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音樂治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又稱為音樂療法,還有人稱其為音樂醫學

目錄

什麼是音樂治療[1]

  音樂治療是一門集音樂、醫學心理學為一體的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1944年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正式成為學科

  現在對音樂治療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人對音樂治療的理解也不同。

  美國著名音樂治療學家Bruscia認為: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係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

  日本田中多聞醫生對音樂治療的定義是:把音樂作為媒體使用的醫學治療方法,主角是音樂治療醫生,根據醫生的處方,音樂家、護士、臨床的心理醫生作為整體的一員的相互協作。

  中國音樂治療研究者張鴻懿認為:音樂治療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求治者在音樂治療師的共同參與下,通過各種專門毆計的音樂行為,經歷音樂體驗,達到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心理健康的目的。

  雖然各國對音樂治療沒有統一的定義,但都承認音樂治療是以音樂為媒體來進行治療,都肯定音樂治療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健康。而分歧在於:日本田中多聞醫生認為音樂治療是“醫學治療方法”,更傾向於把音樂治療定位於醫學治療方法的一種;中國張鴻懿認為音樂治療的目的是“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心理健康”,更傾向於認為音樂療法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Bruscia的定義則沒有指明音樂治療究竟是醫學的還是心理的治療方法,只說明音樂治療是為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

音樂治療的原理[1]

  (一)物理學視角

  從物理上看,音樂是一種有規律的機械波(聲波),是一種存在於時間里和由物理結構(空氣分子的震動)形成的一種現實存在。音樂含有各種頻率的聲波,入耳可以感知的聲波頻率範圍為20Hz~20000Hz。具有一定規律和變化頻率的聲振動作用於人體各部位時,胃收縮、腸蠕動、肌肉收縮舒張、臟跳動、腦電波等隨之產生和諧共振,促使各器官節律趨於協調一致,改善各器官的紊亂狀態,從而解除疾患,促進康復。

  (二)生物學視角

  音樂是與語言及其他聲音既相似而又大不相同的特殊信息,其要素是曲調、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節奏活動是人一切活動的基礎,無論在音樂中,還是在任何有生命的機體中都有一種張弛動靜的感覺交替,而音樂的節奏模式和曲調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與人體的特征節律有著奇妙的共通。音樂的節奏可以明顯地影響人的行為節奏和生理節奏,例如呼吸速度、運動速度、心率等。不同的音樂可以使人生理產生不同的反應,如心率和脈搏的速度、血壓、皮膚電位反應、肌肉電位和運動反應、以及腦電波等等。音樂可以產生明顯的鎮痛作用。由於大腦皮層上的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的位置相鄰,而音樂刺激造成大腦聽覺中樞的興奮可以有效地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從而明顯地減少疼痛。同時音樂還可以促使血液中的內啡肽含量增加,也會有明顯的減少疼痛的作用。

  (三)心理學視角

  長期以來,在哲學家、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中一直存在各種理論流派,他們都試解釋音樂治療的身心效應機制。一種理論認為音樂首先影響人的情緒,產生出各種各樣的情感,然後作用於人的生理。另一種認為音樂是通過作用於人的生理從雨影響人的心理。事實上,這兩種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交互作用的。如果說傳統的心理治療認為“認知決定情緒”,那麼音樂心理治療則認為“情緒決定認知”。音樂治療師正是利用音樂對情緒的巨大影響力,通過音樂來改變人的情緒,最終改變人的認知。但是他們並不是簡單地給被治療者播放一些輕鬆美妙的音樂,讓痛苦的情緒得到暫時緩解。相反,音樂治療師會大量使用抑鬱、悲傷、痛苦、憤怒和充滿矛盾情感的音樂來激發被治療者的各種情緒體驗,幫助他儘可能地把消極情緒發泄出來。當消極的情緒發泄到一定程度時,人的內心深處的積極的力量就會開始抬頭,這時音樂治療師就會逐漸地使用積極的音樂,以支持和強化被治療者內心的積極的情緒力量,最終幫助他擺脫痛苦和困境。

音樂治療的治療功能[2]

