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1个条目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

目錄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概述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譯自英文“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簡稱“RCM”。它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用以確定設備預防性維修工作、優化維修制度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也是發達國家軍隊及工業部門制定軍用裝備和設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首選方法。

  RCM是由美聯合航空公司的諾蘭(Stan Nowlan)和希普(Howard Heap)於1978年首先提出的(合著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一書),主要用來制定有形資產功能管理的最佳策略,並對資產的故障後果進行控制

  隨著RCM技術的發展,在不同領域其定義也不同,但最主要、最基本的定義仍屬John Moubray教授的定義:RCM是確定有形資產在其使用背景下維修需求的一種過程。

  美軍通過在80年代推行“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維修改革,使其裝備保持了較高的完好率。美軍所作的工作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1999年轟炸科索沃的戰鬥中得到了回報。據統計,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總共進行了38天空襲,每天出動飛機2600架次,飛機的完好率保持在85%以上。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進行了77天空襲,參戰飛機1200餘架,先後共出動38000多架次。英國、日本等國家通過應用RCM分析技術為其設備制定維修策略,避免了 “多維修、多保養、多多益善”和“故障後再維修”的傳統維修思想的影響,使維修工作更具科學性。實踐證明:如果RCM被正確運用到現行的維修系統中,在保證生產安全性和資產可靠性的條件下,可將日常維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資產的使用效率

  由此可見,RCM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它表現出來的特點已引起各國對它的重視,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和應用方面。

  RCM方法中,所有資產的功能、功能故障以及所有的可能的故障模式都要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確認。進而,明確各種可能故障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方式。一旦收集到這些信息,就可以選擇最恰當的資產管理策略。與其它維修規劃方法不同的是,RCM全面考慮了資產維修的各種方式,即:

——視情維修工作(on-condition);

——計劃修複工作;

——計劃報廢工作;

——故障檢查(探測)(failure-finding);

——一次性改變(one-time change)(改變硬體設計,運行程式,人員培訓,以及其它非嚴格意義上的維修工作)。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的發展歷程[1]

  RCM技術在60年代末起源於美國航空界,首次應用RCM制定維修大綱的是波音747飛機。70年代中期,RCM引起美國軍方的重視,美國防部明確命令在全軍推廣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70年代後期RCM開始在美國陸、海、空三軍裝備上獲得廣泛應用。到80年代中期,美國陸、海、空三軍分別就RCM的應用頒佈了標準和規範。例如:1985年2月美空軍頒佈的MIL-STD-1843,1985年7月美陸軍頒佈的AMCP750—2,1986年1月美海軍頒佈的MIL—STD—2173等都是關於RCM應用的指導性標準或文件。美國國防部指令和後勤保障分析標準中,也明確把RCM分析作為制定預防性維修大綱的方法。為了更好的應用RCM,美三軍除制定明確的指令和標準外,還制定了各自的RCM工作規劃。其中美陸航88-92年的RCM工作規劃簡要內容包括:①審查修訂大修規劃:按RCM原理對現有大修規程進行審定,首批審定40個,然後對其餘規程進行審定;② 應用RCM制訂現役飛行維修大綱及維修計劃,包括進行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度分析;確定維修項目、方式、修理間隔、要求等。現役主要機型(AH- 64,UH-60,CH47D,OH-58)均在應用之列;③ 應用RCM制訂在研飛機(LHX)維修大綱及維修計劃;④ 研究、改進RCM有關方法:包括研製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度分析FMECA)自動化軟體;⑤改進RCM決斷邏輯,改進“機體狀況評價”、“飛機腐蝕分析評價”的技術和設備等;⑥ 更新技術文件,組織RCM培訓;⑦建立和擴大RCM資料庫,加強RCM數據的利用等。

