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X非效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X非效率(X-inefficiency)

目录

什么是X非效率

  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X非效率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勒伯斯坦提出的反映大企业内部效率及水平状况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的大企业,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企业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使企业费用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X非效率的计算公式

  X非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X非效率的操作实务

  企业组织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外部环境。如果环境是充满竞争的,则企业内部就会自上而下产生一种外部压力,迫使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如果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存在竞争压力,则在垄断性企业组织中的各层次成员就会滋生某种惰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惰性将转变为惯性,并在企业内部形成“x-非效率”。

大企业存在X非效率的原因

  1.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往往易于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即企业经营者置企业所有者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规模扩大,过度投资和耗用资产;不注意降低成本和过分的在职消费,导致企业利润费用化工资奖金增长过快,侵蚀企业利润等。

  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公司绩效与职工物质利益不易直接挂钩。当市场竞争压力较小时,企业就倾向于用增加人员和提高工资的办法来维持生产经营规模,通过提价的办法向消费者转嫁增加的那部分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率的降低和竞争力的削弱。

  3.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信息交换传输量和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将按几何级数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传输或转换中某些障碍,有意或无意的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将大大的增加。

国有企业管理X非效率来源

  1、国有企业管理X非效率来源之一:来自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枷锁

  改革开放将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下政府的怀抱中解脱出来,将其放归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森林里,国有企业对于在市场经济竞争不适应日益显现。尽管我国企业管理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欧、美、等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向市场经济过渡”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期色彩,政府与企业的父子关系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烙印依然清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领导“拍板式”决策和“经验式”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决策者是由政府直接任命,规则让步于权力,科学和民主决策让步于经验和“拍板”,常常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使整个企业面临绝境,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决策还由于责任意识单薄而忽视管理,造成“个人决策、集体负责”这种扭曲的决策行为,直接造成X低效率。

  (2)管理职位采取资深职位制

  国企管理岗位选拔采取资深职位制,论资排辈,企业管理模式对职工业绩的肯定除了提高薪金外,更多采用升职的方法,在选择管理人员时大多依据在企业的工作年限与经验,使得大量的技术专家升到管理岗位上后不能胜任管理工作,年轻而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又不能得到提升,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形成升职“黑洞”。

  (3)强调“物本至上”的管理理念

  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物本”观念突出,强调对设备、厂房、资金、资料等的管理,“人本”管理观念淡薄。国有企业对人员的管理只是生产要素式管理,通过下达指令,让其按指令操作,从而对其生产行为进行组织、安排。导致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4)“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方式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管理的对象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管理的着眼点是事物,或是生产、或是人事、或是销售、或是材料。管理的出发点是哪儿有问题管理哪里,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均为就事论事,就部门论部门,就环节论环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很少作通盘考虑。

   2、国有企业管理X非效率之二:国有企业的最终委托人缺位

  在现行的国有产权制度下,国有企业里实际上活动着的是形形色色的代理人,而没有可以追溯的最后委托人,这从五个层面导致国有企业内的X低效率:

  一是经营者产生机制的行政化,各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官员作为一级代理人在非对称信息和激励不足的情况下任命经营者,并且无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廉价投票权”,加之租金激励,他们倾向于选择最容易控制或能使自己获得更多企业好处的经营者,一级代理人缺乏监督激励

  二是作为二级代理人的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却并不是最终的剩余索取者和风险承担者,与“利润激励”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国家租金”。如果经营者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只能给自己谋取“国家租金”设置障碍。

  三是企业经营决策权过度集中于企业决策者,企业主要领导人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监事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难以得到完善。

  四是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泛滥。在国有企业里,管理者处于委托代理链中经营者与员工之间,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经营者掌握企业控制权和部门管理权的配置。管理者出于保住重要部门职位或升迁等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自己岗位的特权,违反内部控制制度为经营者提供便利或与经营者合谋绕过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少国有企业的“团伙犯罪”是经营者与管理者(尤其是财务经理)串通作弊的结果。

  五是一级代理人与经营者在企业控制分配上的一对一谈判。这导致企业职工、债权人企业决策和日常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小;管理者利用一般员工不知情的信息劣势伪造虚假财务信息,侵蚀国有资本,而员工却无法对违反制度者予以揭发。并且,管理者这种道德风险行为又严重制约了他们对员工的监督和激励,引起团队工作效率的下降,造成企业运营的X低效率。

