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概述

  西斯蒙第運用他的經濟學方法發現和第一個論證資本主義必然發生經濟危機。這是他在政治經濟學上的最主要貢獻,也是他的經濟學方法取得成功的表現。

  他認為消費不足經濟危機的前提,其根源在於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是從他的消費與生產的平衡觀點出發的。他認為生產和消費是相互決定的。保持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平衡,既是社會經濟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又是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而資本主義制度破壞了生產和消費的平衡,造成了生產和消費的尖銳矛盾,這是爆發經濟危機的根源。

西斯蒙第經濟危機理論的論點

  西斯蒙第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無法保持生產和消費的平衡,這是因為存在生產無限盲目擴大和消費卻在不斷縮小的矛盾。與此同時,由於資本主義的分配製度的不公平,使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大多數勞動者收入不足,使國內市場越來越狹小。因而使生產和消費的平衡遭到破壞,產品不能實現,最終導致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1、西斯蒙第在政治經濟學上最主要的貢獻,則是第一個論證資本主義制度必然發生經濟危機的經濟學家。他的經濟危機理論,又是他成為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完成者的重要標誌。

  2、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 是從他的消費與生產的平衡論觀戰出發的。西斯蒙第認為, 生產與消費是相互決定的。他說:“ 在政治經濟學方面, 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人們不斷地沿著一個圈圈迴圈,果要變成因,因又變成果。”他認為。保持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平衡,既是社會經濟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又是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而要實現兩者的平衡,“ 生產要隨著需要的比例相應地增減, 這已經成為政治經濟學的一項定理。”

  3、西斯蒙第看到, 資本主義制度無法保持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平衡。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存在生產無限擴大和消費卻在不斷縮小這樣一個矛盾。他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追求財富的增長, 生產者之間受自由競爭的支配,工業應用機器生產,企業不斷地集中,這一切都造成生產的無限擴張。相反,由於資本主義的不公平的分配製度使財產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占國民大多數的勞動生產者收入不足,從而使國內市場越來越窄。因此, 使生產和消費的平衡遭到破壞, 產品的實現遇到嚴重的障礙, 最終導致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的爆發。

  西斯蒙第認為,現在資本主義所以還能發展這是由於存在國外市場。可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求助於國外市場的國家越來越多,使世界市場也變得越來越窄,最終使產品實現問題成為不可剋服的困難。

  4.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強調了個人消費在資本主義再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和消費的矛盾,肯定了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危機的必然性,指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暫時性。馬克思對他的危機理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西蒙第不瞭解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生產和消費的矛盾只是基本矛盾的表現形式;其次,他從分配關係看到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暫性,但他不懂得分配關係只是生產關係的一種形式。不能歷史地看待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也就無法知道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的途徑。

西斯蒙第和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異同

  西斯蒙第作為經濟學說史上系統論述經濟危機問題的第一人,他的分析方法及所闡述的內容對[[馬克思]產生了重要影響。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西斯蒙第的有關論述並將經濟危機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存在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對此我們應有充分認識並加強巨集觀調控能力。

  西斯蒙第既是法國古典經濟學的完成者,又是小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創始人,他早在1819年就指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必然性併成為經濟學說史上系統論述經濟危機問題的第一人。馬克思繼承了西斯蒙第有關論述的合理成分並將經濟危機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者在5個方面具有共同之處,即論證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客觀必然性,認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的產物;指出了經濟危機不斷爆發的最終結果是資本主義末日的來臨,資本主義制度將被別的社會制度所代替;闡明瞭資本主義生產具有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消費不足的矛盾是造成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二者的經濟危機理論框架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征、後果及解決途徑;在分析方法上,二者都強調製度和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因素對經濟危機的影響。

  但因為所處的時代和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其經濟危機理論又有很大差別,表現在:

〔一)理論基礎不同

  西斯蒙第經濟危機理論的基礎有兩個:

  一是“斯密教條”,認為年生產物全部分解為工資、利潤、地租三種收人,丟掉了不變資本價值,這樣一來,西斯蒙第所謂的社會產品實現問題就僅指消費品的實現而沒包括生產資料的實現問題;

  二是西斯蒙第的“消費先於生產”的理論,他認為,人們進行生產只是為了滿足其需要,消費引起生產並決定生產,生產創造收人。收人又決定再生產。產品是用收人購買的,商品與商品的交換,歸根到底是商品與收人的交換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基礎是他關於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

  馬克思按照社會產品的最終用途,把社會生產劃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生產部類,把社會總產品從價值形態分為對西斯蒙第和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探討不變資本價值、可變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三個組成部分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包括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兩個方面,前者是指社會總產品各組成部分的價值,如何通過商品的全部銷售,以貨幣形式收回,用以補償生產中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價值並獲得剩餘價值;後者指社會總產品各組成部分的價值轉化為貨幣形式以後,如何再轉化為所需要的產品,其中相當於不變資本的價值,從哪裡和怎樣重新取得所需要的生產資料,相當於可變資本的價值和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從哪裡和怎樣重新取得所需要的生活資料。