  結合RCM推廣應用的成果,美國陸軍實施了多方面的維修改革。首先是改革陸軍戰鬥車輛(坦克、裝甲車輛)的送廠大修規定,改變過去的定程修理規定,實行類似於陸航飛機視情送修的辦法。美陸軍規程(AR750-1)《陸軍裝備維修原則與方針政策》(1978年版)中明確規定:選送“戰鬥車輛進廠大修的規則只應基於車輛狀況,行駛里程不作為確定送修的因素”;“選送的規則應以根據RCM原則確定的因素為依據”。從美軍1977年到1982年實際調查情況看,採用視情送修,比原來定程大修減少送修車輛70%左右,大修費節約是可觀的。陸軍維修改革的其它途徑還有:採用RCM分析方法審查日常維護保養規定,使維修項目、時間間隔趨於合理,以節約維修人力物力;按RCM原理對大修規程進行修訂,改變過去大拆大卸的做法,只進行必需項目、必要深度的修理。目前美軍幾乎所有重要的軍事裝備(包括現役與新研裝備)的預防性維修大綱都是應用RCM方法制訂的。

  RCM不僅被軍事領域所重視,而且在商界也具有廣泛的應用。進入90年代後,RCM逐漸在工業發達國家興起並應用於生產設備的維修管理。1991年英國 Aladon維修咨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John Moubray 在多年實踐RCM的基礎上出版了系統闡述RCM的專著《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目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很多大中型企業都在採用這項技術制定其生產設備的維修策略。其中英國Aladon維修咨詢有限公司,從90年代開始就為40多個國家的1200多家大中型企業成功地進行過RCM的咨詢、培訓和推廣應用工作。據統計,這些企業中大約25%的高級管理人員受到了RCM初級培訓,約10%的企業至少在一個工廠的所有設備上應用了RCM,65%的企業對其所屬的部分設備進行過審查,大部分企業計劃繼續應用RCM來分析其絕大部分的設備。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的發展動態[1]

  1、應用範圍逐漸擴大

  RCM 最初應用於飛機及其航空設備,後應用於軍用系統與設備,現已廣泛用於其它各個行業,如核電企業、電力公司、汽車製造廠等,逐漸擴展到企業的生產設備與民用設施。為了更準確地反映RCM的應用對象與範圍,《RCMⅡ》把RCM定義為:確定有形資產在其使用背景下維修需求的一種過程。從其定義可以看出RCM的適用對象為有形資產phsical assets),而不僅僅是傳統RCM規定的大型複雜系統或設備。這裡有形資產主要是相對於無形資產資金或軟體)而言,它可以是軍用裝備、生產設備,也可以是民用設施。這樣的定義使RCM的適用範圍大大擴展。從《RCMⅡ》(97年版)公佈的Aladon公司已推廣應用RCM的行業清單中可以看出:目前的RCM應用領域已涵蓋了航空、武器系統、核設施、鐵路、石油化工、生產製造、甚至大眾房產等各行各業。

  2、用7個基本問題概括RCM分析過程

  1994年,美軍採辦政策改革後,美國三軍的RCM標準被廢止或不再具有強制性,而民用企業領域存在多種RCM版本,承包商使用哪些標準才能代表真正意義上的RCM過程?1999年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頒佈的RCM標準《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過程的評審準則》(SAEJA1011)給出了正確的RCM過程應遵循的準則,如果某個大綱制定過程滿足這些準則,那麼這個過程就可以被稱為“RCM過程”。反之,則不能稱之為 “RCM過程”。按照SAEJA1011第五章的規定,只有保證按順序回答了標準中所規定的七個問題的過程,才能稱之為RCM過程。

  (1)功能:在具體使用條件下,設備的功能標準是什麼?

  (2)故障模式:什麼情況下設備無法實現其功能?

  (3)故障原因:引起各功能故障的原因是什麼?

  (4)故障影響:各故障發生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5)故障後果:各故障在什麼情況下至關重要?

  (6)主動故障預防:做什麼工作才能預防各故障?

  (7)非主動故障預防:找不到適當的主動故障預防措施應怎麼辦?

