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企业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林业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Forestry Enterprises)
目录 |
林业企业管理是指林业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日标,保证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工作。
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1]
方法即是办法,是手段、措施、中间过程的反映,所以管理方法可概括为为实现管理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措施等做法的总称。目前,林业企业常用的管理方法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数学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
1.行政方法
所谓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为实现国家的政治目的,行使法定职权,处理各种公务的行为和过程。依靠其法定的职权,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并按行政组织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称为行政方法。
1.1行政方法的特点行政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政策性。政策是行政方法的根本。管理者应注意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按党的政策办事,可避免以感情代替政策、滥用职权等现象的出现,也避免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2)强制性。行政方法一般是通过国家行政权力机构发出命令、指示、规定、指令性计划等,要求被管理者从思想上、行动上、纪律上服从和执行。这种强制性是原则性的,但它同法律上的强制性具有原则不同、制约范围也不同的区别。
(3)权威性。行政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权威,权威越大,工作就能顺利开展。管理者的权威通常由职位、品质和能力等因素所决定。
(4)稳定性。行政管理系统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统一行动、强有力的调节和控制的特点,对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因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时效性。行政管理的实施可根据对象、目的、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因此,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而适当采用。
(6)垂直性。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系统、分层次自上而下进行的,同一层次之间不存在命令或行政关系,只存在联系和协调、协商关系。
1.2行政方法的优缺点
行政方法,始终是林业企业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集中统一;便于发挥企业管理职能;是实施其他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等。
但行政方法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受管理者的知识能力、道德修养、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不便于下属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横向沟通困难;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管理要求。因此该方法一般与其他管理方法配合使用,极少单一采用。
2.法律方法
企业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制度和具有法规性的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法律方法也是强制性的管理方法,如果说行政方法是“形式”的强制,则法律方法就是内容上的强制,是行政方法进一步的表现。
2.1法律方法的基本特征
法律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1)阶级性。法律是人类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确认、保证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强制性。法规一经制定和实施,就得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较之行政管理方法更为严厉。国家制定的法律在国家管辖的领土范围内,在其权力所及的一切地方,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谁违反了法规,谁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惩罚是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的。
(3)规范性。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则。法律规范有其特定的结构内容,具体说来,包括假定、处理、制裁三个要素,并且是这三个要素密切结合的整体。假定,是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和情况,法律规范所要求或禁止的行为,应当在什么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对什么人才适用。处理,是法律规范中的行为规则本身,指明允许做什么和不准做什么,必须怎样做和不允许怎样做,这是规范性的主要表现。制裁,是指明不遵守法律时将要引起的后果。
(4)稳定性。法律一经制定就不宜经常更改,否则,就有损于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2法律方法的优点及适应条件
法律方法的主要优点:宜于用来调整企业管理组织中的各种关系,明确各子系统的权力、义务和相互关系,维护管理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发展;将林业企业管理活动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使人们有章可循,使管理系统自动地有效运转。
法律是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但使用法律方法应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有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舆论水平,否则,会降低法规的效用;要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树立法规的权威性;要加强法律建设,健全法规体系和法规结构,培训熟悉法规、能严格依法办事的人才。
3.经济方法
企业管理的经济方法是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生产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管理方法。按其管理对象不同,经济方法可分为宏观经济方法和微观经济方法。宏观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价格、税收和信贷等手段来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指导生产、消费,调节外贸、流通和分配,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微观经济方法是指运用工资、奖金和罚款等手段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励职工不断提高生产技能和劳动生产率,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
3.1经济方法的特征
经济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1)规律性。经济活动有其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将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2)利益性。各种经济管理措施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制约性。在宏观管理中,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来制约本系统成员的活动,使之与整个管理活动相协调,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4)灵活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不同时间,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经济方法来处理不同的管理问题。
(5)可测度性。各种经济管理方法都离不开经济指标,它们是反映某一方面经济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的量,这些一般都是可以度量的。
3.2经济方法的优缺点
经济方法的优点是便于分权和加强横向联系,有利于调动下属单位与职工的积极性;缺点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副作用。因此,必须配合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4.教育方法
企业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企业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人是有思想的,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调动人的积极性。
4.1教育方法的实质
教育方法的实质是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和保证企业物质文明的建设。教育方法能收到其他方法所收不到的效果,但说服教育的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4.2教育方法的特点
(1)启迪性。在企业管理中使用教育方法重点在于开导、启发人们的自觉性。它不是强迫员工必须如何去做,而是通过教育培训,用道理说服人按照管理者的意图去执行,因而具有启迪性。
(2)全面性。教育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范围非常全面。上至经理(厂长)为首的领导层,下至中级干部、基层干部和全体员工,都需要明确岗位任职资格规定,并据以确定培训需求,因需设教。
(3)权变性。权变性是指教育方法所实施的内容和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企业战略、方针、目标的不同,企业管理活动的特点也有所变化。管理者可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因事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灵活的方式方法。
