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校园冷暴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校园冷暴力

  校园冷暴力主要是指师生和同学之间非肢体的攻击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歧视、嘲讽、羞辱、漠视、孤立等,行为的最终影响在于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

  特征

  • “人员的复杂性”
  • “形式的多样性”
  • “动机的随意性”
  • “标准的主观性”
  • “危害的持久性”
  • “责任的隐蔽性”

  所谓“冷暴力”: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家庭冷暴力”,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却的的确确存在着“冷暴力”现象。对学生施加精神压力,让学生精神受到伤害,这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为“校园冷暴力。

  “校园冷暴力”大多是指教师讽刺学生、同学间的刻意疏远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精神虐待,是教师讽刺学生、有意识地区分学生以及同学间的的刻意疏远等行为。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校园冷暴力主要形式

  1、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表现形式为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漠不关心;另一种表现形式为教师教唆同学或者同学们对受害学生的指责、不理解、挖苦、孤立等

  2、学校的冷暴力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交往过程中,由部分教师体现出来的对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非暴力手段的隐性的惩罚,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作心罚。另一方面是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不涉 及身体伤害,但是却更直接伤害到心灵的那种歧视或者刻意疏远,冷漠对待

  3、校园冷暴力具体表现呢在以下方面:

  • 无视学生的存在。部分教师对不喜欢的学生漠不关心,不闻不问。
  • 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是采取鼓励的方式,而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谩骂。
  • 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不是帮助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以推卸或威胁的方式对待学生。
  • 对个别学生采取孤立方式,不让其他同学与他们在一起玩耍。
  • 对个别学生实行“监离”或“监控”方式,要么放在教室最显明的位置,使其始终处于教师的视线之中,要么使其走出课堂,站在教室门口或办公室门口,剥夺学生接受教育权利。  

  校园冷暴力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两种形式,学生之间主要表现为某个学生因个体身体或性格等方面原因被团体排挤、孤立、歧视、侮辱等现象。师生之间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冷暴力行为,大致又可分为六种形式:

  1、冷漠型: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如“上课不愿多看他一眼。”“他学不学关我什么事?”

  2、训斥型:教师高高在上,没有鼓励,一味批评乃至责骂,教育变训斥。如“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无可救药。”“不想上,滚回家去。”

  3、威胁型:教师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来批评学生,如:“你再不遵守纪律,我把你调到最后一排去。”“把你家长叫来。”

  4、嘲讽型:教师对成绩不好的、经常违纪的、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的、给班级量化带来负面影响的学生冷嘲热讽,如:“你如果能考上大学,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他能学好,世上就没有坏人了。”

  5、孤立型: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公正的孤立。比如,孤立他,让同学都不和他玩;给他调座位,让他一直坐在后排或较偏的座位上等;让他周围的学生回答问题,唯独不让他回答。

  6、控制型:有的教师习惯于发号施令,严密监视学生的一举一动,使他们绝对服从教师的意志和愿望。如让某学生必须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准时出现,让他周围的学生及时反馈他的一举一动。 

校园冷暴力的危害

  1、近年来学生因压力过大患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案例逐渐增多,校园冷暴力是一大原因。数据显示,由于校园冷暴力而患上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已占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总人数的10%—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2、“冷暴力”易产生厌学情绪。有调查发现:不少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都是由“冷暴力”引起的。一些家长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学校老师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一些惩罚!或者说和学生开玩笑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现在的孩子都非常的敏感,如果老师用带着明显侮辱或者变相体罚的语气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3、“冷暴力”易促发心理疾病。老师一个歧视的眼光一句偏见的话语都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4、冷暴力严重伤害孩子自尊。冷暴力将严重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孩子长期受到冷暴力对待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或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攻击性。因此与体罚相比冷暴力这种形式对学生的杀伤力更大。 

  5、校园冷暴力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受害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冷漠、紧张的气氛中,心理充满了痛苦、抑郁、焦虑,很多心理伤害比身体上的创伤更难以愈合,造成学生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是较难治愈的,并经常伴随学生的一生,对其成年后的心理和行为也有着长期的影响。最为常见的是造成学生的退缩性人格和爆发性人格。校园冷暴力也严重妨碍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和谐,严重影响了校园活力和创造力,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校园冷暴力的影响

  校园冷暴力影响老师和学校的教学工作,但根本的是对学生一生发展的影响。校园冷暴力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在学校遭到冷暴力,很多学生对学校充满厌恶感和畏惧感,于是对学习也表现出丧失兴趣的现象,特别是在学生青春叛逆期,很多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开始对学校教育和老师有心理抵触,引发对其他学生的暴力行为。

  2.影响学生的性格成长,使学生变得不善于交际,失去自信心,渐渐变得内向胆小,不在乎他人,对外界充满仇恨。

  3.易促发心理疾病,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对生活世界失去信心和兴趣,对学生的身心都带来很大痛苦。 

