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后奥运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后奥运效应(Post-olympic effect)

目录

什么是后奥运效应

  后奥运效应,又叫后奥运低谷效应。指的是奥运会主办国及主办城市在奥运会后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奥运会主办城市乃至主办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从筹办奥运开始时是一直持续加速增长的,到举办前一年和举办当年时达到高峰,但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个增长的势头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旅游、商业等迅速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失业人数增加、大量投资带来的地方财政负担等共同作用,使得这时的经济发展曲线呈现出低谷的状态。 后奥运效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及举办城市在这个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奥运筹备阶段,投资剧增,消费收入激增,奥运会后大量体育设施闲置并产生庞大的维护成本等。

后奥运效应的内涵

  奥运会作为一项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自然会对主办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学家称之为“奥运效应”。不过奥运效应有正负之分。如果做得好,奥运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产生正的奥运效应;如果做不好,奥运也会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的奥运效应。

  传统的“奥运效应”研究,往往过多地关注了“奥运经济效应”,就是奥运经济一般可以带来三种正向效应:凝聚效应辐射效应、瞬间放大效应。凝聚效应是指借助奥运,使大量的技术、资金、人才向主办地凝聚;辐射效应是指举行奥运会,可以对邻近城市、相关产业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起到带动作用;瞬间放大效应则是指,因为举办奥运会,经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飞速发展起来,GDP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增长。近几届奥运会经验证明,举办奥运会将有效地促进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是,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不注意提前预防,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奥运会后投资需求会大幅度下降,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被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可能出现衰退,即出现负的奥运效应—“后奥运低谷效应”。

后奥运效应产生的原因

  Image:后奥运效应经济状况走势图.jpg

  图: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奥运前后经济状况走势图

  (一)奥运会前期的盲目投资

  一般来说,奥运投资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两种。奥运直接投资是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和服务配套设施的投入以及组织工作的支出等。而奥运间接投资是指为改善举办奥运城市的环境、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入。相应地,奥运收入也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种。直接收入包括奥运纪念品销售、奥运赞助商及合作伙伴所提供的赞助及电视转播销售权等方面。除了这几项直接收入外,主办奥运会的城市还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为奥运会举办的多种文化活动,游客停留期间的旅馆住宿费用以及其他消费也给主  办国带来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这些因奥运效应而给主办国带来的收入可以称为间接收入。

  每一届奥运会举办前期都会刺激主办国的投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会得到较高的回报,往往奥运收入低于奥运投资。历届奥运会主办国所宣布的有关举办奥运的盈亏报告都是指奥运的直接投资与直接收入间的比较,并不包括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收益。由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主办城市已具备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造,因此这些国家的奥运直接投资占全部投资的大部分。比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共投资3.2亿美元,而用于悉尼城市改造的费用仅有1.9亿美元。按照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投资预算,北京将为举办奥运会进行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总投资额预算为3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和运营费用等直接投资约为35亿美元。对于这近35亿美元的奥运直接投资,如果北京奥运组委会合理运作,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对于规模为直接投资近10倍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以及美化环境的间接投资如何回收仍是一个难题。因此,对所有有关奥运的投资都报有乐观回报预期的想法显然是不理智的。

  (二)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率低下

  许多奥运会需要的大量比赛场馆在奥运赛事结束后,都面临着场馆闲置和支付巨额养护费用的矛盾。从近五届奥运会的情况看,无论是开商业运作先河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被誉为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希腊在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方面动作迟缓,除了主会场和足球场还时常举行一些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外,绝大多数场馆基本处于尘封之中,既没有开始商业化运作,也没有开始社会化利用。奥运村原打算作为经济适用房,出售给低收入的家庭和2000年大地震的受灾家庭,但由于政府和工会在房价问题上相持不下,目前仍然闲置。

  而中国比赛场馆建设费用90%还是由政府承担,如果建成后的场馆闲置或利用率低下,政府投资不但难以收回,体育场馆巨额的养护费用也会成为政府沉重的负担。如2005年南京奥体中心作为十运会主会场,总投资22亿元。十运会后,要维持这个占地面积达89.6公顷的庞然大物,每月光水电费就高达150-180万元,物业管理费每年1000万元,加上职工工资经营、维修等费用,每年总的经营成本不会少于6000万元,而这些几乎都由政府“埋单”。

