实可行的近、远期防沙治沙规划、方案;强化管理,研究制定不同沙区的治理标准、检查验收办法、示范区的建设标准,督导检查工程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不仅要出建设成果,还要出防沙治沙的理论成果、管理制度成果。

  3.统筹治理水土流失

  把治理水土流失同国土整治、综合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治理方针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易后难”的治理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作为重点,世世代代坚持不懈地治理。与此同时,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易后难”的原则,抓好相对比较容易治理的东北、华北地区的水土流失。

  4.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把建设“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健全、效益最佳”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存的年龄老化、林龄结构不合理、林组分布不均匀、病虫害严重的残次林带、低质低效林带和病腐林带以及过熟林木进行科学的更新改造,在培育中利用,在采伐更新中完善,确保“体系常在。永续利用,功能强化,效益递增”,将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林网与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把科学、规范、及时更新农田防护林,作为当前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平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来对待,体现林业的三大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成就[5]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30余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构建了防护林体系,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重点治理地区的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平原农区基本建成了防护林体系,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呈“双增”趋势。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表明,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陕、甘、宁、内蒙古、晋、冀等6省(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与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净减少7921平方公里。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已进入了改造利用沙漠的新阶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完成造林274万公顷,在巩固绿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绿洲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7万多平方公里,扩大了四分之三,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

  另外,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改善了生存条件。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小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明显好转。通过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区域内小气候明显好转,有效抵御了各类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侵害,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北工程区森林面积由工程建设前1985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4283万公顷, 蓄积由7.2亿立方米增加到13.9亿立方米。新增蓄积6.7亿立方米,可以固化二氧化碳12.26亿吨,释放氧气10.87亿吨。森林面积的增加也净化了空气,减少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提高了空气质量。据测算,三北工程新增造林面积每年可吸收二氧化氮734.1亿吨,二氧化硫183亿吨,一氧化氮929.8万吨,一氧化碳5383.2万吨。

  并且,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培植了特色资源,增强了持续发展能力。三北工程建设30年来,把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造一片林子,富一方百姓,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培植了产业资源。在工程建设中,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把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培育特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区域优势,建设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饲料林基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广大人民群众从特色经济林产品销售、流通加工以及人工林木材销售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林果业和木材生产已经成为建设区广大群众增加收入的稳定来源。林果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产业和现实途径。

  开创了生态建设新纪元, 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三北工程建设30年来,加快了造林绿化进程,美化了生活环境,增强了竞争软实力,也提升了我国在生态领域的国际地位。把造林绿化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们绿化意识,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文明进程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孙垂河,曹卫平.用和谐理论指导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8(5)
  2. 姜凤岐,于占源,曾德慧,朱教君.三北防护林呼唤生态文明[J].防护林科技,2013(5)
  3. 赵惊奇,窦建德,景耀舂.三杯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有关问题的对策[J].林业建设,2007
  4. 苗普,李建权,赵振兴.浅析三北防护林工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防护林科技,2007(3)
  5. “三北”工程三十年.搜狐财经,2009年11月20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Lin,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三北防护林"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