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定位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都市定位理論是研究確定都市地理位置的理論。旨在探索決定都市地理位置的各種社會經濟因素,以及都市空間分佈和位置確定的過程。都市定位理論髮端於19世紀歐美的人文地理學和都市社會學研究,其中較重要的理論模式有:貨運中轉理論、中心場理論、工業佈局理論。
貨運中轉理論
美國社會學家C.H.庫利提出的一種假說,它強調交通運輸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謂“貨運中轉”,是指商品在運輸中不得不中斷原來的運輸方式,並轉到另一種運輸系統中去的情形。貨運中轉通常發生在兩種不同的運輸系統的相交處,如水運和陸運的銜接點,或鐵路和公路的交匯處。在各種貨運中轉處,由於商品的裝卸、存貯、集散和轉運,有使人口和財富彙集起來的趨勢,並導致各種商業組織、金融信貸機構和服務行業的出現,從而為都市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經濟條件和生活條件。貨運中轉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單純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機械性中轉;另一種是商業性中轉或稱貿易中轉,即商品在運輸中轉的同時伴隨著所有權的轉讓。商業性中轉被認為是都市形成的必要條件,它大大提高了貨運中轉地點的重要性,使這類地點有條件發展成交通中心型的都市。根據這一理論,都市常常出現在一些交通線的交匯處,商品的存貯、集散或裝卸處,以及不同運輸系統的轉換處。
庫利在考察貨運中轉現象時發現,都市還可成為服務於周圍地區的中心集散點。這種具有中心集散點性質和服務功能的都市,被稱為中心場。20世紀3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W.克裡斯塔勒首先對中心場理論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力圖解釋都市的規模、數量和分佈規律。這一理論的基本命題是:都市的存在是為了向周圍地區提供服務,或者說中心場型都市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周圍地區的服務中心。中心場理論認為,一定的生產地區需要一個服務中心,為其提供各種商品和專門服務;一定規模的中心場都市也需要一定生產地區來維持。當中心場都市所擁有的商品和專門服務能滿足周圍地區人們的一定需要時,周圍地區就成了它的服務領地。但是,中心場都市在提供服務時會受到若幹社會經濟因素的制約。這種制約決定著都市能持續提供服務的最大市場範圍和最小市場範圍。其中消費者根據使用-行程相關頻度所作出的購買模式,對中心場都市的位置有重要意義。在理想條件下,中心場都市應居於它的服務領地的中央,使人們得以節省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費用與時間。中心場理論還提出這樣一種假設,即都市的規模以及都市為周圍地區所提供的何種類型的商品和服務,規定著都市服務領地的大小。都市規模越大,其擁有的服務功能越專門化,就越需要有較大的服務領地。這樣,在中心場都市的分佈格局中就出現了一種金字塔式的等級序列,都市的級別與其出現頻率呈反比關係。低級的中心場提供日常所需的商品和普通服務,距離周圍的小居民點不遠,星羅棋佈,遍及全部生產區域。中級的中心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趨於專門化,其數目較少,都市規模較大。它必須擁有較大的服務領地才能招攬顧客和贏得必要的利潤,維持自身的服務功能。最高級的中心場,通常是全部生產區域中最大的都市,往往只有一個,並位於特定地域的中央。它為整個地區提供最專門的商品和服務,並以整個地區為其服務領地和市場。在大、中、小都市的等級序列中,較高層次的都市不僅以其服務領地覆蓋著較低層次的都市的服務領地,而且較高層次的都市除了執行自己的中心功能外,還兼有較低層次的都市的服務功能。中心場理論主要依據一定地區對商業性服務的需求狀況來解釋都市的定位,因此更適合解釋各種商業都市的分佈,特別是在人口稀少和經濟落後地區中都市的形成和分佈。有關研究者正致力於使這一理論更簡明,更具有普遍的應用意義。對中心場理論的各種假說的經驗檢驗,已獲得較大的進展。
工業佈局理論
這一理論側重於解釋工業活動的佈局,力圖揭示影響工業佈局的決定性因素及工業城市形成和定位的規律。這些因素包括是否有現成的市場,市場規模的大小如何,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和熟練的勞動力,原料產地及能源供應的位置如何,有無運輸設施及其成本狀況,土地和資本的條件如何等等。其他因素還有工資、稅率、政府的幫助,與其他地區工業部門的聯繫等。上述因素並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有些工業的位置完全取決於特定地點的自然資源,例如礦產業;有些工業的佈局則完全取決於市場因素及居民的密集程度。這是兩種極端的情況。多數工業佈局建立在對各種因素的綜合考慮基礎上。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最大效益,企業必須權衡在不同地點設廠的成本效果。原料和產品的運輸成本,以及不同地點的加工成本,是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當定位涉及到多種成本時,有必要根據各自企業的特點綜合考慮成本的降低。有些工業部門不需要把生產成本作為選址的主要考慮因素,就常常要受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政治的穩定與否,教育和培訓設施的發達程度,以及社區生活的吸引力等等。此外,工業規模的擴大和行業的集中所能帶來的利益,也會左右企業的定位。工業定位的基本原則是:所選地點的吸引力應大於所有其他可選地點吸引力的總和。工業佈局理論主張,工業城市的分佈與定位,或是資源所在地,或是市場中心,或在交通線附近,或為運輸交匯處等等。
上述都市定位理論著重分析了經濟因素的作用,但在都市定位過程中,若幹非經濟因素如宗教、軍事、政治和文化的因素也會發生重要作用,甚至決定著某些都市的形成與分佈。就都市定位理論的總體發展而言,批評者們認為,至今還沒有一種理論假說能為一切都市的定位過程提供較為完善的解釋。並且,現有的各種都市定位理論,實質上還只能說是一種對都市生成的“事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