  回答上述七個問題,必須對設備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及影響有清楚明確的定義,通過“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對設備進行故障審核,列出其所有的功能及其故障模式和影響,並對故障後果進行分類評估,然後根據故障後果的嚴重程度,對每一故障式做出“是採取預防性措施、還是不採取預防性措施待其發生故障後再進行修複的”決策。此外,還應明確如果採取預防性措施,應選擇哪種辦法。RCM分析中對故障後果的評估分類和預防辦法的選擇是依據邏輯決斷圖進行的。

  3、對安全與環境性後果更加重視'

  RCM認為:故障後果的嚴重程度影響著我們採取預防性維修工作的決策。即如果故障有嚴重後果,就應盡全力設法防止其發生。反之除了日常的清潔和潤滑外,可以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RCM過程把故障後果分成下列4類:

  (1)隱蔽性故障後果。隱蔽性故障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它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經常是災難性的多重故障後果;

  (2)安全性和環境性後果。如果故障會造成人員傷亡,就具有安全性後果;如果由於故障導致企業違反了行業、地方、國家或國際的環境標準,則故障具有環境性後果;

  (3)使用性後果。如果故障影響生產(產量、產品質量售後服務或除直接維修費用以外的運行費用),就認為具有使用性後果;

  (4)非使用性後果。劃分到這一類里的是明顯功能故障,它們既不影響安全也不影響生產,它只涉及直接維修費用。

  環境性後果已成為預防性維修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將環境性後果引入RCM決策過程是RCMⅡ的重要貢獻,也是RCMⅡ與其它RCM版本最顯著的區別。

  4、預防性維修工作的分類更加科學

  RCMⅡ把預防性維修工作定義為預防故障後果而不僅僅是故障本身的一種維修工作,這樣的定義使預防性維修的範疇大大擴展。這樣劃分後RCMⅡ把預防性維修分為兩大類,即:

  4.1 主動性工作

  為了防止產品達到故障狀態,而在故障發生前所採取的工作。它們包括傳統的預計性維修和預防性維修,包括:定期恢復、定期報廢和視情維修等;

  (1)定期恢復與定期報廢。定期恢復要求按一個特定的工齡期限或在工齡期限之前,重新加工一部件或翻修一組件,而不管當時其狀態如果。與此相同,定期報廢工作要求按一個特定的工齡期限或在工齡期限之前報廢,也不顧其狀態;

  (2)視情維修。視情維修是通過監控掌握裝備的狀況,對其可能發生功能故障的項目進行必要的預防維修。視情維修適用於耗損故障初期有明顯劣化症侯的裝備,但需要適當的檢測手段,如功能檢測和先進的技術等。

  4.2 非主動性工作

  當不可能選擇有效的主動性工作時,選擇非主動性對策處理故障後的狀態,它包括故障檢查、重新設計和故障後修理。

  (1)故障檢查。在RCMⅡ中故障檢查工作是指定期地檢查隱蔽功能以確定其是否已經發生故障,從預防故障的時機上講,它是在隱蔽功能發生故障發生後為防止多重故障的後果而進行的一項檢查工作。故障檢查工作需要定期地檢查隱蔽功能以確定其是否故障(這裡基於狀態的工作是檢查是否已發生故障);

  (2)重新設計。重新設計需改變系統的固有能力,它包括硬體的改型和使用操作程式的變化兩個方面;

  (3)無預定維修。如其名稱所指,這種對策對所研究的故障模式不需進行預計或預防,因此只是簡單地允許這些故障發生併進行修理,這種對策也稱為故障後修理。

  5、對RCM邏輯決斷圖進行改進

  RCMⅡ的邏輯決斷圖的基本流程與傳統的RCM邏輯斷決斷圖(MSG-3, MIL—STD1843,GJB1378)相比,有了一定的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增加了對環境問題的考慮,把隱蔽性後果與其它後果併列使故障後果有四個分支,即隱蔽性故障後果、安全性和環境性後果、使用性後果和非使用性後果;

  (2)使用“技術可行性”和“值得做”,代替傳統的決斷準則用語“適用性”與有效性。因為RCMⅡ的提出者認為後兩個術語的使用方式在維修領域不為人們所熟悉,需要經常做大量的解釋;

  (3)圖中增加了各項具體工作的“技術可行性”和“值得做”的詳細準則;

