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
目录 |
所谓绩效评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又称绩效评价、员工考核绩效评估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活动。绩效评估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
3、对员工和团队对组织的贡献进行评估;
4、 对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5、 对招聘选择和工作分配的决策进行评估;
7、 对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评估;
1、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相一致。考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员工工作行为、态度、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它是员工行为的导向。考评内容是企业组织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在考评内容中必须明确:企业鼓励什么,反对什么,给员工以正确的指引。
2、要有侧重。考评内容不可能涵盖该岗位上的所有工作内容,为了提高考评的效率,降低考核成本,并且让员工清楚工作的关键点,考评内容应该选择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考评,不要面面俱到。
3、不考评无关内容。绩效考评是对员工的工作考评,对不影响工作的其它任何事情都不要进行考评。譬如员工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等内容不宜作为考核内容,否则自然后会影响相关工作的考评成绩。
评估原则绩效评估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要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客观原则绩效评估应尽可能科学地进行评价,使之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公平性。考评应根据明确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减少主观性和感情色彩。这就要求评估内容要由用科学方法设计的一些指标来反映。在指标的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个人的主观因素,尽量采用客观尺度,使评估指标不仅内容准确、具体,而且应尽可能量化。评估指标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分,对定性指标也要尽可能量化,多运用一些数量方法,以避免较大程度上的主观随意性,增强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评估方法可行原则评估方法可行是指评估使用的方法要为人们所接受并能较长期使用。这一点对于评估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很重要。评估项目的数量应适中,既不太多、太繁杂,也不太少、过于简单,并且针对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另外,要明确评估方法的目的和含义,使人们自觉接受和配合评估工作的进行。
(3)评估经常化、制度化原则为使评估的各项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组织应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制度体系,将评估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应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员工的实际资料,加强评估的效果。
(4)多层次评估原则员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这给员工的绩效的客观评估带来了困难。为此应从多方收集信息,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上级评估、同事评估、自我评估、下级评估、专家评估、客户评估等。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进行评估,扬长避短,可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
(5)反馈原则考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这是员工得到有关其工作绩效表现的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考评中可能出现的偏见和误差,以保证考评的公平与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被考评者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使绩优者再接再厉,绩差者心悦诚服,奋起直追。
1、效果主导型。考评的内容以考评结果为主,效果主导型着眼于"干出了什么",重点在结果而不是行为。由于它考评的是工作业绩而不是工作效率,所以标准容易制定,并且容易操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就是该类考评。它具有短期性和表现性的缺点,对具体生产操作的员工较适合,但事务性人员不适合。
2、品质主导型。考核的内容以考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品质为主,着眼于"他怎么干",由于其考评需要如忠诚、可靠、主动、有创新、有自信、有协助精神等,所以很难具体掌握。操作性与效度较差。适合于对员工工作潜力、工作精神及沟通能力的考评。
3、行为主导型。考核的内容以考评员工的工作行为为主,着眼于"如何干""干什么",重在工作过程。考评的标准容易确定,操作型强,适合于管理性、事务性工作的考评。
1、等级评价法
2、目标考评法
3、序列比较法
4、相对比较法
5、小组评价法
6、重要事件法
7、评语法
8、强制比例法
9、情景模拟法
10、综合法
绩效评估的作用[1]
绩效评估的作用是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绩效评估归根到底是为了:[2]
——给员工反馈,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怎么样
——精确的培训需求
——执行结果文档化
——看是否加薪或者发奖金
——为员工和组织管理层提供沟通的机会
——验证组织的选人方式, 是否可以适应各种工作需求
——为加薪, 升职提供决策基础
案例1:
为了激励员工,公司决定实施绩效管理。总经理决定采用很多企业广泛使用的“月度绩效考核”方法。三个月后,员工积极性未见提高,反而原先表现积极的员工也不积极了。每个部门上交的考核结果也日趋平均,甚至有的部门给每个员工打了相同的分数。整个公司的人际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没有以前和谐了,同时员工的离职率也开始攀升……
总经理觉得很困惑:不是说绩效管理好吗?为什么我的“月度绩效考核”得不到一个好的效果,反而产生那么多负面影响?
专家分析:
1、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结果进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有的企业企图用绩效考核绑住员工,当成控制下属的杀手锏,并与员工每个月的月度奖金挂钩,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定能上去。一些管理者也认为手上有了“考核权”,下属就好管了。但事实上,很多企业进行频繁的绩效考核,非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而且加剧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这样必然要偏离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无法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反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2、考核结果难以量化
从考核结果看,由于有些工作的评估难以量化,因此上级给下级做业绩评估时,难免带有主观喜好,导致评估结果无法做到公正。从公平理论的角度来看,员工喜欢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也喜欢将自己的投入所得与周围其他员工进行比较。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比较过程中只要出现不平衡,就会滋生不公平感。因此积极性受挫,心生不满,甚至离职。
案例2:
A公司是一家民营大型纺织企业,面对生产线经验不足,产品合格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公司总经理L决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并将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实施、改进等全过程交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L在决定实施绩效管理初期主持了几次会议,之后由于工作忙就没有再参与其中了。半年过去了,L发现企业生产力并未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员工积极性下降,企业文化混乱,上下级产生冲突等。
L觉得很困惑:为什么绩效管理在公司中发挥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专家分析:
A公司的最大症结在于责任定位不清晰。
——企业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由人力资源部来做。因此管理者只负责实施绩效管理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部交给人力资源部,做得好不好,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这是导致绩效管理实施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力资源部虽然对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负有责任,但是并不是完全的责任,人力资源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流程制定、工作表格提供和咨询顾问的角色,至于绩效管理的推行和决策则与人力资源无关,人力资源也做不了这样的工作。
——绩效管理的推行责任在于企业的高层支持和鼓励,高层领导不仅要重视绩效管理的作用,而且要意识到绩效管理决非一个简单的人力资源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管理问题。只有高层领导者的觉悟并在全体员工中明确系统的主旨后,绩效管理的作用才能逐渐突显,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专家建议:
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应当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绩效考核的实施和作用。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应该包括计划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和反馈绩效四个环节:
——计划绩效。它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当新绩效时间开始时,管理者和员工经过一起讨论,制定绩效目标,就员工将要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做、何时应做完等问题进行识别、理解并达成协议;
——管理绩效。它是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员工提高个人绩效,是在整个绩效期间内一直进行的;
——评估绩效。它是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与衡量技术,对员工进行考核,它是在绩效时间结束时进行的;
——反馈绩效。它是进行绩效考核面谈,对绩效改进进行指导,实现报酬反馈,也是在绩效时间结束时进行的。
按照绩效管理的公开与开放的原则;反馈与修改的原则;定期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可靠性与正确性的原则;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公司各部门都应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在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可以及时发现本部门出现的问题,在问题尚未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就及时找出原因予以解决,从而保证完成本部门的绩效目标。当每个部门都完成了自己的绩效目标时,企业的总体绩效自然就会很好,在同等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中,企业也将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 高树军.《管理学》.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河北大学
- ↑ 绩效评估的目的.半米绩效管理系统
比较准确,建议对绩效评估方法进行相应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