(二)對經濟危機有關問題的認識有區別

1、關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

  西斯蒙第把經濟危機的總根源歸結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即資本主義大生產和它不合理的分配製度造成的生產無限擴大和消費不足的矛盾。

  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具有無限擴大的趨勢,因為資本主義把積累財富作為生產目的,而這一目的是無限的。資本主義分配造成利潤不斷增長使生產有不斷擴大的可能,資本主義下生產者之間自由競爭。要想壓倒對方就要不斷擴大生產。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社會消費不足,因為資本主義大生產使許多小生產者破產,縮減了他們的收人從而縮減了他們的消費,資本主義分配發展的趨勢是不斷增加利潤而壓低工資,導致工人階級收人和消費減少,而富人用於個人消費的財富同用於擴大生產的財富相比也在不斷減少。可見,西斯蒙第把經濟危機的根源歸為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的矛盾。

  馬克思則認為“危機的根源在於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成果的資本主義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在兩點,一是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二是資本主義生產具有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當這兩種矛盾發展到尖銳的程度使社會再生產的實現條件遭到嚴重破壞時,就會出現經濟危機。

2、關於經濟危機的特征

  西斯蒙第斷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永續不斷的、永久性的經濟危機而不是周期性的,因為今年的產品是用去年的收人購買的,只有今年的生產與去年的收人相適應才不會發生生產過剩。但資本主義下生產年年擴大,今年的產品總是超過去年的收人,這就發生了一種永恆的收人不足因而經常存在著過剩的產品,所以資本主義經濟會永遠處於生產過剩的危機中。馬克思卻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每隔若幹年就爆發一次。經濟危機之所以周期性地爆發,其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過程本身的階段性,只有當資木主義基本矛盾發展到尖銳化程度,使社會再生產的比例嚴重失調時,才會發生經濟危機。而經濟危機以後一段時期內,資本主義各種矛盾暫時緩和,生產重新恢復和發展。但由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從而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源並沒有消除,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恢復和高漲,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導致再一次經濟危機的來臨。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使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也具有周期性。從一次危機爆發到下一次危機爆發所經歷的時期即一個再生產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機、蕭條、複蘇、高漲四個階段。

3、關於剋服經濟危機的途徑

  作為小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西斯蒙第認為這一途徑是回到小生產去,發展小生產。因為小生產有無比的優越性,不會發生經濟危機。具體來說,小生產是為消費而生產,生產不是無限的;其產品就近銷售或為人定做,最能瞭解市場需求狀況,不會發生生產無限擴大和消費不足的矛盾;小生產者同生產條件不分離,全部勞動產品歸自己,他不剝削別人也不受別人剝削,小生產能保證每個人的幸福。因此,要剋服經濟危機就得取消大生產,保存小生產,至少要削弱大生產,發展小生產。而作為革命家和舊制度的批判者,馬克思認為剋服經濟危機的途徑只能是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讓全社會占有生產資料,在此基礎上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生產也能在社會的統一計劃指導下避免盲目性,從而避免經濟危機。

  由上可知,西斯蒙第經濟危機理論的重大功績在於看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盲目性和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肯定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存在,並斷言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而且他強調製度因素和社會再生產四環節對經濟危機的影響,所有這些都成了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重要淵源。

西斯蒙第經濟危機理論的缺陷

  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也有明顯缺陷的:

  第一,其理論基礎是錯誤的。

  雖然生產最終是為了消費,消費也對生產有反作用,但生產對消費起決定作用。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規定消費的方式,為消費創造動力。西斯蒙第關於消費先於生產並決定生產的觀點卻從根本上否定了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是錯誤的。而他的另一理論基礎—“斯密教條”,由於丟掉了不變資本部分,僅僅強調個人消費和生活資料實現問題,而不懂得除此之外還有生產消費和生產資料實現問題,因此不能正確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

  第二,他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僅僅歸因於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並未找到危機的根源。實際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

  一方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內在動力和相互競爭的壓力迫使資本家自發地、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

  另一方面,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決定的不合理分配又造成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這就使廣大民眾的需求不足,從而出現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所以,資本主義荃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和市場經濟自身的缺陷才是危機的總根源。

  第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歷史證明瞭西斯蒙第對經濟危機特征的論斷是不符合實際的。經濟危機不是永續不斷而是周期性的,每隔若幹年就爆發一次。

  第四,以削弱大生產發展小生產作為剋服經濟危機的途徑,那更是歷史的倒退,是小資產階級的浪漫幻想。

  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西斯蒙第的理論並從以下方面加以發展:

  其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只不過是這一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

  其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爆發的,其原因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階段性,其物質基礎是固定資本更新

  其三,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由社會中心統一安排社會生產。

  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並非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存在發生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