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舆论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舆论场

  舆论场通常指由某一刺激因素引发而使公众形成意见交流的较为开放的空间场所或平台。在涉及公众广泛利益和兴趣的事件上,容易引发大面积社会评价,而且会通过媒介组织进行讨论,此时媒介组织就是我们所说的“舆论场”。1998年,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新华社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概念,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个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和一个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即主流媒体舆论场。在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场所使用的媒介基本上是传统大众媒体,其新闻议程的设置和舆论的偏向都控制在把关人手里,整个舆论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受众缺乏反馈发声的机,其考量的是宏观的社会效应,传递的是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服务的是最广大的人民,因而可能会忽视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具体议题。民间舆论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则是双向的通道,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且拥有更强大的参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新型的社交媒体具有把分散的人群重聚起来的巨大作用,因而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也可能会被不断放大,形成超出预期的舆论影响力。   

舆论场的分类[1]

  现阶段,我国主要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官方舆论场是依托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新闻发布机制构建起的,旨在宣传和解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场,反映官方(政府)意志。民间舆论场则是依托民众口耳相传,近来尤其是利用网络等手段,从自身利益、情感和意愿出发,进行民意表达、参与公众事务讨论而形成的舆论场,发出民众的声音。

  • 官方舆论场的特点

  1.信息全面,消息权威,但信息发布环节是软肋

  在各类事件中,官方掌握的信息数量多、质量高、相对全面,政府本应该充当介绍背景、发布信息、回应疑问等角色,其实质就是运用政府方面的信息优势消除不确定因素。但在实践中,一些政府部门往往采取“堵”的思维应对危机事件,不公开,不回应。权威性的权力机关不在第一时间出面讲真话实情,最容易造成信息在多级传播中的扭曲和衰变,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必然来临。

  2.稳定先行,试图大事化小,实际操作中容易加剧对立情绪

  在历次的事件中,政府方面都是将稳定放在重要甚至首要地位,并且在舆论引导方面往往呈现转移事件焦点、回避关键节点的倾向,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维护大局,谨慎发言,双重身份易让官方公信力受损

  政府在事件中的地位是十分微妙、尴尬的。一方面,作为舆论的卷入者,需要回应来自各方的疑问甚至责难,又因为其政府立场,在回应上需遵循一定程序,回应的分寸尺度都需把握;另一方面,作为舆论的引导和平息者,需要在已经卷入其中的情况下进行危机处理,其客观公正性难免会受到质疑,既要身临其境,又要隔岸观火。民众对政府应对姿态的不满,归根结底是政府在舆论中的双重身份引发的信任危机。

  • 民间舆论场的特点

  民间舆论场近来表现突出,尤其是借助社交网络等平台,频频发声,形成气候,倒逼改革,民众话语意识和话语权不断增强,这是促成两个舆论场交互沟通的前提。民间舆论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情绪敏感复杂,舆论生成发酵路径成型

  近来频频爆发的热点舆情事件引爆点越来越小,舆论爆发门槛越来越低,参与其中的民众情绪更为激进、复杂。网络舆论的生成发酵机制业已成型,基本遵循以下规律: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微博异军突起)——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作用突出)——媒体跟进呼应、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有关部门应对——再掀波澜(假如应对不当)——再次应对——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论消解(流行语、视频等娱乐化的尾巴长期流传)。

  2.利益诉求明确,网络集群效应明显

  舆论场的特点会随着舆论主体的认知、背景的变化而发展,现阶段民间舆论场相较以往开始从片面、分散、妥协向全面、集群、明确过渡,民众诉求更加明确、集群效应更加明显。以“乌坎村事件”为例,民众明确提出五点要求;民众也改变了以往“单独作战”的方式,形成网络集群,即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使事件关注度上升,影响力增强。

  3.意见领袖辈出,舆论热度更高,影响更深远

  在网络普及之前,在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互动过程中,前者往往处于劣势;而今天,微博平台聚集了众多粉丝过百万的新意见阶层,使舆论持续时间更长,舆论热度更高,影响更深远。意见领袖的参与,往往能够形成对现实的反思,促使社会良性有序发展,我们也更应该正视民间舆论场,从中触摸到社会跳动的脉搏。

