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传媒经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传媒经济(Media Economy)

目录

什么是传媒经济

  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中国传媒经济的发展[1]

  从理论上说,当以赢利为目的的传播活动出现时,传媒经济就开始诞生了,尽管当时的形态可能还很不完备。人类传播活动发生了三个重大的转变:其一,由单纯传输信息为目的转为以商业上的赢利为目的;其二,由为少数上层人士服务转为为广大民众服务;其三,由偶尔为之转为固定的专业化的操作。从这时起,传媒市场便开始出现,传媒经济也开始萌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传播媒介的变革,传媒经济也不断发展,其形态日臻完善,范围日趋扩展,不断走向成熟。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介是报纸,传媒经济的最初形态也就是报业经济。报业经济为何能够产生并迅速的发展起来?不可否认,这与报纸能够吸引注意力、产生影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些都只是表象。归根结底,报业经济的发展都源于报纸所拥有的媒介权力的运作。报纸以其所占有的稀缺性资源(先进的机器设备、专业的从业人员、特殊的政策支持等),借助特殊的工作形式,来发挥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和支配的力量。这种支配、控制作用的发挥正是媒介权力运作的过程,以此为基础形成报纸的权威性、公信力,树立报纸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吸引受众和广告商,提高发行量与广告收入。扩展开来,报纸可以借助业已形成的良好形象开展多种经营,多元化发展,这些可以看作是宽泛意义上的报业经济,也都是以报纸拥有的媒介权力的运作为基础的(这方面的内容,广播电视经济等媒介经济形态与此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随着网络媒介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末掀起了一股网络经济的热潮,其中一部分就是网络作为传播媒体而形成的传媒经济。随着手机的普及,其作为个性化媒体的功能也开始显现;数字电视的进展也有望使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网络式的多媒体,并开始显露商业上的巨大价值。

  新媒体的出现不断丰富充实着传媒领域,也使传媒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地不断丰富和完善。据全球最大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普华会计师事务所2002年公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业展望:2002——2006》的数据,到2006年,全球娱乐及媒体业的总体经营收入将达到13693亿美元,年度平均增率将达到5.2%,而传媒业收入届时将达到11706亿美元。

  从传媒经济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随着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具体的传媒经济形态,并与已有的传媒经济形态共同发展。为什么报业经济之后还会出现广播电视经济?表面上看,是广播电视这两种物质实体或者说两种新的传播手段的出现导致了广播电视经济的产生;而实质上是媒介权力的转移与再生的结果。当报纸一统天下时,只有报纸拥有这种媒介权力,传媒经济也只有报业经济这一种形态;当广播电视出现后,它们作为传播媒介同样拥有媒介权力(这种权力可以看作是从报纸那儿转移过来的,也可以看作是随着新媒介的产生而自然再生的结果),基于这种权力的运作而产生了新的媒介经济形态。所以,是媒介权力的转移或再生催生了新的媒介经济形态,促进了传媒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传媒经济的本质[1]

  “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传媒经济就是传媒产业或行业对资源配置、财富生产与消费的抉择及其后果”。上述两种对传媒经济的界定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指出了传媒经济的中心是传播媒介,必须以媒介的运作为基础;同时,也暗含了传媒经济的范围和具体形态是很广泛的。

  在众多的具体形态下,传媒经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随着传媒实践的不断发展,传媒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变化。较早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对此进行较早探索的是美国学者达拉斯·斯麦兹,1951年在研究传媒经济运作规律时,他就曾指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实质;随后加拿大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二次售卖理论”,指出传媒在第二次售卖中出售的是受众的注意力资源,而这才构成了传媒经济的主体;1997年美国著名杂志Hot Wired上发表迈克尔·H·高尔德哈伯的《注意力购买者》一文,其中明确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在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约是从1999年开始的。随着传媒实践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2001年前后网络经济的萎缩,人们对“注意力经济”这一观点产生了质疑,在探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观点,即认为传媒经济是“影响力经济”,主要以曹鹏、孟锦、喻国明等学者为代表。在新近出版的《现代传媒经济学》一书中,吴信训等学者又提出“传媒经济是舆论经济”的观点,认为“传媒经济在本质上是因传媒所特有的舆论功能决定其自身行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换句话说,是指传媒产业在本质上运用影响舆论、形成舆论,并发挥舆论影响力的规律实现其经济行为与目标的特征。”

  分析“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的关系,可以发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先凝聚了足够多的注意力才会产生影响力;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拓展与升华,将注意力的范围缩小到具有影响力这一领域内,有影响力的注意力才是有效的,因而在实践中,就出现了“控制发行”、“提高收视质”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实质上,这两种观点都是从媒介所吸引的受众的角度来分析传媒经济的本质的;而舆论经济则是从媒介自身的功能这一角度出发,指出正因为媒介自身所具有的形成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才导致了注意力、影响力的出现。相比较而言,舆论经济似乎是更本质化的观点,但是如果进一步深究的话,媒介为什么具有形成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这种功能又来源于何处?归根结底,媒介的功能、媒介的影响力都源于媒介的权力,媒介拥有话语权等各种权利性资源。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相信媒介、使用媒介、依赖媒介,从而媒介才能引起注意、引导舆论、发挥影响作用。所以基于以上推理,我们认为:媒介经济是一种“权力经济”,是基于媒介权力的运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媒介权力转移或扩展,媒介经济也会转移或扩展。

传媒经济的基本特征[2]

  中国传媒产业经济与其它产业经济相比,有其独有的特征,包括影响力经济是传媒经济的本质,高技术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征。