  1.對生理的影響及治療功能

  目前,音樂治療最為權威的美國著名音樂治療學家K.BR—USCIA在他的《音樂治療定義》一書中所做的定義:“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係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對創作音樂的需要和對聆聽音樂的需要是人類共同的需要,這就象語言一樣,是人類生理能力的突出特點。不論原始社會還是現代文明都離不開音樂的現象,因此,音樂行為作為人性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對人的生存本身具有某種重要意義。音樂是聽覺藝術,也就是說,音樂要使人得到感知,其唯一途徑只有經過耳朵、鼓膜,將聲波送至大腦才會對以後的思維和行為產生影響?。不同的音樂可以對不同的組織甚至器官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如心率和脈搏的速度、血壓、皮膚、肌肉和運動反應、內分泌和體內生化物質以及腦電波等等。音樂的節奏可以明顯地影響人的行為節奏和生理節奏,例如呼吸速度、運動速度節奏、心率。醫學實驗證明,人類的中樞神經自主脈衝頻率在3O秒左右。在音樂分析中很巧合地發現,莫扎特的音樂韻律差不多剛好每3O秒達到一個高峰。因此聽莫扎特的作品可以促進人體的內穩態,減少緊張焦慮,促進放鬆。

  2.對心理的影響及治療功能

  音樂對人的情緒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音樂治療正是利用音樂對情緒的巨大影響力,通過音樂來改變人的情緒,最終改變人的認知。

  “非典”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那段日子給人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人們談“非”色變,從而引發了社會上對心理健康的深切關註。在“非典”防治一線的醫護人員感染率很高,屬高危人群。除了繁重的工作使他們身心都很疲憊以外,當時社會上還有部分人,對一線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有一些心理上的恐懼與排斥,也給他們帶來了負面的心理影響。有關部門雖然盡其所能地為這些被隔離的醫務工作者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但由於隔離區的生活很單調,缺乏一些必要的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等專業心理服務(即災後心理干預),他們存在諸多的心理問題是在所難免的。根據心理創傷學理論,災後心理應激癥狀常常在突發事件後3周至數月後才出現。如果缺乏及時有力的災後心理干預,一些心理應激癥狀的問題會凸現出來。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中心在高天老師和劉明明老師的帶領下,大膽走進了“非典”隔離區,專門為在一線抗擊“非典”的隔離醫護人員提供了音樂心理治療的服務。音樂治療參與到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在國內還屬首次。

  音樂治療根據心理干預不同層次的深度,可以分為支持、內省和心理分析3個不同層次。其中後兩個層次的治療方式涉及心理的層次較深,更適合做個體或人數較少的小組治療。而支持性的治療,雖然在心理干預的層次上較淺,但受眾面廣,在人數較多的集體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在“非典”期間的這次音樂治療實施了以下步驟:一是用表演作為交流的契機。二是通過讓醫護人員參與他們所喜愛的“卡拉OK”的歌曲演唱,並結合一定的歌曲討論,引導他們通過對歌曲的情感體驗,轉而促其抒發自己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的情感體驗,並與他人分享,以達到情感的宣泄和相互支持的目的。三是通過音樂舞蹈活動減輕他們的緊張或對隔離區內生活單調的體驗,消除負面情緒,建立愉快的積極情緒體驗,以利於他們儘快地恢復積極正常的心理狀態。

  整整1個月的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每天都會迎來新的一線醫護人員,同時又送走隔離期滿後安全返家的人,幫助這些醫護人員在隔離期間,儘量緩解心理壓力和各種不良情緒體驗.讓他們能身心健康地回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去。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中心所做出的這次嘗試,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音樂治療的學科建設,都是很有意義的。音樂有歡快的,也有傷感的,這都是全面揭示人類情感的手段之一。在傾聽音樂時,人們藉助接受或認同的樂曲,隨著音樂的進行,將自己的情緒暢快淋漓地釋放出來,減輕內在壓力,使機體保持在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

  3.對健康的影響

  “健康就是不得病”的結論是不完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健康定義為:1)身體沒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現;2)健康的心理;3)社會適應性狀態。

