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危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欧元危机(The Euro Crisis)
目录 |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冰岛由于国家债务严重超负荷陷入国家破产状态,之后欧元区成员国由于各自负债比例过高,相继成为继冰岛国家破产之后的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相继陷入国债危急中。2009年10月20日浮出水面的希腊债务危机为欧元危机正式拉开了序幕。
2010年上半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葡萄牙等欧元区各国又相继爆出债务问题,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欧元区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债务危机演变为欧元危机。
这股债务危机挑战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使其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角色受到挑战, 欧元区由于其联盟国家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国家破产,影响了欧元区货币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导致欧元持续走软的现象。
关于欧元前景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曾经预言欧元生存期不会超过十年。这显然过于悲观,低估了欧洲政治家的决心和能力。但欧元十周年后不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潜在风险。
欧元危机的事件发展[1]:
2009年10月初 | 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 《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
2009年12月8日 | 评级机构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受此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 |
2009年12月11日 | 希腊政府表示,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
2010年1月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欧洲经济的增长将会在今年放缓至1.6% |
2010年1月15日 | 希腊称不会退出欧元区或寻求IMF帮助 |
2010年1月30日 | 欧元对美元汇率创6个月新低 |
2010年2月 | 在欧元区内除了希腊以外,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三国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超过了8%。根据各国提交的政府预算赤字报告,2010年欧元区总体赤字或超过GDP的7%。 |
2010年2月5日 | 西班牙央行发布报告表示,由于国内需求疲弱,预计西班牙2009年GDP下滑3.6%,创10年来最大降幅 |
2010年2月11日 | 欧盟(EU)经济峰会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上,欧盟领导人承诺支持援助希腊,但未提供如何操作细节 |
2010年2月16日 |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在召开的月度例会上要求希腊政府就其涉嫌与高盛等华尔街投资银行串通、掩盖高额财政赤字的做法作出解释 |
2010年2月23日 | 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小组开始赴希腊调研 |
2010年2月25日 | 由于债务庞大的希腊经济状况恶化,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与短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维持在“BBB+”和“A-2”不变 |
欧元危机的六个阶段[2]
第一阶段:拒绝援助希腊
以德国为首的代表欧盟的主流观点,为保护自身的利益,希望主权债务国家自救,即在市场发债,通过滚动债务来避免违约风险。
第二阶段:考虑援助希腊,坚拒IMF插手
希腊问题越来越严重之后,德国為首的一些国家对救助希腊犹豫再三,希腊国内也发了反对IMF参与救助的抗议
第三阶段:欧元大跌,逼使德国非救希腊不可,接受IMF
欧元一路贬值至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欧盟与IMF终于达成总量450亿欧元的救助协定。
第四阶段:援助规模上升
原定希腊一年内到期债务450亿欧元改成希腊三年内的全部债务偿付的保证。最终欧盟和IMF救助协定的希腊救助规模上升到1100亿欧元。
第五阶段:其他各国有样学样,主权债集体爆发
1100亿的希腊拯救方案刚刚敲定,西班牙的主权债务危机暴发。西班牙政府看准了欧盟出手救了希腊,就不可能置西班牙于不顾。照此推断,如果欧盟再出手救了西班牙,葡萄牙的主权债务危机一定会暴发,接下来该轮到爱尔兰、意大利。所以,西班牙主权债风险引发的全球震荡不是底部。只是一个危机的开始,全球市场面对的下一步继续下挫的风险不能太乐观。
第六阶段:全球央行救希腊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今天和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央行联手采取行动重新启动和欧洲央行的临时跨国换汇机制。紧急措施有效日期至2011年1月。加拿大将提供300亿美元。
欧元危机的原因分析[3]
欧元区与美国相比,到底差别在哪里呢?根本的不同是,在美国由联邦政府统一负责税收和公共开支,以全国财力为美国国债和美元信用作担保。但欧元区却没有统一的财政预算机构,欧元区无权调动各国财政,一国债务的担保只能是本国财政。