(4)参与性。企业采用教育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员工理解领导者的意图,掌握开拓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具备岗位任职所必需的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企业管理。同时,教育的方法还要求各级管理者,甚至一部分员工本身也承担一些教育培训工作,这实际上也是参与了企业管理。
(5)经常性。教育方法在企业中往往不是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而应长期坚持,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教育方法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能使员工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素质提高了,意识、能力等也就逐渐具备了。但教育的方法往往投资较大,且短时期内的效果不十分显著。因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做深入细致和坚持不懈的工作。
5.数学方法
企业管理的数学方法是指运用数据和有关数学科学知识为工具,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经济分析。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可使人们对于客观经济规律的质的方面认识深化和精确化。当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数学方法创造了条件,数学方法日益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数学方法对无法定量的事物不起作用,而且它也只是辅助管理的手段,不能代替企业管理工作本身。
6.社会心理方法
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是指运用社会心理科学的知识,通过了解集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按照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来搞好企业管理的方法。管理社会心理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以达到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它是思想教育方法的深化与延伸,但不能代替其他管理方法。
上述管理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运用,配合一致,才能取得成效。
林业企业管理的创新[2]
- 一、林业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将林业企业从计划经济下政府的怀抱中解脱出来,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海洋,林业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显现。尽管企业管理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进程中,林业企业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过度期色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烙印依然清晰,其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 1.林业企业管理体制问题
大部分国有林业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只在表面层次上做文章,没有深入下去,残留着太多传统经济下的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当经济社会对企业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冲突,严重阻碍了林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 2.林业企业管理机制问题
国有林业企业受传统经济思想影响较大,企业在机制的改革上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多数管理机制还只是形式主义,只是走过场讲空话而已,在管理机制上缺乏灵活性,企业之间及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严重制约了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
- 3.林业企业管理观念问题
在目前林业企业中,特别是大型的国有林业企业中,部门员工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还存着“等、靠、要”的思想,还在以为是吃“大锅饭”的时代,在观念上对现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企业改革的步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无法承受,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所以要加强对员工观念的引导,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有忧患意识,把自己真正当成企业的一员。
- 二、管理创新在林业企业的作用
- 1.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管理创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管理创新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 2.管理的创新的发展会在最大程度之上带动新技术的发展创新
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的力量之源。技术创新往往会收到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而管理的创新恰恰在这一方面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所需的土壤。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对企业技术的突破。
- 三、林业企业创新管理的途径
创新经济管理是林区经济的主体管理创新的现实表现形式有多种,但是,对林业企业创新来讲,最重要的有三种形式:
- 1.林业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
林业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是改进管理方法的过程,是提高生产率的过程,因为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新经济领域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管理创新的方法其实蕴涵管理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不断地提高生产率,不断地改进,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林业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严谨细致,企业发展是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完美配合,企业要创新,就必须抓好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等环节更要做大力度的改进。这也是使管理向合理、科学化发展的要求。
- 2.管理理念的创新
根据目前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因受传统经济思想影响较深,在企业管理中还秉承着一贯的作风,在制度、营销方法。经营管理上都缺乏创新意识,不关心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未来的企业,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在林业企业中,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加大教育力度,开阔自己的视野,引起优秀的管理人才,使管理创新上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 3.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思想
营销在一个林业企业运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营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所以任何一个企业想持续性的发展下去就需有一套先进的营销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适应当今信息代市场的需求,在信息化广泛普通的今天,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应建立起网络化,网络化的营销模式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信息传递慢,反馈不及时的缺点,不仅能使企业的信息及时传递出去,还在无形中减少了企业运营的成本,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有利于林业企业木材及其它产品的快速销售,能近距离的和顾客沟通,提供适合消费者特点的个性化商品,为林业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所以林业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平台,做好林业企业的网络营销,加快林业企业的管理创新。
- 4.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宏观基础,管理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微观运行
林业企业进行制度创新首先要完善产权制度,进行产权创新。林业企业肩负营林、提供林产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根据具体任务,运用现代化企业制度,对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组,经济成份上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转化。这完全是和人才的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功能创造思维的引进是同步进行和同步实施的。
- 5.文化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内在源泉,管理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外在表现
企业文化的建立不仅要能体现企业独特的个性,还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企业文化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性。我们林业企业的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优势,使企业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发展的历程。林业企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制定可行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实行流程管理,理顺内部管理程序,以薪酬管理实现有效激励,以制度实现有效制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