  一個健康的個體必須能夠成功地與他的周圍建立起正確的人際環境,而無論是心理障礙或是生理疾患的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人際關係方面的障礙。音樂活動通常是集體的參與活動,這種共同的參與過程又常常會有助於建立起良好的、親密的合作關係,併進一步為自己創造一個和諧的,安全的社會環境。音樂的本質要求參與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確的合作,任何合作上的失誤或失敗都會馬上導致音樂效果的不諧和與失敗,而且這種不諧和與失敗會立即反饋給每一個參與者的耳朵,造成聽覺、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不快感。音樂本身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來強迫所有參與者進行完全的合作,並迫使人們控制可能破壞音樂和諧的任何自我衝動和個性表現行為,因此人們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與他人合作和相處的能力和技巧,這種在音樂中的合作能力最終會泛化和轉移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樂的魅力和愉悅性也會吸引那些社會性退縮的人們參與到音樂的社會活動中去,從而改變其自我封閉狀態,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音樂治療的治療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

  音樂治療要根據來訪者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播放音樂。從音樂的選擇的角度來看,要循序漸進。如引導悲傷情緒的音樂有輕度、中度和重度之分。選擇音樂是一般從輕度音樂開始,逐漸過渡到中度悲傷音樂。從播放音量角度來看,音量也要逐漸增大,讓來訪者逐漸適應。

  學習與啟發原則

  是指在進行音樂治療時,對不懂音樂的來訪者進行教育和引導,向來訪者介紹有關音樂創作的背景和音樂家所要表達的意境。可以再治療前,先嘗試讓來訪者聽一段音樂,用心體驗音樂的意境。如果來訪者聽不懂音樂的意境,心理治療師應作一些解釋,幫助來訪者理解音樂含義。

  體驗原則

  是治療中讓來訪者根據音樂所營造的氛圍,用心體驗自己的情緒或感受。

音樂治療的實踐關鍵[3]

  (一)音樂治療師的全面培養

  音樂治療需要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來負責實施,根據患者病情所需進行全程指導。優秀的專業音樂治療師必須具備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必須具備治療的知識與實踐治療的經驗,必須對所醫治患者病情全面的瞭解,能針對患者實際,使用音樂治療的不同方法,促使患者恢復健康。需要對音樂治療師進行全面的培養,目前,我國一些高校音樂學院已經開設音樂治療師相關專業,專門培養此類人才。

  (二)被治療者的綜合狀態

  音樂治療中,需要註意被治療者的綜合狀態。被治療者病情的不同,對音樂的敏感度不同,對音樂的理解力與接受力不同,個人的人生經歷、文化修養不同,在音樂治療中所取得的效果亦不同。在音樂治療中,需要充分瞭解被治療對象的綜合狀態,不僅僅是單一根據病情來開展音樂治療,這是音樂治療與其他方式治療的一個重要的區別。

  (三)音樂素材的科學選用

  音樂素材的科學選用決定了音樂治療的效果。涉及到專業音樂治療師的音樂水準與治療水平,音樂素材的科學選用有根據同一病情運用相對統一的音樂素材,也需針對同一病情患者不同狀態選用特別的音樂素材,達到多種音樂素材的綜合應用,做到科學化、體系化音樂治療。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自發運用音樂來調節情緒。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音樂對人心理的影響,自19世紀開始,醫學界介入音樂治療研究,直至20世紀,音樂治療逐漸成為了一門系統的、被研究者和公眾廣泛認同的學科。相關學者對其的定義越來越明晰,研究越來越深入,音樂治療的方法也越來越豐富。目前在我國,音樂治療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方法。近年來,對於因各類壓力導致的憂郁、暴躁等精神方面的疾病,我們採用了一系列音樂治療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醫療效果,音樂治療正逐步被我國專業研究人員與大眾所認同。對於音樂治療的深入研究還有待進一步進行,相關治療實踐也有待廣泛展開。

音樂治療的方法

  目前世界各國常用的各種音樂治療方法,可分為3大類[4]

接受式(或聆聽式)音樂治療

  歌曲討論

  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多用於集體治疔中。同治療師或患者選擇歌曲,在聆聽後對歌詞的含義進行討論。此法的目的是;(1)引發小組成員間的語言和情感交流;(2) 幫助患者識別不正常的思維和行為。

