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贸易行业结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贸易行业结构

  贸易行业结构是指贸易企业群体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贸易行业是指主要经营品种范围基本相同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形成的以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企业群体。

贸易行业结构的构成要件

  贸易行业结构的构成要件是指构造贸易活动专业化的多种经营要素分工。这些经营要素分工主要有:

  (1)劳动分工

  (2)资金配置;

  (3)技术投入和无形资产

影响贸易行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一)商品分工趋势

  作为专业经营的组织联系方式,贸易行业是贸易分工的直接结果,是商品分工的直接结果。影响商品分工的因素有:(1)商品结构;(2)商品在流通中的自然属性。

  1、商品的结构因素。

  千千万万个具有不同用途和性能的商品构成色彩纷呈的商品世界,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商品结构。全社会的商品包括生产资料消费品两大部分。以产品基本的使用价值为标志,生产资料可划分为金属、建材、木材、机电、燃料。金属回收等大类;消费品划分为纺织品、百货、粮食、盐业、土产、蔬菜、五金等大类,构成商品结构的第一个层次。根据商品性能和具体的使用价值,这些大类商品可继续进行细分,如百货类商品可细分为大百货和价值低微的小百货,由此构成商品结构的第二个层次。商品的具体种类则构成商品结构的第三个层次。在商品种类之后,商品品种还可以按不同的规格款式和花色一一细分,从而使得商品结构的内容更加丰富。一般说来,商业行业经营范围只能在商品结构中的第一至第三层次进行选择,即在商品种类范围内确定主营品种方向。这是因为,一个种类的商品已构成独立单元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基本的物质消费单位。尽管同一商品拥有多种不同的规格、款式和花色,但都不能改变同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对于消费各具不同的适用性。

  各种商品的流通和经营都有不同的技术要求、经营特色、供应方式和服务规范。例如,副食品经营在仓储保管和资金周转速度,耐用消费品经营在维修保养及其他的售后服务方面显然各有一系列的特殊要求。商品结构越丰富,尤其是那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产品品种的增加,越是需要在商品流通中适当降低综合经营的程度,根据合理的商品分工,实行专业化经营,以便发挥优势,提高效率。当某类商品的专业化经营一经扩展,并形成经营同类商品的企业群体,一个新的贸易行业就会诞生。由此可见,商品结构是贸易行业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贸易行业结构赖以形成的物质对象只能由一、二、三级商品结构决定。

  2、商品的自然属性因素。

  商品分工不仅以直接生产过程形成的商品结构为物质前提,而且不受商品的自然属性对流通的影响和制约。通过使用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的商品流通是实体性的商品运动。在流通过程中,各种商品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相关商品经营。一些商品不适合由一个单位综合经营,其存放、运输也有一系列特殊的技术要求;还有一些商品的经营需要采取独特的流通渠道,必然要求相应的经营组织,实现一定程度的商品分工。从而使得上述商品经营从综合经营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贸易行业。

  (二)企业组织因素

  企业组织(遏制细分)与商品结构(深化分工)共同构成贸易行业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制约条件。包括:

  (1)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制约因素;

  (2)企业之间(纵向上不同流通环节之间)业务衔接的制约因素。

  1、企业内部经营的制约因素。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贸易企业必须参与市场商品竞争。流通领域具有强烈的活性要素,使之在出现了大量市场机会的同时,又充满经营风险。由于企业各种经营条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如果单项商品经营所取得的规模效益低于综合经营的成本,经营者就希望通过使用价值不同的多种商品分担经营风险,降低经营失败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综合经营。这就妨碍专业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蔬菜和猪肉市场放开之后,某些国营菜场同时经营与主营品种毫不相干的商品,在个体摊贩的小规模经营中,上述情况表现得更为普遍和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新兴商业行业的生长极易受到遏制。相反,如果企业拥有优越的经营条件,可以取得明显的规模效益,竞争又迫使企业集中力量专门研究某些商品的市场行情,就会大大减弱企业综合经营的特征。某种商品在社会范用内形成了专业经营的群体,一个新型的贸易行业就要逐步实现定型化。