意大利联合信贷首席经济学家安努齐亚塔指出:“加利福尼亚的赤字仅占美国GDP的1%,但如果计算希腊赤字占欧元区GDP的比重却毫无意义,其分母只能是本国GDP,投资者只会看到希腊赤字占本国GDP高达12.7%。”
这恰恰揭示了欧元区“货币联盟”的根本性弱点。没有统一的财政预算机构作基础,欧元的信用是脆弱的。特别是当各国享受到了货币联盟的好处,却不遵守赤字不超过GDP3%的限制时,欧元就被置于了一个危险境地。
与此同时,这个“货币联盟”还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和掩盖了一些国家的财政松弛状况。比如希腊如果使用自己的货币,多年来的高通胀、高赤字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同时信用不足还会导致在资本市场上借债成本高昂;但在欧元的庇护下,债券市场不再担心希腊高通胀、贬值或者违约,希腊政府多年来能够以低利率借贷,并且轻易获得长期融资。
希腊在2001年成为第12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加入欧元区后,希腊预算赤字的绝对值实际上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也是越来越高度依赖于国外借债。如果不是在雷曼兄弟破产后欧洲央行大幅降息,目前已经连续9个月将主导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低位,希腊债务危机也许早就曝光了。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到了埋单的时候了。这时,欧元区与美国的差别就更加昭然于世了。如果在美国,美国国债、美元信用必须由联邦政府做担保,分母是50个州的共同财力。但现在欧元区的情况是,欧洲央行、欧盟以及各个成员国还在“袖手旁观”,希腊政府必须首先要独自迎战,而来自欧元区和欧盟的援助还是一个未知数。
各国家在欧元危机中的角色[4]
1、希腊
去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鉴于此,评级机构惠誉2月23日将希腊最大四家银行的发行人违约评级下调一级至BBB,接近垃圾债券的评级。24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和穆迪也双双表示,如果希腊不能实施计划缩减赤字,就可能进一步调降该国的债信评级,这无疑给希腊债务问题雪上加霜。标准普尔24日称,维持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在“BBB+”级,并将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不过同时警告,如果希腊的财政状况不能在一个月内出现好转,可能将进一步下调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可能使希腊长期评级处于“垃圾级”的边缘。市场人士指出,如果希腊评级再遭下调,不但希腊很难翻身,欧元也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
欧盟检察团与评级机构向希腊施加压力,敦促其兑现所承诺的预算赤字削减措施。但对于希腊政府来说,实行紧缩政策,降低预算赤字绝非易事,因其国内存在生产率低和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此外还有多年来政府财政超支、公务员队伍庞大、偷税逃税严重以及薪酬机制僵化、产业竞争力丧失等多重问题。降低赤字意味着民众收入及福利水平下滑,受到希腊国内民意的强烈抵制,并爆发全国范围的罢工。
就欧元区整体而言,希腊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隐藏的欧元区体制与操作问题,均有待欧元区国家进一步合作解决。
2、西班牙
2010年2月5日西班牙央行发布报告表示,由于国内需求疲弱,预计西班牙2009年GDP下滑3.6%,创10年来最大降幅,西班牙告急。
西班牙本身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只占欧元区GDP的6%,而加上西班牙,比重则上升至20%。因此西班牙已成为欧元区能否挨过这场危机的关键因素。“悲观之王”鲁宾尼曾预言:“一旦西班牙出现问题,欧元区将面临解体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亦称:“危机的核心在西班牙。”
西班牙与欧元区别国不同,其财政问题主要是由于失业率超高(达到19%,是欧盟平均水平的两倍,堪称“奇迹”)导致的公共福利开支大涨。再加上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碎,致使财政力不从心。
西班牙是否会成为压垮欧元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取决于其正否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就业率以及工资待遇水平。西首相萨帕特罗在2月17日表示,截至2013年政府支出可能削减超过500亿欧元。与希腊相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西班牙还要面临多重挑战。
3、葡萄牙
就葡萄牙政府的财政状况来看,葡萄牙很可能成为欧元区第三个危机国家。但据BBC报道,葡萄牙财政部长费尔南多·特谢拉·多斯桑托斯(Fernando Teixeira)表示,由于出现了历史上并无先例的大规模金融和经济危机,葡萄牙正面临着十分困难的环境。但葡萄牙不会退出欧元区。
2009年,葡萄牙政府借款额达到了国民收入的9%以上,同样超过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尽管其他一些国家同样面临着较大的赤字问题,一些观察家还是指出葡萄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观察家指出,葡萄牙的家庭和企业的储蓄率过低,这将不利于政府做出弥补赤字的有效努力。
多斯桑托斯进一步表示,虽然削减开支在政治上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并不拥有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府而言。但他并不想接受来自欧盟及其主导成员国、或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何一方的援助。