两个舆论场的张力与融合[2]

两个舆论场的张力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民间舆论场已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以一种新兴舆论场的形态与官方舆论场交融糅合,有些时候甚至相矛盾。能否有效引导民间舆论场,使之与官方舆论场最大程度吻合,是处置各级各类舆情的重要评判标准和关键所在。

  1.发展速度不平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有人说中国已进入“微博时代”。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环比增长近50%。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有人估计可能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数量。以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为载体构筑的民间舆论场,发出一阵又一阵强大的舆论风暴。微博成为舆论的重要发源地。无论是徒手接住高空坠落女孩的“最美妈妈”,还是“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都是由微博最早播报,迅速引起全国普遍关注,并形成了强大的舆论风暴。

  2.面对突发事件,反应速度不一

  面对突发事件,民间网络舆论场的形成速度快,且容易形成一个“群落”。Web2.0时代的社交网站、手机网络等的普及,使一个事件或问题能迅速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形成舆论场,而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在这方面总是或多或少表现出了一些滞后性。而网络舆论场就不一样,网民会针对事情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特别是微博以其快捷方便的特点,在网络舆论场“大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3.关注对象主题不同

  目前,这两个舆论场从内容到语境都存在差别。“官方舆论场”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等重大题材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民间舆论场”在涉及公务员管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公共安全、司法公正、城乡差距等涉及公平公正的话题上,更容易被网民认可。2012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涉及反腐倡廉、突发事件、食品安全、教育教学等近30个领域,其中公务员管理、司法执法、企业财经领域的热点话题数量较多,位列三甲,占比分别为9.6%、8.3%、7.9%。

  4.信息的真实度不同

  在麦克风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们借助互联网上的微博、BBS、博客等平台可以自由的发布信息,由于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或把关不严,容易使一些虚假信息甚至对社会构成危害的信息的传播,误导社会舆论。而在主流媒体所营造的舆论场内,由于主流媒体较高的公信力和把关人的在位,保证了信息的真实准确度

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表明社会舆论越统一,舆论环境越和谐,官方舆论场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强。如果两个“舆论场”重叠部分很小或者没有,那么,官方舆论场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

  要处理好这两个舆论场的关系,一方面要使“官方舆论场”在“三贴近”上下大气力,让受众看得懂,易接受,更亲切;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回应和引导民间舆论场出现的热点舆论,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在官方网站搭建互动平台,吸纳和承担部分民间舆论场的功能。

  1.以公共利益为导向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利益诉求。公共利益为两个舆论场的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公共利益是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它能聚合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力量,形成团结统一的舆论场。在整个社会的舆论场中,各种舆论不能否定或偏离这一根本利益。在公共利益至上这个理念的共识之下,民间舆论场中那些非理性的、消极的部分自然会被纠正和淹没,而官方舆论场中正面的、高尚的部分自然会被民间话语推崇、认可。在追求公共利益的道路上,两个舆论场形成了强烈的共振效应。

  2.坚持理性对话,实施有效互动

  舆论场是开放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旦引爆,会出现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作为社会大舆论场的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场扩展了民众话语的空间范围,增强了民间“口头舆论”的影响力,更快速地传递了非主流的舆论。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良性信息互动,保障了民众的话语畅通,保障了舆论场的正常形成与消解,有助于社会进一步良性沟通和社会内部的团结与稳定。网上“意见领袖”作为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场的缓冲地带,在两个舆论场的沟通与融合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网上“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意见领袖”理性发言,发布有深度、客观全面的信息,及时沟通采纳其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降低网上噪音分贝,促进社会舆论正能量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周培源,姜洁冰.官民舆论场的特点及其互动[J].青年记者,2012(24)
  2. 邢彦辉.两个“舆论场”的张力与融合[J].中国记者,2012(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寒曦,陈cc,essilco.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舆论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7.179.210.* 在 2018年1月23日 14:07 发表

好啊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