  2、企业之间业务衔接的制约因素。

  贸易行业既需要在贸易企业之间建立横向的相对稳定的商品分工关系,又需要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按照行业的特点,建立纵向的企业组织机构,组成由产地批发、销地批发、中转批发和零售企业组成的行业系统。一方面,要保证行业分工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获得稳定的商品货源;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行业分工关系最终贯彻实现。行业系统的形成主要在于各个环节之间经营业务的相互衔接。一般说来,专业批发商经营商品的种类较少,但规格、款式和花色比较齐全,零售商则种类较多,但规格、款式和花色则相对少些。建立纵向的行业系统,不可能保证各层次批发贸易之间及其与零售贸易企业之间的商品经营目最完全相同。但是,批发企业必须保证零售企业商品种类一级必备商品目录的需要,零售企业的主要品种也应根据批发企业的商品目录加以确定。当然,这并不否定专业批发企业在企业活动过程中发展适当的交叉经营,也不能排除零售企业通过灵活的购销环节,取得补充货源的意义。如果割裂了行业系统内批发与零售的密切关系,主要通过批发环节取得货源的零售企业就会失去稳定的购销关系,而以服务于零售企业为宗旨的批发企业也会失去了广阔的销货渠道,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方式重新回到综合经营中去,商品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不得不陷入低水平的循环,新兴行业在波动中也难以实现定型化。

  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对行业形成或行业结构的变动构成方向完全不同的约束,即商品结构的变化使商业行业具有细分的必要性,需要不断地深化商品分工;企业经营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则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综合经营,遏制行业细分的发展趋向。这两种因素都是影响行业结构细分化的直接因素。后者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变量,它对行业结构变化的推动作用迟于前者,使贸易行业结构的变化相对迟缓。

  (三)生产的专业化和消费的细分化

  是影响贸易行业结构变动的深层因素。生产的专业化使更多的新产品加入贸易系列,提供了行业细分的基础;消费的细分化使企业通过单项商品的规模经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行业形成的条件。消费的多样化,为新的贸易行业的产生提供了市场条件。

  生产的专业化和消费的细分化是商品结构和企业经营要素变动的深层制约因素。生产的专业化使商品结构越来越丰富,且生产的专业化总是伴随着工艺的改革和技术的进步,使商品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其中销售服务技术要求复杂、占用资金较多的某些商品,应当进行专业化经营,形成新的行业。例如,随着家用电器生产向大批量和专业化方面发展,家用电器商品的经营就会从五金交电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商业行业,这是生产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消费细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费细分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消费者在对各类商品产生不同需求的同时,还大大强化了对于同种商品的不同款式、花色及品质的选择倾向。这种选择倾向不仅仅受消费者货币收入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还明显地受制于人们的心理偏好因素,尤其是在现代物质文明进程中,人们对发展享受资料产生的心理追求。在这种情况下,以适应人们对商品质量企业信誉和售后服务更高要求为主要内容的非价格竞争更多地引入市场交易活动。企业为了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集中精力研究少数品种的经营,以便在竞争中取胜,从而降低综合经营的程度,发展适当的商品分工。

  这说明,生产的专业化和消费的细分化是影响贸易行业结构变动的深层要素。一方面,生产的专业化,刷新了商品结构的具体内容,使更多的新产品加入产品交换系列,提供了新兴行业形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消费的细分化形成相对稳定的购买需求,为企业通过单项商品的规模经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新兴行业形成理想条件。同时,在消费细分化的过程中,人们的选择性也不允许经营者实行包揽各种商品的综合经营。

贸易行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贸易行业结构优化原则

  1、合理化标志之一:各类商品生产的分工程度和一定起点的经济批量相适应。

  生产的专业化过程首先表现了实现大批量生产的过程,其条件是实现大批量销售。因此,必然要求流通领域发生相应的变革。由于生产的专业化是各种性质的生产分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分工能否通过生产专业化获得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达到最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生产批量,即经济批量。从长期动态过程来看,商贸组织结构实行与生产相适应的分工,不仅应与生产的社会分工程度相适应,而且还应与一定起点的经济批量相适应。因为稳定的社会分工总是存在一个固有的经济批量,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为工厂规模经济的经济批量,不一定保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贸易行业新分工都能实行规模经营,取得显著的流通经济效益。显然,家电专业生产线和经营批量刚刚形成,在流通中不可能出现一个经营家电商品的商业行业与之相适应,只能在各地开展特约经销和其他形式的推销活动,使其成为综合经营的一部分。只有产量达到一定规模,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专业经营,才能形成新的商业行业。所以,贸易行业结构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兴贸易行业的形成应与相关产品生产的分工程度和一定起点的经济批量相适应。