  (4)圖中未單獨把保養/潤滑列為一項預防性維修工作,但RCMⅡ要求對集中潤滑系統作完整的RCM分析,把各獨立的潤滑點看作是單獨的故障模式。

  (5)把故障檢查看作是非主動性工作,排在各項主動性工作之後,而在傳統的決斷圖中故障檢查工作排在了定期恢復、定期報廢等主動性工作之前。

  6、註重RCM實施過程的管理

  儘管RCM的應用屬於技術層面的問題,但它產生的結果對裝備的使用以及維修制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沒有決策部門的支持參與,RCM的推廣應用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結果。當前在RCM的實施過程中比較註重加強管理,具體表現在:

  6.1成立RCM指導小組

  RCM指導小組由熟悉並能對裝(設)備維修制度運行產生影響的有關領導、熟悉RCM原理與分析過程的專家和熟悉裝(設)備結構與維修的人員共同組成。主要負責RCM分析的管理與協調工作;負責RCM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對裝(設)備RCM分析小組給予技術支持。

  6.2 組織RCM培訓

  培訓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項工作,目的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把專家的經驗傳給別人。通過對RCM相關人員的培訓使他們增強對RCM的認識,從而促進RCM的推廣應用。

  7、強調數學模型對RCM決策的支持作用

  RCM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工程方法,為保證成功的實施,不僅需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理論作指導,還需要方便有效的技術工具(模型)作基礎。當前的RCM研究和應用非常註重數學模型的支持作用,從不同角度對RCM的模型進行了分類。

  (1)按預防性維修工作的類型分

  使用檢查模型、功能檢測模型和和定期更換模型;

  (2)按RCM建模的目的分

  故障風險模型、可用度模型和費用模型;

  (3)按產品的複雜程度分

  單部件模型和複雜部件模型;

  (4)按建模的時間基準分

  無限基準模型和有限基準模型。

  上述數學模型強調了RCM邏輯決斷的有效性定量評估,增強了RCM決策的準確程度,對RCM的推廣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的分析過程

  上面已提出了RCM的7個基本問題,下麵介紹RCM的分析過程。

  1、RCM分析所需的信息

  進行RCM分析,根據分析進程要求,應儘可能收集下述有關信息,以確保分析工作能順利進行。

  ①產品概況。如產品的構成、功能(包含隱蔽功能)和餘度等;

  ②產品的故障信息。如產品的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和影響、故障率、故障判據、潛在故障發展到功能故障的時間、功能故障和潛在故障的檢測方法等;

  ③產品的維修保障信息。如維修設備、工具、備件、人力等;

  ④費用信息。如預計的研製費用、維修費用等;

  ⑤相似產品的上述信息。

  2、RCM分析的一般步驟

  RCM分析的一般步驟如下:

  ①確定重要功能產品(FSI);

  ②進行故障模式影響分析(FMEA);

  ③應用邏輯決斷圖選擇預防性維修工作類型;

  ④系統綜合,形成計劃。

  2.1 重要功能產品確定

  裝備是由大量的零部件組成的,這些零部件都有其具體的功能,也都有可能發生故障。其中有些故障的後果危及到安全,有的對完成任務有直接的影響,而大部分的故障對裝備整體沒有直接影響,這些故障發生後及時地排除就是了,其唯一的後果就是事後修理的費用,且這個費用一般會比預防修理的費用為低。因此,制訂維修大綱時,沒有必要對所有的成千上萬個零件逐一進行分析。預防性維修大綱的工作只針對比較少的一部分產品,即:重要功能產品,它是指那些故障會影響任務和安全性,或有重大經濟性後果的產品。這些產品可以是系統、分系統,部件或零件。鑒定重要產品的工作就是確定系統,分系統、部件或零件每一層次中的重要產品。首先,把裝備按複雜程度依次列出其所有產品,形成“構造樹”然後把其故障顯然對裝備沒有重要後果的產品從“樹”中略去,留下來的產品是必須做維修研究的產品。

