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济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园区经济是指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行政和市场的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集聚发展园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园区经济的特征[1]
狭义的园区经济是指某一特定的地域(特区、开发区、各类特色园区)为范围,依国家政府规定,实行特殊体制和政策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形式,以加快实现工业现代化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为目标,利用创新手段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经济系统。广义的“园区经济”除具有狭义的园区经济特征外,它的地域范围更广,开发形式更加多样化,主要包括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城镇新区开发、乡镇工业小区,并扩散为一个相对开放的产业集聚区域,进而扩展为以区、县为主的产业集群,为发展县域经济、城市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次,园区经济是属于行政区域经济范畴,是国民经济的中观层次,相对而言具有创新性、地域性、集聚性、扩散性、系统性等特征。
1、创新性。园区经济是一种具有创新功能的经济体系,具体表现在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支撑体系创新等方面,其中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创新性的主要特征。制度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能力共同构成推动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内生能力,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能力。
2、地域性。园区本身就是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独立性。
3、集聚性。园区经济的集聚效应,表现为发展产业经济、特色经济和集镇经济的聚合力,从而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成增长极和辐射源,带动周边城镇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点”、“面”结合的分布状态。
4、扩散性。即园区经济的开放性。园区经济发展最终会突破区划走向县域经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融合。园区通过与周边城镇发展配套,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及发展项目的梯度转移,在更大、更广阔的区域进行资源配置。
5、系统性。园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隶属于区域经济的子系统,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以创新经济建设为核心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园区经济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一是园区的理念和创意,即要具有科学的建园理念,新颖、务实、品位高和操作性强的创意。现代经济园区的理念和创意应瞄准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定位,合理建设;
二是园区的政务环境平台,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应严格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园区特定经济主体的要求,建立新型的政务服务机制,界定新型的政企关系。
三是构成园区竞争力的主体,入园的经济主体或其他构成竞争力的主体,决不是传统的经济主体的简单归并、组合,而是优质主体的优化组合和高质量要素资源的高效益配置,因此,入园的经济主体必须具有较好的运行质量和效益,进园的各类资源也必须是优质的资源,现代化园区经济必须立足吸纳高质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运行较好的企业,以及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
四是园区硬件环境平台,一方面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资源永续利用、清洁生产、运行环境优化的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另一方面是依照园区主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是与园外统一大市场进行各类资源和产品输入输出的渠道和机制,就是要建立使园区有效融入统一大市场的市场营销网络、开放式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和优质资源快速配置的绿色通道。
- 从各地园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园区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以创新为主题的园区,如创新园(基地),研发基地。
二是以招商为主题的园区,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台商工业园区、欧美工业园区等。
三是以资产重组和规模化为主题的园区,这类专业经济园区和企业集团园区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企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生产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四是以构建生态经济为主题的生态经济园区,如可持续型经济园区。
五是以营造创业热点为主题的园区,如创业乐园。
六是以外贸加工为主题的园区,如出口加工园区。七是以科技教育产业化、现代化为主题的园区,如大学城等。
- 从园区内经济构成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单个企业或集团的经济园区,以生产和经营活动为主,实行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区同生活区的分离,采用封闭、半封闭式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政企关系;
二是专业化经济园区,如铝业园区、软件园、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电子产品工业园等;
三是主题型经济园区。依据各种创意主题形成的产业经济布局区,如东莞的松山湖经济园区等。
建设现代化经济园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园区主题,既要符合产业创新、环境创新和机制创新要求,又要符合现代理念、市场经济理念、人文理念和科学理念,主题设计、创意、策划和预期效益必须清晰、科学;二是应有相应的政策环境和政务服务题材,足以吸纳符合园区主题的各种资源入园;三是必须树立经营理念,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盘活政府可支配的各类资源,拉动进入园区各种资源向符合主题方向配置;四是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使园区经济标准化、高质量运行。
(一)山水型产业园区。围绕由山水要素构成的生态核心园区或生态架构,基于“人地和谐”、“经济和生态共生”的理念;建设圈层结构或多形结构的生态和产业和谐共生的经济园区,如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采用三个圈层式用地结构模式,内圈层为生态核心区、中圈层为生活活动、教育活动、科研活动和产业活动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融山、水、园为一体,形成集科技、产业、生态、人文为一体的新区。
(二)大项目园区(企业集团型园区)。围绕营造一流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按照“大环境优化,小环境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园区,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星网工业园、GE工业园、北大软件园以及富士康产业园。
(三)主题型园区。包括某国某地区经济园区、创新基地、创业乐园等。营造与发达地区类似的投资环境,或适宜某种资源聚集并得到高效益优化配置的环境,形成新的投资热。构成一个集产业、要素资源聚集、政务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为一体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园区。
(四)专业化产业园区。立足规模化、集团化和经济协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而建设的一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标准化,政务服务符合国际惯例,且具有与产业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务服务特色,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产业创新能力强。该类园区应是跨园经营的园区,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分工地位。
建设现代化的经济园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力戒“小而全”或“大而全”,导致新一轮的企业办社会和大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复建设;二是园区规划建设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符合城市详细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同园区的布局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