校园冷暴力原因

  教育体制 

  部分校园冷暴力是由教学系统组织结构、学校体制及教学的主体教师、学生,即指由教学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要素等产生或引起的。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应试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的最主要目的,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指标。应试教育体制使教师无形中用分数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后,冷暴力成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惩罚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在这种体制下也被无形中用分数划分等级,无形的等级加重了校园冷暴力。教育管理者也将校园冷暴力作为管理中的主要手段。

  教师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但教师也是自然属性的个体。作为个体,教师一样有自己的心理问题。一些教师在遇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不是寻求解决方法,而是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了学生,导致了校园冷暴力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很多举措,虽然出于教育的目的,如对比侧面打击等,但都无形中完成了校园冷暴力。

  学生

  • 一方面,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各类特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有逆反心理,自制力较差,容易犯各种错误,这些情况使得教师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的校园冷暴力现象就容易发生。
  • 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还不成熟,受到校园冷暴力伤害时不能正确对待分析问题,容易导致伤害的隐蔽性,并且自身无法化解这种伤害。

  其他原因

  1.传统的天地君亲师教育思想赋予了教师对于学生相当大的管理权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为在传统道德思想中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教师采用任何手段对待学生都被认为是正确和正常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导致了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师在使用校园冷暴力时的道德优势。这种优势在教育中被放大到了相当的程度,使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诉求,有些校园冷暴力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2.心理健康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校园冷暴力的因素。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均未成熟,辨证思维能力较差,可塑性较强,极易受环境影响。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等积极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使得学生可能会在受到校园冷暴力的时候积极面对;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等消极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使得学生可能会在受到校园冷暴力的时侯消极应对,造成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人生、校园环境中的进取、务实、友爱、活泼的学风,会减少校园冷暴力的发生;校园环境中的过度竞争过度管理、过度守旧、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落差等会加重校园冷暴力的发生、社会环境的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和行为也都在加重校园冷暴力。

  (一)社会经济转型和巨变导致的调适不良

  1.当今社会处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思考模式的变化。虽然我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实现了快速迅猛发展,但社会问题却越积越多,而且很多社会矛盾也出现越来越尖锐化的趋势。在当前这种趋势下,现代社会的人必然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惑。一旦处理不好,产生调适不良,潜伏的种种危机就会一触而发。

  2.现代社会的教师也不可避免地要在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而这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再加上某些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所以他们很容易把不良情绪带入日常的师生交往中。由于受到最基本的法律的约束,理性和守法意识提高也导致暴力隐秘化。某些教师往往把自身疏导不良的情绪隐秘地转化为对学生的心罚,漠视学生的尊严。

  3.而现代社会的学生在这个大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影响。来自家庭和学业的压力使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无法进行良好地自我疏导和调适。这种调适不良具体体现在平时交往中的漠然和刻意地对别人进行心理上的伤害,比如,拉帮结伙共同排斥一个同学。这虽然不涉及身体伤害,但其影响却更要恶劣。

   (二)人文精神的缺失引发的对尊严的漠视

  1. 在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教师自身价值理性的迷失和人格不健全导致在与学生相处时交往不良。自身扭曲的价值观和不高的人文素养使得他们对学生无法产生最起码的对他人生命的关注及人文的关怀,同时他们自身对于尊严的曲解也使得对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尊重往往视而不见。这也就导致教育活动中屡屡产生冷暴力现象。

  2. 多元文化的良莠不齐和传统文化的根基不牢,让很多学生接受了不正确的信息的诱导,在充满交错和碰撞的时代中沉沦或者无所适从。人性中最朴素的和最简单的价值观在扭曲的文化面前也发生了扭曲,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对他人生命尊重感的麻木。这也是学生之间冷暴力频频发生的重要源头之一。

校园冷暴力解决方法

  教育体制

  提高教育的国家地位。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人才竞争,”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经济,离不开科技和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奠定国民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太阳下最灿烂的事业”时,教师的生活压力和心理状况将得到极大的改观,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爱将会大大提升,校园冷暴力亦将随之消失。

  教师 

  1、如果把教师比喻成产品,那么,就应该在出厂前给以必要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公民意识等德育教育的培养。要真正杜绝校园“冷暴力”,就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培养。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划分为“优、差”,要以发展的眼光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以充沛的教育情感,扎实的教育理念判断学生行为是否合适,在“爱和尊重”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立足帮助,而不是立足否定,教育的轨道才是正确的。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们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基础都是建立在激励、尊重学生,反对唯分数论反对人格歧视,杜绝只说不练和浮夸的教育风气至上的。

  2、要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转向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让所有教师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尊重所有孩子的想法 、保护所有孩子的权益。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不仅要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孩子,还应该与孩子多交流,不仅善于发现、赞许孩子的优点,也要避免过分放大孩子的缺点。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更要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尽量不要出现冷暴力行为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一些老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对调皮的孩子采取过激的行为,这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学生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青少年学生遭遇校园冷暴力时,应及时向家长或教师反映及时沟通解决,如果家长不能理解或与学校沟通不畅那就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学间要和睦相处,不要让自己成为冷暴力的制造者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校园冷暴力"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