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7个条目

認知干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認知干預

  認知干預指通過改變或影響個體已有的認知思維模式來影響個體的(運動)行為水平的各種主動措施。

認知干預的手段

  1977年羅斯(Ross,L.)認為,至少有三種主要手段可以引起信念系統發生改變。

  (1)使信念不能獲得證實(disconfirmation),將那些與信念矛盾相反的證據放到個體面前,從而導致個體對其信念發生懷疑和動搖。

  (2)概念重建(reconceptualization),給個體提供另一種可以解釋其觀察和經驗的概念系統,從而取代個體原有的信念。

  (3)內省或頓悟(insight),即促使個體理解他的信念形成的過程,人們推測重新認識信念過程的不合理性可以引起信念的修正。除了上述三種途徑之外,還有一種強調重覆(rendall,P.C.)的手段,如自我指導訓練(SIT),這種手段對主體認為信念是否真實影響較小,但重覆的結果使個體在某一特定環境中產生一定想法的可能性增加。肯德爾(Kendall,P.C.)等認為認知障礙應區分為認知歪曲和認知缺陷兩類,羅斯(Ross,L.)所說的三種手段是改變信念歪曲或錯誤的最有力的過程,而重覆的手段可能對認知缺陷更為有效。臨床證據顯示,成人發生抑鬱症時,確有信念歪曲,適用羅斯的三種主要手段。

  學齡前衝動性兒童,可以發現認知缺陷,缺少適當的認知中介因素,主要應採取重覆的方法以糾正認知缺陷。

認知干預的方法

  元認知干預為例

  元認知干預技術中的認知干預絕不是認知療法中所理解的認知。認知療法中所說的認知嚴格說不是認知心理學研究深度意義上的認知,而是區分於行為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而從認知角度進行治療的認知。它和美國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沒有多大關係。

  而元認知干預技術中的元認知干預,採用的主要是把美國認知心理學20世紀90年代以後信息加工心理學派學習理論的成果引進了心理診斷和治療領域。它通過對知識分類思維關係的重新解釋研發控制患者在什麼情況下如何思維的臨床技術。這一技術很有用,它可以解決抑鬱症患者、剛剛治愈的強迫症患者將來一定遇到什麼情況,到時一定想什麼和如何想、如何做的問題;也解決了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如何記、如何想、如何做的思維問題。由於許多學習心理治療的人很難學懂美國當代認知心理學的新知識內容,所以常常混淆了當代認知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同時也導致了診斷治療上的低效現象。

  元認知概念從定義上理解也許並不算難,但是,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設計中,要真正理解和運用元認知概念,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人想不下功夫理解概念看一眼或聽一堂課就什麼都懂,肯定是有問題的。

  另外,元認知干預技術強調的是對人類心理的整體結構的理解和干預設計。只有對一個人的認知、元認知、潛意識思維和行為情緒情感、信念等許多因素及其整體系統關係都準確診斷的基礎上,才可能高效地診斷和高效地治療。這需要一個練習過程,需要一個把新學習的知識在大腦中自動化的過程才行。否則,一到臨床上就會混淆關鍵概念,在治療方法上退回到舊的方法上去,導致治療的低效。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認知干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