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市场失灵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Market failure)

巿场失灵(Market failure)

目录

巿场失灵的定义

  巿场失灵,简单地说,巿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巿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巿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巿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

  巿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巿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巿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巿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巿场的失灵。

巿场失灵的理论

原始的市场失效理论

  (1)经济的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在生产消费中产生了利益或危害,而行为者却未因此得到报酬或支付赔偿,这种活动的后果叫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使完全竞争市场失去效率性。在市场经济里,外部性使个人的成本和利益与社会的不一致,因此,对个体是最优的决策,对社会便不是最优的。

  (2)外部性问题与公共品特殊性相关,即非排他性非争夺性市场机制一般无法解决公共品的效率配置问题。公共品的性质导致“搭便车”现象

  (3)科斯定理:当不存在交易费用时,无论产权如何安排,经济效率不受影响;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产权的安排可能会对效率有影响。经济外部性、公共品、产权制度使市场失效,这是原始的市场失效理论。

新的市场失效理论

  (1)不完全信息造成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完全信息是指:信息收集无成本,信息是既定不变的)

  (2)信息不对称使许多市场不完备

  • A、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一方掌握另一方所不能观测或无法验证的信息或行动
  • B、信息不对称导致合同不完备,以为无法为各方所观测和验证的信息使不能写进合同条款以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
  • C、合同一方利用合同的不完备性损害另一方的行为但又不受合同约束或惩罚叫机会主义行为
  • D、签订合同前的机会主义行为逆向选择;签订合同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叫道德风险

  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使市场失效问题普遍存在,这是新的市场失效理论。(参考:斯蒂格利茨指出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有缺陷的。)信息不对称的现实与传统市场模型即新古典模型的两个假设——“完备市场”和“竞争性市场”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完备市场”的假设本身也与“竞争性市场”假设存在矛盾。如果考虑信息成本大于零即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是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型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是明晰产权关系,形成激励竞争机制,但最重要的是解决信息问题。所谓信息问题,在斯蒂格利茨看来,就是指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备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即市场的有效性所发生的负面影响。

  斯蒂格利茨历数了这些信息问题所引致的后果:

  • (a)不完备的信息以及不对称的信息使得市场机制具有不完备性。
  • (b)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严重地限制了交易的机会。
  • (c)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两个问题的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和激励或道德风险问题。
  • (d)斯蒂格利茨还发现信息的不完全导致缺乏竞争的不完全市场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当生产者或要素投入品的供给者拥有市场势力market power)时,会产生无效率,因为他在生产X产品时选择边际收益(而不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产出量,并以比竞争性市场高的价格PX出售较少的商品。较低的产出意味着较低的边际成本,结果使X产品对其他产品的边际转化率下降(因为),根据埃奇沃思盒型图分析是无效率的。生产太少的X和生产过多的其他产品都是无效率的。

  2)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可能会给生产者一种刺激,使他们把某些东西生产得太多,而把另一些东西生产得太少。这都可能导致竞争性市场的无效率。

  3)外部性externality):当某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就存在外部性。

  4)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它能够便宜地像一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一旦提供就很难阻止其他人也消费它。它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增加额外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人们使用这件商品。

  5)价格粘性price rigidity):当价格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则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其实这几点互相之间也有联系,不能分割开来说,例如不完全信息可能导致价格粘性

巿场失灵的本质 [1]

  市场效率的获得与市场失灵的产生具有相同的因素,导致市场高效率的原因也是导致市场非效率的原因。市场的效率完全缘于良好的市场制度结构,而这种结构之所以能够形成,则缘于对经济人的正确认识。

  市场机制动力的形成正是依赖经济人的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正是依赖经济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市场的成功正是利用了自利这种世界上最不稀缺的资源,而也正是这种对自利的过度依赖和对利他的要求不足,导致了市场失灵。经济人在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制度的有效规制,往往会不择手段,如果他们不能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就会力图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他们对“搭便车"转嫁成本侵权等有—种天生的偏好,他们的本性并不追求生产性努力,而只追求分配性努力,在经济活动中,他们并不会力图把蛋糕做得更大,而只会力图在有限的蛋糕中尽量得到最大的份额。经济人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垄断外部性,信息偏差等市场失灵形式的产生。

  在市场体制下,经济周期问题的存在是经济人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由于价格信号的扭曲和滞后,影响了经济人决策,造成了总供给总需求的不一致。而计划体制下,由于存在总体的计划,宏观无序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但由于对私的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扼杀,微观有序的现象也不会出现。这说明市场机制利用经济人自利的特性造就了市场的效率,但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会使市场失灵的克服陷入困境,因为也正是经济人的自利特性导致了市场的非效率。

  由此可见,市场失灵的本质在于市场的内在缺陷以及经济人利益的失衡。其中,宏观的市场失灵主要与市场的内在缺陷有关,微观的市场失灵主要与市场主体极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关。

巿场失灵的型态

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2)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4)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参考文献

  1. 李昌麒, 应飞虎. 论经济法的独立性——基于对市场失灵最佳克服的视角[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4(003):26-3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市场失灵"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StarEyes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6月12日 14:38 发表

(一)原始的市场失效: (1)经济的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在生产或消费中产生了利益或危害,而行为者却未因此得到报酬或支付赔偿,这种活动的后果叫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使完全竞争市场失去效率性。在市场经济里,外部性使个人的成本和利益与社会的不一致,因此,对个体使最优的决策,对社会便不是最优的。 (2)外部性问题与公共品特殊性相关,即非排他性与非争夺性。市场机制一般无法解决公共品的效率配置问题。公共品的性质导致“搭便车”现象。 (3)科斯定理:当不存在交易费用时,无论产权如何安排,经济效率不受影响;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产权的安排可能会对效率有影响。 经济外部性、公共品、产权制度使市场失效,这是原始的市场失效理论。 (二)新的市场失效理论: (1)不完全信息造成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完全信息是指:信息收集无成本,信息是既定不变的) (2)信息不对称使许多市场不完备 A、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一方掌握另一方所不能观测或无法验证的信息或行动 B、信息不对称导致合同不完备,以为无法为各方所观测和验证的信息使不能写进合同条款以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 C、合同一方利用合同的不完备性损害另一方的行为但又不受合同约束或惩罚叫机会主义行为 D、签订合同前的机会主义行为叫逆向选择;签订合同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叫道德风险。 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使市场失效问题普遍存在,这是新的市场失效理论。 参考:斯蒂格利茨指出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有缺陷的。信息不对称的现实与传统市场模型即新古典模型的两个假设——“完备市场”和“竞争性市场”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完备市场”的假设本身也与“竞争性市场”假设存在矛盾。如果考虑信息成本大于零即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是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型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是明晰产权关系,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最重要的是解决信息问题。所谓信息问题,在斯蒂格利茨看来,就是指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备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即市场的有效性所发生的负面影响。斯蒂格利茨历数了这些信息问题所引致的后果:(a)不完备的信息以及不对称的信息使得市场机制具有不完备性。(b)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严重地限制了交易的机会。(c)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两个问题的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和激励或道德风险问题。(d)斯蒂格利茨还发现信息的不完全导致缺乏竞争的不完全市场。

回复评论
117.32.216.* 在 2016年12月21日 15:27 发表

一个经济学人的自我领悟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