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经济学十大原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理解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时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从学生如何分配时间这方面来看,学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经济学;学生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心理学;或者学生把时间平均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当学生决定把某一小时专门用来学习一门课时,他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他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他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从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这方面来看。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当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如防治污染与企业收入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不断完善,增加了企业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一方面是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

  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并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钱,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也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改善经济效益。

  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

  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成为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比如,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的存在,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在如何分析调控经济活动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计划,二是市场机制,前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后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贸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指引经济的工具——价格。

  当政府阻止价格自发调节市场资源的时候,他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的协调组织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扭曲了企业与家庭的决策。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市场经济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市场失灵等,所谓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情况:外部性市场势力

  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

  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污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并不承担它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你将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厂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the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归因于生产力的变化。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入为 1500美元。毫不奇怪,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入的增长每年为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韩国在近1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上个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最低工资法。但美国工人的真正英雄行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美国近年来收入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例如,过去10年间美国许多争论集中在政府的预算赤字上——政府的支出超过了政府收入。正如我们将要说明的,对预算赤字的关注主要根一据它对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当政府需要为预算赤字筹资时,它就要在金融市场上借钱,这就像学生要借钱为上大学筹资,或者企业要借钱为新工厂筹资一样。因此,当政府借钱为赤字筹资时,就减少了其他借款者所能得到的资金量。这样,预算赤字就减少了人力资本(学生的教育)和物质资本(企业的工厂)的投资。由于现在的低投资意味着未来的低生产率,因此,一般认为预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

  原理九: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 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例如,70年代期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还多,杰拉德·福特(Derald Ford)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与此相比,在90年代,通货膨胀是每年3%左右;按这个比率,物价20多年才翻一番。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 2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90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

  原理十: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选择关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菲利普斯曲线产生原因: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价格变化具有粘性,当政府减少货币发行量时,价格不会马上变化,但人们支出数量减少,引起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量变化,造成失业。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在经济学家中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惟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由于价格是粘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参考文献

  •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9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经济学十大原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1.185.201.* 在 2009年12月22日 08:03 发表

Well said and clearly illustrated!

回复评论
流川之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1日 22:13 发表

绝对经典啊!!

回复评论
cacotopia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2月21日 10:29 发表

Well said and clearly illustrated!

回复评论
120.85.204.* 在 2011年8月1日 12:01 发表

经济学是如此的迷人,生活中许多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都有它相应的经济学原理。

回复评论
85.127.108.* 在 2015年11月21日 00:13 发表

谁知道第一和第二原则的区别是什么啊?提前谢过!

回复评论
114.95.135.* 在 2016年3月24日 21:14 发表

85.127.108.* 在 2015年11月21日 00:13 发表

谁知道第一和第二原则的区别是什么啊?提前谢过!

你面前有两条路要选择,第一原则告诉你选择的方法,第二原则告诉你选择的后果。

回复评论
浅栀花儿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6月24日 22:00 发表

85.127.108.* 在 2015年11月21日 00:13 发表

谁知道第一和第二原则的区别是什么啊?提前谢过!

第一原则的意思是,当你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去完成,但是条件不允许你将所有东西共同完成。这时,你就不得不去选择先完成哪个而不是完全另外的事情。 第二原则中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时,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先完成。那么你没能完成的事情就是你经决定后舍弃的一项,是机会的一种丧失。假设你本来是可以做完的,是另外一件更重要但同等有效的事使你完不成了,你是不是损失了一定的时间,你的cost (对于没完成的)增加了? 可能并不准确,仅供参考~>_<~

回复评论
61.227.210.* 在 2016年10月19日 01:31 发表

太棒了 非常感謝

回复评论
博物世家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4月22日 12:24 发表

经济学虽然虚无缥缈,但是研究透彻它,对人们的生活都会有积极的帮助,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就无法看破经济现象,进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回复评论
求知求实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4月22日 14:51 发表

什么是会计成本

回复评论
113.108.168.* 在 2017年4月24日 14:41 发表

85.127.108.* 在 2015年11月21日 00:13 发表

谁知道第一和第二原则的区别是什么啊?提前谢过!

个人理解:原理一说的是一种事实现象,即交替关系普遍存在,这个也是原理二的基础。原理二在原理一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说的就是在交替关系中,因选择而产生放弃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回复评论
Leeshe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4月25日 05:03 发表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the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 这一句有错误,应该是depends on its ability 没有the 。 希望小编修改

回复评论
221.214.212.* 在 2017年10月14日 10:03 发表

113.108.168.* 在 2017年4月24日 14:41 发表

个人理解:原理一说的是一种事实现象,即交替关系普遍存在,这个也是原理二的基础。原理二在原理一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说的就是在交替关系中,因选择而产生放弃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同意 ,解释的很清楚

回复评论
半卷浮云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0月14日 10:10 发表

113.108.168.* 在 2017年4月24日 14:41 发表

个人理解:原理一说的是一种事实现象,即交替关系普遍存在,这个也是原理二的基础。原理二在原理一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说的就是在交替关系中,因选择而产生放弃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赞!

回复评论
M id d6723fbd880b92f32a1567d87ec8b782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9月17日 15:34 发表

说的很棒

回复评论
138****2673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9月20日 08:59 发表

钱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和动力驱使,这么说对么

回复评论
M id ad27ff9c3bdb1ad7edfcd41cb9078957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6月3日 18:09 发表

此处为句号“。”,段落中写出的是字母“o” // o

回复评论
M id ad27ff9c3bdb1ad7edfcd41cb9078957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6月3日 18:10 发表

多余内容 // 一

回复评论
Llyn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6月4日 09:20 发表

M id ad27ff9c3bdb1ad7edfcd41cb9078957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6月3日 18:09 发表

此处为句号“。”,段落中写出的是字母“o” // o

谢谢指正,已修改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