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斯密教條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斯密教條

  斯密教條經濟學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的一種觀點,即:無論是個別商品還是社會總產品,其價值都只分解工資利潤地租的一種觀點。由於這一觀點被後來的許多經濟學家奉為教條,所以馬克思稱它為“斯密教條”。

斯密教條的原理

  根據這個教條,商品價值由v+m構成。其實,資本主義商品的價值由c+v+m構成。

  斯密教條在商品價值構成中丟掉了c,即生產資料的價值,所以也不可能正確理解和說明社會資本再生產。其實亞當·斯密自己也認識再生產必須有生產資料,為了剋服在說明再生產問題上因丟掉了生產資料價值而造成的困難,他又把商品價值劃分為“總收入”和“純收入”。他的“總收入”指一個國家每年的總產品;“純收入”指從總產品中扣除了固定資本流動資本,即扣除了不變資本價值後的剩餘。前者實際就是c+v+m,後者就是v+m。斯密的這種劃分本身也是錯誤的(因為總收入是一年內全體勞動者創造的新價值,即v+m;而純收入則只是m部分)。亞當·斯密通過總收入的範疇把生產資料(c)這一部分又偷偷地引了起來。這樣,簡單再生產可以進行了。

斯密教條的演進

  他仍然認為社會年產品或總產品的價值由三種收入構成。但年產品從實物形式方面看,無論如何不能分解為幾種收入的,年產品中如機器等生產資料是不能作為收入而被個人消費掉的。為了擺脫這一困境,亞當·斯密又將收入分為價值形式的收入和質形式的收入,他認為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的產品,產品的交換價值包括在純收入裡面,但產品本身卻不能包括在這裡面。生產消費資料部門的產品,則其價值形式和物質形式都包括在純收入裡面。從這裡可以看出,亞當·斯密已經接觸到生產生產資料工人和生產消費資料的工人之間的區別,或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的區別,但由於亞當·斯密沒有科學的價值理論作指導,不懂得勞動二重性的原理,因此,他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只有馬克思才徹底地剋服了亞當·斯密的缺點和錯誤,創立了科學的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斯密教條"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