  (三)房地产炒作导致奥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据分析,最可能导致奥运泡沫经济的是高房价,这也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北京,在国家连续两年强力调控下,在包括上海等城市房价涨势有所放慢的情况下,北京房价依然涨势迅猛。原因很多,其中炒作“奥运概念”是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那天起,就开始有人炒作北京房价了。高房价在刺激房产供给的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增长,大大降低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高房价极有可能导致奥运泡沫经济,这个泡沫一旦破裂,对经济造成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

后奥运效应的历史之鉴

  2007年12月,北京奥组委顾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在2008《财经》年会上表示,必须警惕“绑架奥运会”的现象。

  不断有专家指出,对于一些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国家,“后奥运效应”并不明显,中国是大国,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后奥运效应”。这种说法过于简单,事实上,纵观现代奥运史,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主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奥运陷阱”。确实,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后奥运效应”不明显,但这除了与其大国、富国的身份有关之外,更与其主办城市的“精心筹划、合理布局、勤俭节约”有关。

  就领土和GDP总量而言,加拿大都应该不小。但是,奥运史上最深刻的教训“蒙特利尔陷阱”,就发生在加拿大。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度被称为“纳税人的噩梦”。由于投资失去控制,奥运成本竟超过预算20倍。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而且一交就是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还完债务

  被夸大的奥运效应扭曲了投资者的心态,正如有人所言,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是由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一定程度上前期投资拉动作用越大,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后,对主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冲击就越大。”据我所知,北京市已经把2010年乃至更长一些时间的投资与建设项目“提前支出”。相对于洛杉矶、亚特兰大奥运会,北京新建的场馆数量更多、投资更大、营运费用更高。在赛后,这些都是十分复杂的难题。

  巴塞罗纳原奥委会秘书长曾忠告道:“在筹办奥运会时,不要老想震惊世界,想举办一届过程快乐、轰动世界的奥运会,结束之后必然收获痛苦。”

后奥运效应的相关案例

  (一)雅典奥运会前后希腊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总体费用超过100亿欧元,大大超出了先前46亿欧元的预算,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支出最多的一届。而2004年希腊的国家财政赤字也随之增加并继续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超过了欧盟《稳定公约》的规定。巨额超支影响了希腊在奥运后经济的持续增长,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因此下降至了9年来的低点。希腊副财长佩屈斯杜卡斯明确表示,“短期内”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不可能收回。希腊人为了奥运会可能要背负近10年的债务。

  (二)悉尼奥运会前后澳大利亚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获得了63亿美元的收益。赛前新南威尔士州GDP增长最快,奥运会当年并没有实现最高增长率,奥运后增长率出现了小幅下滑的趋势。在筹备奥运的前四年投资出现了大幅增长,尽管个别年份略有波动,但增长的平均幅度大大高于1996年以前的水平。赛后投资不仅大幅下滑,而且出现了负增长,2002年以后才逐渐恢复,2003年投资增长率回升到10%,恢复至了赛前的状况。但是在2004年之后,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已经不再吸引任何人,却继续对纳税人造成沉重的负担。只是借助每年2680万欧元的津贴,这些场馆才能继续开放。由于负债130万欧元,超级圆顶体育馆的股东们不得不进行了资产变卖。不过,在奥运会举行期间,由于上座率达到了91%(由此带来了4.88亿欧元的收入),并且奥运会衍生产品销售情况非常好,所以奥运会主办方成功地收回了开支。

  (三)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后佐治亚州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举办地—美国佐治亚洲带来的总效益为51亿美元。但相对于巨额的支出来说,还是出现了几千万美元的亏损。奥运会前后佐治亚洲GDP的增速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从经济结构内部来看,受奥运影响幅度较大的产业部门如酒店和交通业波动较大。酒店业、建筑业以及交通市政设施等部门赛前增速较快,并在奥运年实现了最高增长率,在奥运结束后的头一年增速放缓,尤其是酒店业在赛后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以后虽然开始恢复,但增长率明显低于赛前的水平。