  音樂回憶

  治療師要求患者選擇-一個或數個歌曲或樂曲在小組中播放。這些歌曲或樂曲都是在患者自己生活經歷中有著特別意義的。此法的目的是引發由音樂所伴隨的情感和回憶。

  音樂同步

  治療師使用錄製好的音樂或即興演奏音樂來與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同步,當患者與音樂產生共鳴後,逐漸地改變音樂,把患者的生理、心理和情緒狀態向預期的方向引導以達到治療目的。

  音樂想象

  患者在治療師的誘導下進人放鬆狀態,在特別編製的音樂背景下產生自發的自由想象。聽完後,患者向治療師報告想象的內容,醫愨雙方共同探討想象內容的意義,幫助患者瞭解自我,體驗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

參與式(或娛樂式)音樂治療

  常用方法包括演奏,演唱和音樂技能的學習。採用演奏、演唱法治療的患者不需要接受過專門的音樂訓練,或具有任何音樂技能,所以演奏、演唱出來的音樂是否好聽無關緊要。同樣,音樂技能的學習,根據不同的治療目的,可以是以音樂為目的,也可以不以音樂為目的。如一少年因生理缺陷而嚴重自卑,當音樂治療師發現其有很好的音樂天賦時,決定教授其演奏吉他。經過-年多的學習,他就成為-名出色的小吉他手,多次在校內外的演出中大獲成功,成為同學們傾基的對象,從此恢復了健康。

即興式音樂治療

  即興演奏所用的樂器大多較為簡單,不需要經過訓練就可以演奏的節奏性的和旋律性的打擊樂器。如各種各樣的鼓、木琴、三角鐵等。治療師則多用鋼琴或吉他參與演奏。

  在集體的即興演奏中,把患者先安排坐成一個圓圈,各種樂器放在圈的中間,讓患者先諸一試用,然後讓患者自由選擇樂器。患者所選的樂器反映了其人格特征、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和他準備在這次演奏活動中所占有的地位。演奏常常由一名志願者開始,其他成員可以在任何時間進入演奏,甚至不用演奏。治療師可根據治療目的決定參與或不參與,但多數情況下是參加的。大家隨心所欲地演奏,可音響效果卻迫使每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不斷調整自己的節奏、速度、音量或旋律以便在整個音樂中找到和確立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即興演奏可以是有主題的,即由治疔師或患者先定一-個主題,然後大家都按照各自的理解進行演奏;也可以是無主題的,即完全自由演奏。即興演奏的結果可能是和諧動聽的,也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這反映出整個治療小組的人際關係狀態。大多情況下,規律如此:和諧——雜亂——新的和諧。在最初的幾次演奏中,每個成員都能剋制自己的個性而表現出彬彬有禮的態度,但後來的演奏中個人的特征和個性,以及人際關係的矛盾就慢慢暴露出來,音樂開始變得雜亂無章。而這一結果是每個成員所不願接受的,所以大家不得不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特征以適應他人,從而即興演奏重新和諧起來。

  每次合奏完都由治療師引導患者進行討論,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對他人演奏的感覺,這樣每個人在小組中的行為表現都能得到反饋。這是一個學習適應社會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很好的機會和環境,每個人都在此環境中學習怎樣在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學習如何改變自己的不適當的社會行為,而與別人和諧相處。在即興演奏的個體治療中。治療目的主要是以建立起良好、使患者依賴的醫患關係,以及幫助患者利用自發隨意的演奏來扦發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在這裡治療師即興與患者一起演奏音樂。演奏可以是有主題的、無主題的或先無主題後有主題的。治療師在合奏中始終起著輸肋、引導、支持、啟發作用。通過醫患間一段時間的合奏後,患者慢饅對治療師產生信任,治療師也會為患者提供一個宜泄內心情感的環境,即使這種情感是不正常的或非理性的,治療師也應予以接納和理解。每次演奏後都要進行討論,治療師幫患者理清和確定在音樂中表現出的情感。治療師在良好的醫患關係確定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患者的情感進行分析指導,以達到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 1.0 1.1 張丹丹.音樂治療的發展(J).法制與社會.2008,5
  2. 肖曉蓮.音樂治療的應用和發展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05,3
  3. 方園.當代音樂治療的若幹問題(J).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
  4. 範興亞.音樂治療.《衛生職業教育》,2005年第17期 154-155,共2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音樂治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