  2、合理化标志之二:应基本满足细分化的市场需要。

  细分化的市场需求使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并分离出种种特殊消费需求,各个消费需求又具有一定程度的连带性。因此,需要独立的销售机构,提供专门的售后服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资金终究要受到预算硬约束的限制。面对消费者的贸易行业,只有在勤进快销原则的规范下,才能扩大经营规模。例如,在西方国家以增加品种、扩大销售为经营原则的百货商品,面对多样化消费需求浪潮的冲击,正在逐步转向体现分工要求的高档名牌产品和奢侈品的经营和服务;市场作为现代销售方法,从普遍的廉价的大众服务转向专户的高级个别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实行分工,训练销售人员,向消费者提供信贷、送货上门和其他服务,进而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多少独立的贸易行业,关系到细分化的消费需要能否得到完好的实现。所以,能否满足细分化的消费需求,是贸易行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3、合理化标志之三:应实现行业内部配置的相互协调

  贸易行业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表现为贸易行业结构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还应表现为实现贸易部门内部行业配置的相互协调。实行行业配置的相互协调,既要保证经营新产品行业及时地分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又要合理地配置物质产品经营的行业与劳务行业的比例,并使物流行业与其他贸易行业并驾齐驱。

  (二)贸易行业结构合理化的保证体系

  1、在批发和零售环节实行不同程度的专业经营。在原来的商品流通体制下,按照专业公司系统组织行业活动,又把专业公司作为管理商品流通的行政主体,并以批发公司为“龙头”,设置零售公司。这不仅使行业划分过粗,而且强调批零公司的对口设置。零售公司把企业的进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使批发和零售环节的专业经营处在同一水平上,影响行业结构的合理化。在新型商品流通体制的过程中,确定商业行业结构合理化的保证体系,首先应明确批发和零售环节商品分工的不同程度。

  从总体上讲,批发环节应实行较高程度的商品分工。具体说来,产地批发企业主要是收购产地产品或在外埠接收进口商品,专业化经营程度较高,以适应生产专业化,而销地批发企业次之。销地批发企业不仅向一地的产地批发企业采购商品,而且从各地产地批发企业多渠道进货,必然降低销地批发企业的商品分工程度。与产地批发企业不同,零售企业固然存在着实行商品分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必要性,但零售企业面对的多种需求可能属于同一主体,即消费者,为了满足相互联系的消费需求,又需要实行一定程度的综合经营,从而抵消了商品分工程度,而产地批发企业所面对的专业化生产则是由不同的主体承担,因而叶以实行更高程度的商品分工,由此形成批发零售环节不同分工程度的梯型结构。

  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商品分工程度的批发一零售机构体系,形成贸易行业结构合理化的组织体系。

  2、形成行业间劳动配置的有效机制。贸易行业形成的关键是一定数量的贸易企业组织,因而经济资源在以专业分工为特征的各类商品经营中的有效配置是行业结构合理化的另一保证因素。确定这一保证因素应做到以下几点:(1)运用优化方法,确定各行业之间资源配置的目标定额,有效配置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力资源,实现商品资金的合理布局;(2)以行业间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目的,通过控制各行业的毛利率参与商业价格的形成,并根据行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以调整,以此刺激行业间的资源存量和投入方向,形成行业间资源配置的利益引导机制。

  3、建立行业协会,增强政府在贸易行业发展与布局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行业组织是同一行业各种经济形式经济组织的集合。保持企业的整体性及协调发展需要建立行业协会。在流通领域经济形式多样化和横向经济联合深化的条件下,行业协会可以协调全社会商贸行业的发展,这是政府部门难以取代的。它通过政府授权和本行业企业确认的联络、协调、服务和指导等职能,实现政府的企业发展的宏观意图,从而大大增强政府在行业发展布局中的整体调控能力。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中介传导环节,行业协会具有宏观管理的某些特征,不同于横向联合中形成的、由少数企业构成的经济实体;作为企业松散的横向经济联系和交流市场信息的工具,行业协会又具有民间协调的作用,不同于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应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可按商品结构的第一个层次设置行业协会,按第二个层次设置行业协会分会或单项商品的行业协会。服务对象的范围依次缩小。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贸易行业结构"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