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認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風險認知是指個體在社會、文化、個人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下,通過對客觀存在的風險的感受和認知,在主觀上對風險產生的認識、做出的判斷和評價,是個體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認識,它是衡量公眾心理恐慌的一個重要指標。
風險認知是個體對存在於外界環境中的各種客觀風險的感受和認識,強調個體由直觀判斷和主觀感受獲得的經驗對個體認知的影響。風險認知能夠影響個體的風險態度與風險行為。風險認知不同於一般事物的認知特點,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某些偏差,研究公眾的風險認知結構及其在風險認知中的認知偏差,應該成為風險認知研究的兩個重點。風險認知是人們對風險的主觀評定和判斷,以及由此引發的態度和決策傾向。它涵蓋了人們對風險的感知、理解、記憶、評價、反應的整個認知過程。人感覺到的風險即主觀風險與風險本身有很大的不同。主觀風險是人的一種心理觀念,是人對客觀風險的主觀認識與知覺。雖然風險完全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但在風險評估和風險投資管理中,人們對於風險的主觀認知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要處理現實的風險問題,只有對風險進行認知之後才有可能。
導致人們產生風險認知偏差的原因可以分為內外兩方面因素:
1.內部因素包括個體的人格特征、知識經驗、成就動機、對風險的“損失”或者“獲益”的預期等主觀因素;
2.外部因素包括風險的性質、風險的大小、風險的可控製程度、風險的易瞭解性等客觀因素。
綜上所述,風險認知偏差是個體在認識和判斷風險時所發生的某種偏離或偏離傾向,是人類認知局限、個人動機和情感、風險事件的性質、風險溝通質量等多種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