4、爱尔兰
爱尔兰是债务危机触发最早,采取改革措施最为强硬,最先获得投资者初步认可的国家。爱尔兰的主要问题在于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碎,影响了政府税收的实现以及对人民消费积极性的打击。爱尔兰政府采取了养老金征税、下调公共部门工资等强硬措施,去年12月又大胆提出了公务员减薪计划。据新华网09年12月9日报道,爱尔兰财政部长布赖恩·勒尼汉表示,通过降低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以及加征环境保护税等措施计划削减4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这些措施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进入2010年,爱尔兰政府的国债发行平稳,利率也比较稳定。
5、德国
据报道,德国政府正在考虑通过其国有银行KfW Group来买进希腊国债,对希腊进行救助,困扰欧元区的希腊债务问题可能出现转机。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元正面临自1999年诞生以来的首次难关,不过欧元区16个成员国将渡过这次难关。她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现在市场存在对欧元的投机,这非常危险”,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先解决希腊等国“预算的可持续能力”。
德国传媒报道,德国及其他欧元区成员国计划联手向希腊提供200亿至250亿欧元(约2114亿至2642亿港元)紧急援助,以防危机殃及区内经济。希腊前日撤换国债管理机构负责人,当地银行业预期,政府可能宣布发债50亿欧元(约528亿港元)应对危机。
但希腊问题只是欧洲债务问题的冰山一角,背后是是由外部危机和长期内部失衡的累积、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矛盾以及东西欧债务链引发的危机。欧元的重振有赖于欧盟内部结构性、政策性的根本调整,德国救助是否能够挽救经济颓势,助欧元恢复元气,还有待实践检验。
欧元危机的应对措施[5]
2011年12月21日,欧洲央行宣布,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提供给银行业4890亿欧元。这一数据超过了之前市场预期的约3000亿元。从各类迹象看,这或是德法之间妥协的结果,如果将之前欧盟27国峰会协议结合起来看,德法对于欧元危机已有一套治标治本全套解决方案。
所谓“LTRO”,就是欧洲央行向成员国银行提供长期再融资,期限3年,分别在本周三和明年2月进行。银行通过交付抵押物,获得3年期贷款,用这笔钱去购买主权债,并将后者抵押给欧央行,然后可以滚动反复操作,放大杠杆。所以市场称之为欧洲版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应该是非常恰当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欧洲银行业从欧洲央行融的资金可以弥补自己的资本充足率缺口,从而在明年中达到9%的监管要求。
欧洲央行居然祭出量化宽松政策法宝,是很奇怪的,因为之前德国强烈反对欧洲央行开闸放水。此番欧洲央行虽然没有直接购买欧元区国家国债,但印钞给银行去买国债,其实和自己买,绕个圈子而已,区别很大么?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1年2月9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还信誓旦旦:不会扩大国债购买规模。而10天之后,他还是放水让市场去买,从而压低南欧懒人国国债收益率。这下,大家全明白了,德法让这个意大利人担任欧洲央行行长,绝不是偶然的。
这事,没有德国点头几乎不可能。在欧盟27国峰会之前,市场猜测德法分歧太大,因此峰会成果有限。但后来事态发展,让市场惊异,德法空前统一而强硬:达成一揽子的新欧盟财政协议,赋予欧洲法院司法权限,收紧针对欧元区及其它参与进来的欧盟国家的财政规则,进一步加强欧元区的监管力度;欧元区财政治理机构,将是多数决定机制,而非原先的一票否决权。英国反对,德法压根不为所动——你不同意走人好了,我们自己单独开练,原本你就不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引擎嘛。之前市场猜测法国不同意超国家政府机构出现,但现实是法国不仅完全同意,而且对于财政紧缩方案双手赞成。
现在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出台,我们才恍然大悟,德法在27国峰会前已经达成一致:法国拥护德国搞财政联盟执行落实财政紧缩方案,走欧洲财政统一路线;德国同意欧洲央行搞量化宽松,短期内不让财政紧缩的弦崩得太紧。这符合双方的利益,因为都知道财政统一和紧缩,才是解决欧元的根本办法,法国更明白只有将欧元区扩大,才能约束强大的德国,而德国也明白,短期内必须放水,否则债市崩盘引发欧洲金融危机,大家都没好处,法国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必须照顾法国的利益。但德国同意欧洲央行放水有条件,必须是欧洲27国峰会达成财政统一和紧缩协议之后。
因此,这下我们就明白整个事态的前后链条了:2011年12月9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否认扩大国债规模,是有意给市场压力,逼宫欧元区懒人国上下同意财政联盟和紧缩方案,一旦峰会达成协议,德国确认欧元危机治本措施没问题,欧洲央行立即开闸放水,让欧洲市场不至于因为流动性枯竭而憋死。
欧元危机全部解决方案很清楚了:德法私下交流彼此让步达成妥协,然后施压市场,造成紧张气氛,接着27国首脑峰会很快达成财政统一和紧缩协议,最后欧洲央行出面开闸放水担当救世主。整个流程治本指标,一个不拉。至于财政紧缩政策实际操作,会导致什么结果,德国对此信心十足,2005年施罗德的财政改革就是欧洲榜样,实验报告都有了,大家按方抓药就是。
1、欧债危机波及中国外储动向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汇率飞流直下,创下新低。海外媒体十分关心各国央行是否会因此停止外储多元化的步伐,拥有最大外储规模的中国央行的态度尤其令人关注。中国外储规模庞大,其中持有的欧元资产比重可能达1~2成。市场担心中国政府减持欧元债券。2010年5月27日亚洲早盘,受传言影响,欧元大幅低开。