  歸為不重要的產品是指下列產品:(1)它們的功能與裝備的使用功能沒有重大影響;(2)它們在設計上有餘度,其功能不會影響使用能力;(3)故障沒有安全性和使用性後果,很容易進行修複;(4)根據經驗和實際分析不可能發生故障的產品。但是隱蔽功能產品不管它們是否重要都要求做預防性維修。因此,隱蔽功能產品都要做為重要產品。這樣的劃分具有以下性質:

  a包含有重要產品的任何產品,其本身也是重要產品;YHC中國可靠性資源網

  b任何非重要產品都包含在其上一層的重要產品之一;YHC中國可靠性資源網

  c包含在非重要產品之下的任何產品也是非重要產品。

  這樣從簡化的“構造樹”中,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重要產品的層次,我們把這個層次的產品做為重要產品分析,從而可以使我們的分析工作集中於幾十個產品,而不是成千上萬個零部件。從而大大簡化了分析過程。

  2.2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

  RCM分析的第二步就是對選定的重要功能產品進行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通過FMEA,明確產品的功能、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和故障影響,從而為基於故障原因的RCM決斷分析提供基本信息。

  2.3 RCM邏輯決斷

  對於重要功能產品的每一個故障原因嚴格按本次培訓所提供的RCM邏輯決斷圖進行分析決斷,提出針對該故障原因的預防性維修工作與工作間隔期。

  各類預防性維修工作間隔期的確定可以參考以下數據與方法:

  --產品生產廠家提供的數據:

  --類似產品的相似數據;

  --已有的現場故障統計數據;

  --有經驗的分析人員的主觀判斷;

  --對重要、關鍵產品的維修工作間隔期的確定要有模型支持和定量分析

  2.4 系統綜合,形成計劃

  單項工作的間隔期若是最優,並不能保證總體的工作效果最優。有時為了提高維修工作的效率,我們需要把維修時間間隔各不相同的維修工作組合在一起,這樣也許會使某些工作的頻度比其計算出的結果要高一些,但是提高工作效率所節約的費用會超過所增加的費用。組合工作時應以預定的間隔期為基準,儘量採用預定的間隔期。確定預定的間隔期時應結合現有的維修制度,儘可能的與現有的維修制度一致。武器裝備的預定的間隔期可以考慮以訓練日、周、月、季、年為預定間隔期,把各項預防性維修工作按間隔時間靠入相鄰的預定間隔期,但對安全後果和任務後果的預防性維修工作靠入的預定間隔期,不應大於其分析得到的工作間隔期。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在我國的應用[2]

  80年代中後期,我國軍事科研部門開始跟蹤研究RCM理論和應用。1992年國防科工委頒佈了由軍械工程學院為主編單位編製的我國第一部RCM國家軍用標準GJB1378《裝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制定要求與方法》,該標準在海軍、空軍及二炮部隊主戰裝備上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軍事、經濟效益,促進了現役裝備維修改革和新裝備形成戰鬥能力。空軍對某型飛機採用RCM後,改革了維修規程,取消了50h的定檢規定,壽命由 350h延長到800h以上。由於技術、管理和認識上的原因,RCM在通用裝備上的推廣應用一直處於研究與探索階段,還沒有做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工作,還沒有取得應有的效益。為適用新時期軍事鬥爭形式,加快武器雷達裝備維修改革的步伐,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武器雷達局決定自2002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對各類主戰武器雷達裝備全面實施RCM分析,形成基於具體裝備的預防性維修大綱。然後在此基礎上重組與優化維修保障系統,進行維修改革,構建我軍武器雷達裝備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制度新體系。自2002年7月初完成RCM培訓後,各有關單位即著手進行RCM分析,到目前為止,RCM推廣應用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已完成14種典型裝備的RCM分析,得到了故障特征信息記錄表和預防性維修大綱等相關的文獻資料。2003年將對在七十餘種新裝備和現役裝備上展開。當前海軍和空軍也正在加大RCM的推廣應用力度,應用RCM分析方法對原有的維修文件進行修訂。

