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鞠建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鞠建东

鞠建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人

目錄

人物簡介

  鞠建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教授,清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自2014年起擔任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1982年獲南京大學數學系學士學位,1987年獲清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講授課程:高級國際貿易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人[1]

人物經歷

  2014.03-至今,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院長

  1995.08-2014.08,俄克拉荷馬大學教授、副教授(終身聘任)、助理教授

  2009.08-2015.07,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2010.10-至今,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11.06至今,國際經濟與金融學會中國分會副會長

  2011.09至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顧問

  2011.08,香港金融管理局研究員

  2009.07-08 & 2011.03,世界銀行顧問

  2007.06 -2009.0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常駐研究員

  2006-至今,中國國際貿易研究會副會長[2]

人物成就

  (1)動態結構分析方法: 開創性地將巨集觀國際經濟學中的動態跨期模型和微觀國際經濟學中的結構分析模型相結合,建立動態結構分析方法,並將之應用到國際收支理論(與哥倫比亞大學魏尚進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施康教授等合作),提出新興國家(比如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經濟結構差別的均衡現象;將之應用到產業動態結構理論(與世界銀行林毅夫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王勇教授等合作),提出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動態模型。

  (2)金融制度國際經濟:開創性地將金融制度引入一般均衡模型,建立實體經濟和金融制度的理論聯繫(與哥倫比亞大學魏尚進教授合作),並由此分析金融制度對國際貿易資本流動的影響,成為國際上該學術領域的主要理論模型之一。

  (3)國際貿易政策:提出通過貿易改革提高社會福利的充分必要條件(和賓州大學Krishna教授合作)。在各國通用的Feenstra教授所著的國際貿易研究生教材中,這個條件被稱之為“Ju-Krishna 定理”。

  (4)自由貿易區:和Krishna合作建立的產地規定模型是國際學術界自由貿易區理論中主要的微觀經濟模型之一。

(5)產業組織理論:與Baye and Crocker合著的壟斷競爭企業的子公司模型是子公司理論(Divisionalization)中Google Scholar引用最多的文獻。

人物的研究成果</ref name=a>

  Yifu Lin, Yong Wang, (2015), ""Endowment Structures,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Conditional Acceptance .

  Xinding Yu, (2015), ""Productivity, Profitability, Production and Export Structures Along the Value Chain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43, No. 1, pp.33-54.

  Kang Shi, Shang-Jin Wei, (2014),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ntra-temporal and Intertemporal Trad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92, pp.S36-S51.

  Xuebing Yang, (2013), ""The Cosine-Shaped Pattern of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Theory and Some Evidence"",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 8(3), pp.476-489.

  Li Su, (2013),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Chinese Steel Industr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20, No. 1, pp.70-84.

  Firat Demir, Yin Zhou, (2012), ""Income Inequality and Structur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19, No. 2, pp.167-180.

  弘 馬, 自儒 魏, 穎一 錢, 慶 劉, (2012), "“中美貿易的反比較優勢之謎”", 經濟學(季刊), 捲 11, 第 3 期.

  Shang-Jin Wei, (2011), ""When Is Qua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a Sour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84, No. 2, pp.178-187.

  (2011), ""Consumer Heterogene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Welfare Impact of Free Trad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19, No. 2, pp.288-299.

  Shang-Jin Wei, (2010), ""Domestic Institutions and the Bypass Effec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 vol. 2, No. 4, pp.173-204.

  Scott Linn, Zhen Zhu, (2010), ""A Model of Middlemen and Oligopolistic Market Makers"",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vol. 19, No. 1, pp.1-23.

  Yi Wu, Li Zeng, (2010),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the Trade Bal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MF Staff Papers, vol. 57, No. 2, pp.427-449.

  Xuebing Yang, (2009), ""Hicks Theorem: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in the Ricardian Mode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 18, No. 2, pp.239-247.

  (2008), "“金融發展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與投資前沿(第4章).

  Kala Krishna, (2005), ""Firms behavior and market access in a Free Trade Area with Rules of Origi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pp.290-308.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鞠建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