2、欧元大幅贬值 欧债危机蚕食中国对欧出口
自2007年后,欧盟已成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大约在18%~21%。商务部指出,2010年三季度,我国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6%~7%。欧元收入企业蒙受汇兑损失:那些去年拿到订单而最近有欧元收入贸易企业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汇率损失。 价格竞争力消失,出口或现两位数负增长: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会让欧洲的进口商觉得中国的商品正在变贵。 我国贸易顺差大幅下降: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会在前年2900亿美元、去年1900亿美元的基础上大幅下降,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有所改善。
3、投资欧元风险重重 阻碍人民币汇率改革
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导致了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因此人民币兑欧元出现了大幅升值。数据显示,欧洲主权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已大幅下跌。目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滑入“8”时代,截止到5月14日,人民币兑欧元累计升值14.5%。在欧债危机的压力下,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的时机判断引发争议。一些中外金融机构经济学家认为,近期是人民币汇改最佳时间窗口,并建议可以重新选取挂钩“篮子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 对于汇率问题的决策,我国一定会遵循自己的原则来选择改革的时间和方式,既不会迫于美国的压力,更不会迫于欧洲的压力。
4、国际热钱流入中国 扰乱货币政策收紧步调
热钱,一直被认为是引发中国资产泡沫的死魂灵,每次国内资产泡沫起伏的时候,热钱都在其中翩翩起舞。(热钱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具有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同样,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被认作通货膨胀的推手,自从去年下半年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国内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就开始飙升并吹起了泡泡。目前,人民币面临新一轮升值压力,可能引发热钱大规模流入,而对热钱流入的担心又不允许人民币形成稳定的升值预期。巨大的贸易顺差和热钱使中国身陷两难:收紧政策可能阻断经济复苏,放任自流又可能纵容通货膨胀。
1、最糟糕的的时刻已经过去[6]
尽管欧元危机最糟时刻已经过去,但仍未结束,欧元区极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欧洲决策者必须尽快觉醒与加强努力。
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上周六(5月25日)最新一期以“梦游”(The Sleepwalkers)为题发表社论指出,欧元区经济已连续6个季度萎缩,芬兰及荷兰等核心国家的经济也开始萎靡不振,今年第一季度都出现经济下滑,欧元区失业率创下12%的历史新高,在西班牙每4个人就有1人失业。
社论指出,欧盟需要停止政府向银行注资的行为,银行不能只靠政府的资助,美国的经济所以能比欧洲提早复苏,不单是因为美国的情况较不严重,同时因为美国快速解决银行的问题,让银行能再顺利放贷。
虽然欧洲政府削减支出,但政府的赤字、企业与家庭的负债仍居高不下;尽管欧洲央行(ECB)的短期利率调降到历史低点,但是南欧企业面临信用紧缩困难,这些问题都影响欧洲的经济增长与前景。
此外,社论称,欧元区也需要推动刺激经济增长的改革,欧盟应该将单一市场的概念推动到服务业,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放缓撙节措施,以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现金,推动协助青年就业,并投资经济规模较小欧盟国家的中小型企业。
最后,经济学人呼吁欧洲领导人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否则欧元区可能面临停滞不前或分裂的危机。
2、稳定欧元信心[7]
欧洲央行负责监管欧元区6000家银行中最重要的250家,作为监管方的欧洲央行不能再承担清算的角色。各国政府尤其是德国依然不愿意将银行的监管权交给超国家机构,欧盟希望建立一个类似于欧洲央行的清算机构,新成立的清算委员会由各成员国清算机构、欧盟和欧洲央行代表组成。在这样的架构中,德国这样的大国,其权威就会遭到新机构的稀释。对德国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过去几年中默克尔扮演了“恶人”的角色,新的单一清算机构可以承担一些“脏活”。
无论单一监管还是单一清算,如今都已经“在路上”,虽然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稳定了人们对欧元的政治信心。这也是诸多小国加入欧盟或者欧元区的一大动力,而接受援助的“欧猪”国家的状况没有继续恶化就是一大进步,值得关注的倒是法国、意大利这样的欧元区大国。7月13日,惠誉摘掉了法国的AAA评级,至此三大评级机构对法国的评级达成了一致,奥朗德上台之后法国改革缓慢,债务率不断上升;另外一个欧元区大国意大利也被标普降级,离垃圾级别只有两档。
对于欧元危机来说没有新闻就是好消息,等到2013年9月份德国大选结束后,或许欧元危机会以一个更快的速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