  儘管RCM在軍隊已進行了初步的推廣,但在地方工業企業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當前僅僅在武漢、合肥等民航管理局開展了運七飛機的RCM工作試點,部分電力和核電站行業也開始應用RCM。隨著加入WTO和新時期軍事鬥爭的需求,RCM在我國工業企業和軍事裝備方面將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應積極研究RCM技術、培養RCM人才、探索RCM的推廣應用途徑,為RCM技術與人才的大量需求做準備。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的發展趨勢[2]

  儘管RCM分析方法的體繫結構已基本形成,但還有許多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尤其是在實用性、針對性和精確性等方面。

  (1)實用性

  RCM分析技術本身的發展方向將是,在保持RCM最初的本意的和回答7個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將逐漸完善和易於操作。其中RCM適用性準則、有效性準則和邏輯決斷圖等的改進和細化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只有使適用性、有效性準則(包括參數、指標、度量方法)以及邏輯決斷圖制定得切合實際又便於實用,才能保證RCM決斷更準確,使RCM分析更貼近實際,具有更強的實用性。工齡的探索、故障分佈的確定、P-F曲線的研究等均是當前急需開展的工作。

  (2)科學性

  當前對RCM的理論分析和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的分析,定量研究工作不多。目前已開發出絕大多數的RCM支持模型,包括:不同時間基準、不同複雜程度、不同決策目標下的使用檢查模型、功能檢測模型和定期更換模型等。英國SALFORD大學正在進行智能化的RCM決策支持模型的開發。如何把相關的支持模型引入 RCM邏輯決斷過程,提高分析決斷的精確性,將是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工作。

  (3)專業性

  應用是理論研究的根本目的。RCM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儘管理論比較成熟具有一套完整的思路,但在對不同的領域的資產進行RCM分析時,應針對資產的不同特點和所處的不同工作環境,對RCM分析方法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和適時擴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RCM分析的針對性,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

  (4)高效性

  RCM分析內容複雜、工作量大,針對此情況,應儘快組織有關人員研製開發出界面友好、具有防差錯能力、基於案例的RCM管理系統軟體。該軟體可以提高RCM分析的效率和準確度,減少重覆性工作,解決技術層面的問題,規範RCM分析過程,顯著降低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要求。另外,對於以往已進行RCM分析的設(裝)備也可以作為案例放到系統的案例庫中,在對類似裝備進行RCM分析時,可以通過索引進行調取,這樣能大大減少分析的工作量。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的研究方向[1]

  儘管RCM分析方法的基本體繫結構已基本形成,但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實用性、針對性和精確性等方面。

  (1)改進分析過程,突出實用性

  RCM 分析技術本身的發展方向將是,在保持RCM最初的本意的和回答7個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增加部分設備關鍵性能因素(如環境的完整性和定量化風險等)或省略部分分析步驟,改進RCM適用性準則、有效性準則和邏輯決斷圖等,力求使RCM分析更貼近實際,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2)引入定量分析,提高精確性

  當前對RCM的理論分析和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的分析,定量研究工作不多。目前已開發出絕大多數的RCM支持模型,包括:不同時間基準、不同複雜程度、不同決策目標下的使用檢查模型、功能檢測模型和定期更換模型等。英國SALFORD大學正在進行智能化的RCM決策支持模型的開發。如何把相關的支持模型引入RCM邏輯決斷過程,提高分析決斷的精確性,將是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工作。

  (3)結合具體問題分析,強調針對性

  應用是理論研究的根本目的,在進行RCM分析時,如何根據資產所處的不同工作環境,對RCM分析方法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擴展,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4)研製電腦輔助RCM分析系統,提高分析效率

  RCM分析內容複雜、工作量較大,針對此情況,應組織有關人員研製開發RCM輔助決策軟體。該項工作可以提高RCM分析的效率,提高分析的準確度,減少重覆性工作。此外對於以往已進行RCM分析的RCM數據也可以作為案例放到系統的資料庫中,在對類似裝備進行RCM分析時,可以通過索引進行調用數據,這樣能大大減少分析的工作量。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彭道勇、劉春和、劉海敏、劉雪峰.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綜述[J]
  2. 2.0 2.1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连晓雾,泡芙小姐,方小莉,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