  1.影响力经济是传媒经济的本质传。媒经济的运作,并不是依赖出售自身产品获得全部同报的。这是传媒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类型的一个重大区别点。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就指出:“传媒所获得的最大经济回报来自于‘第二次售卖’,将凝聚在自己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或—切对于这些受众的媒介关注感兴趣的政治宣传者和宗教宣传者。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在传媒经济买方市场的时代,关注受众的感觉已经成为传媒经济经营者的第—敏感点。传媒经济的经营者,必须注重以消费者即受众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2.高技术是传媒经济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传媒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具有有力的作用。在传播史中,传播技术的每一一次进步部对传播文明产生了最深刻,最重大的影响。由于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促使传播从最新的技术变革中汲取营养,完成了向更高级传播方式的跨越。技术快速应用下传媒,使得新闻采访,编辑、出版、营销各个流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大提高了传媒的生产效率

  3.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社科院《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传统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国家的整体战略外,还在于有的地方传媒业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区域特色不明显。

  只有将这些特征中的好的方面发扬,比如继续贯彻高新技7怠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我们要想法设法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跫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传媒经济。

传媒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

  传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因此传媒经济的增长对于我国经济有很重要的影响,具体包括:传媒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传媒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传媒经济增长提高,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传媒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经济陕速发展。

  1.传媒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传统经济和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时并存。因此,发展的主要任务在于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改造传统经济并向知识经济转型,从发达国家来看,经济结构呈多无化趋势。传媒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经济。传媒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经济结构呈多元化趋势。

  2.传媒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近年来,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影响着每一位毕业生及其家长。

  然而随着传媒经济的增长,我国传媒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这发面的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长,学校对传媒方面的招生也进—步扩大,每年这方面的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这些都表明了传媒经济的增长扩大了就业。因此,促进传媒经济更陕的增长,对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3.传媒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传播媒介数量的增加,传播信息量的增大,品牌节目、栏目的增多。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与人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从媒体上了解信息,投资证券、房地产、IT业等。媒体引导着人们的消费潮流。网E银行、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经济生活。传媒的导向作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才睫,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进r中国的消费增长。

  4.传媒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作为—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同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利税,提供了大批的就业机会。

  在美国,传媒业占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在中国,传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名已跻身前列。传媒经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点。传媒业的陕速发展,加速了信息流的畅通,使市场运行效率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使宏观经济的整体效率显著提高。

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的意义[1]

  在探讨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两个定义。

  其一,媒介权力是现代传播媒介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事件得以发生和影响事件怎样发生,界定问题以及对问题提供解释与论述,由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见的种种能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媒介权力是以一种工作上的职能权力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权力是以维护公众的权利为宗旨的,也是以公众的权利要求为存在前提的。

  其二,“权力经济”其实就是基于某种权力的运行(工作劳动)而形成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总称;权力经济仅仅是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的角度分析而做出的一种概括,权力经济并非来源于权力与利益的直接交换,而是来源于个人的劳动。在传媒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媒介工作者为满足受众的信息、娱乐等需求,在职权范围内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从而也获得了公众的注意力,在公众中形成了影响力,树立了威信,以此为基础获得广告收入及其它各种经营收入,来报偿工作中付出的劳动(也包括其它一些先期的投入)。传媒经济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以媒介权力的运行为基础产生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将传媒经济定位为“权力经济”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第一,有利于传媒权力的维护和制约。正因为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所以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媒介的权力,保证其不受侵犯;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媒介权力的监督与制约,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对媒介权力的维护,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制定相关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界定和保护。

  另一方面,对媒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是必须的。媒介权力的控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律和他律。在两者之中,“自律”处于一种更根本的地位,主要通过培养媒介工作者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来实现,加强行业自律。“他律”主要是来自法律的约束、政府的控制和公众的监督,三者之中,法律的约束是根本,政府的控制是关键,公众的监督是补充,缺一不可。

  第二,“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的认识有利于提高现有传媒的运作水平,促进传媒经济的发展。尽管目前我国传媒市场上的竞争表现得非常激烈,有时甚至是不惜血本的恶性竞争;但是这些大多是一种低水平的同质化的竞争,市场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品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传媒机构没有很好地认识并运用手中的权力。传媒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领域,政策方面的限制较多,迄今为止,中国传媒业实行严格的进入管制制度,不允许私人办报(台)和传媒集团办报(台),从管制制度的形式上看,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和严格的刊号控制构筑了进入传媒业的非常高的行政性管制门槛。同时,对于已经进入的媒介还有很多的“行为管制”。正因为如此,媒介权力成了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谁掌握了这种资源谁就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这一观点的指导作用就在于:因为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所以要促进其发展就必须适当放宽传媒领域的准入资格,减少相关的政策限制,允许更多的业外人士和业外资本的进入。200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媒体政策正式开放,从此民营资本得以名正言顺的进入传媒产业。但是,遵循党和国家对传媒产业的一贯政策,可以开放处于传媒产业链下游的发行、广告、印刷,对内容制作等环节坚决不放开。

  此外,有几点需要澄清的认识是:其一,现实社会中,不同媒介享有的媒介权力的大小和媒介权力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统一的,即媒介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和支配的力量,形成和引导公共舆论的能力。其二,传媒经济的本质只有一个,是“权力经济”,但这并不会抹煞不同形态的传媒经济的个性特征,并不否认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其三,传媒经济的本质是一致的,但这并不代表不同形态的媒介经济的发展会同步,同一媒介经济形态下的不同媒介组织的发展会同步。因为除去本质的相同之外,还有众多影响其发展的外部因素。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陈燕,杜远远.浅论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新闻界2008年3期
  2. 2.0 2.1 李金.浅析中国传媒经济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现代商业2009年12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传媒经济"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赵恩磊123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2月28日 02:58 发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