  (四)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后西班牙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Catalonia) 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于奥运会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为巴塞罗那市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目前,巴塞罗那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和欧洲的水平,被誉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人均GDP已经达到2万美元,超过西班牙和欧洲的平均水平。从西班牙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看,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在奥运会前增速比较平稳,在奥运会前一年实现了最高增速,奥运年反而增幅减小,奥运会后逐渐恢复,但略低于赛前的增长水平。投资一直波动很大,总体上赛前的增长水平较高,从1991年开始投资出现负增长,奥运会后跌幅更大,1994年以后才逐渐恢复,但这种变化与整个欧洲经济不景气密切相关,不完全是由奥运因素造成的。

  (五)汉城奥运会前后韩国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按照韩国官方说法,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韩国带来了22亿欧元的收入,创造了3.4万个工作岗位。但是,总体费用支出也突飞猛涨(仅体育设施一项就耗费了10亿欧元)。由于汉城奥运会的重要场馆和基础设施等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奥运会举办前两年已基本完成,奥运会年经济增长速度稍有放缓,赛后的前两年未出现“奥运低谷效应”,经济增长略有提速, 1991年后经济增长逐步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增速约在八个百分点左右。198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另外,韩国利用汉城奥运会成功提高了本国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同时韩国的国际形象也由一个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开放的国家。汉城奥运会不仅为韩国带来了3亿美元的盈利,而且也使韩国经济得以顺势快速发展。目前,韩国和现代等N多的企业仍在继续利用奥运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六)长野冬季奥运会

  1998年日本举办长野冬季奥运会,政府花费了190亿美元建造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奥运会后,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导致了长野经济的大衰退。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下降速度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在奥运经济史被称为“长野后奥林匹克衰退”,这与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后的“日本奥运景气”,一起成为了后奥运效应最有名的的正负标志。

后奥运效应在中国

  魏纪中:后奥运效应不会发生。

  2008年4月22日,在接受《华夏时报》的采访时,北京2008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先生认为,后奥运效应不会发生。

  魏纪中说道,所谓的“后奥运”效应不会发生。后奥运的前提是经济的发展完全靠奥运来推动,一旦奥运会结束,经济的发展便丧失动力。但是奥运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比如北京场馆建设和市政建设投入3000亿,这3000亿按照7年摊算,一年不到500亿,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奥运前7年的场馆和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北京GDP的拉动贡献了0.8个百分点。而北京的GDP的平均增长是12%,北京的GDP占全国的GDP不到4%。这么一算,会发现,北京奥运会的投资对于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影响还是很小的。

  魏纪中说:“事实上,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非数量上,而是质量上的。筹备奥运会这几年,给北京经济结构带来优化的作用是很明显的。2007年初,北京GDP的结构里面,第三产业也就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占到70%以上,制造业和农业的比重已经很低了,那么,70%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纽约的水平。而这些变化就发生在筹备奥运会的这几年。这种经济结构的优化,还将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它增加的都是高附加产业的就业,对北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能有所缓解。这些,才是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真正意义。”

  赵晋平:‘后奥运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2008年1月,在首太平路新闻中心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研讨会上,中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院副部长赵晋平博士说,“奥运后结束后,与奥运会相关的行业仍会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考虑到这些,我个人认为,‘后奥运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走向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他说,“很多人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像日本及其他很多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的所谓的‘后奥运效应’。实际上,‘后奥运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在2007年至2008年开始显现出来,因为这段时间里,与奥运相关的主要投资项目基本上都已结束。”

  他说,总的说来,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从奥运筹备开始,在奥运方面的直接和投资总计500亿美元左右,但是在奥运投资投放最高的 2004年,奥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只占当年GDP的1%,而北京经济只占到全国经济的的4%至5%。“这与东京非常的不同,”赵博士说,“东京的经济占到了日本经济总量的10%。所以,东京‘后奥运效应’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要比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得多。”

  他补充说,奥运会后,许多与奥运相关的行业仍会对中古经济起到推动作用,比如与奥运相关的旅游业,奥运会结束后,奥运设施仍是很重要的旅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此外,因为奥运会举办而得到提高的金融产业及体育产业等,会继续对奥运后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奥运会后中国还会有很多重大的项目,比如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总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京沪高铁,及南水北调工程等,都会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Zfj3000,Yixi,Tiffany,Gaoshan2013,林巧玲,Mis铭,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后奥运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