国有企业的X非效率改善途径

   企业内部X效率的提高相对于资源配置更为重要,一般来讲,配置效率的福利损失通常不会超过1%,而根据来宾斯坦的研究,由X低效率导致的福利损失大约在7%~18%之间。因此,国有企业的X非效率改善尤其必要,改善的途径主要有三:

  1、政府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摒弃无谓的管制(行政垄断

  管制经济学认为政府管制可以克服“市场失灵”,但美国学者W·鲍莫尔和克莱沃里克的研究表明,政府管制可能在两方面增加X低效率:第一,人们相信,管制者会利用报酬率管制使低效率留在行业内。这就是说,管制者允许低效率企业以较高的价格这种形式,把低效率转嫁给顾客而取得利润。第二,管制者对利润没有设置最高限额,往往严重地削弱了创新和效率的激励,也就是说,削弱了“企业家成就”激励。当然,政府是国有企业的一级代理人,没有必要从政企关系中完全脱离出来,关键是政府应做好代理人的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

  X效率理论认为,垄断不仅会造成低配置效率,而且会造成缺乏动机、有机会不利用的X低效率。这里的垄断是个狭义的概念,仅指行政垄断与法定垄断,不包括自然垄断。现代管制理论认为,自然垄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技术效率与X效率可以达到最优。但我国当前大多数垄断企业不是自然垄断,而是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赋予某个国有企业独家经营一种产品服务而形成的行政垄断。在这种非自然因素介入以后,垄断便得以绝对排斥市场竞争。这种垄断格局并不是源于经济合理性,也不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而是运用行政手段营造的法定垄断,它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福利,从而产生严重的X非效率。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应废除一切不合理的行政垄断与法定垄断,降低X非效率。

  2、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尝试实行高层管理者控股

  以公司制为改革方向的国有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国有产权制度的演进并没有解决国有产权“最终委托人缺位”的制度短缺和产权结构的动态配置,内部控制效率的损失极大,并且“通过一个制度的存在、运作而导致另一个制度更加巩固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步伐越快,国企X非效率的损失越大的恶性互补。因此,要改善国企X非效率,改革产权制度是一个重要方面:一是清晰产权,界定产权边界和产权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起有利于国有资产优化配置的财产约束机制。明确国有产权主体,逐步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二是实行高层管理者控股,企业的利益与高层管理者个人利益在高层管理者控有相当一部分股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充分相关,可解决一部分委托代理关系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与委托人合谋的成本,充分发挥“利润激励”的作用。三是要处理好控股股东企业法人独立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防止控股股东的不正当干预和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另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防止经营者、管理者的权利过于集中和滥用。

  3、改变国有企业的管理路径依赖,从三方面走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一是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国有企业的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思维整合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将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包括构筑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培育一支有创造力、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科技队伍和一支具有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营销队伍,并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完善人事分配激励机制,取消国企终身雇用制;充分利用社会人智力资源,通过“利用外脑”、“借鸡生蛋”的手段为企业服务。

  三是实行知识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保证知识在企业内部的顺利流通;优化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加大企业员工培训和再教育的投资力度,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借用外脑,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等方式优化企业知识结构,走企业知识管理创新之路。

X非效率的案例

  2002年2月,国家邮政总局就速递业务专营、非邮政企业委托经营等有关问题做出的规定,引起邮政速递企业及行业组织国际货代协会的强烈不满与据理力争。这次争执暴露出行政性垄断的很多问题,阻碍市场化进程的行政性垄断还严重地存在着,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树立,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由于管理层次增加,官僚主义严重,效率递减;垄断的结果必然排斥竞争,对改进管理缺乏力,造成“X非效率”。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4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X非效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02.115.128.* 在 2010年4月11日 11:03 发表

非常好.谢谢.

回复评论
骆雪涛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21日 22:05 发表

讲的不是很明白,太晦涩了!

回复评论
121.33.190.* 在 2014年5月1日 02:02 发表

对X非效率的计算描述过于简单,根据Berger和Hannan等人的研究,需要用超对数方程进行计算。 同是我对X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区分不是很明白,在有些文章中看来是一样的概念。

回复评论
49.65.179.* 在 2014年9月15日 12:32 发表

X非效率就是非效率么?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