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補償性財政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補償性財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 policy)

目錄

什麼是補償性財政政策

  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凱恩斯革命”使人們意識到在經濟衰退期間保持預算平衡,會加深經濟的衰退。但是,預算平衡的思想依然是當時的主流,只不過把原來爭取年度預算平衡拓展成實現每個經濟周期的平衡。這就是說,蕭條時期可以留下預算赤字,但需要繁榮時期的預算盈餘來彌補,實現經濟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做法,被稱為補償性財政政策。

  補償性財政政策,也稱“相機抉擇財政政策”或“穩定性財政政策”,或叫周期性平衡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以繁榮年份的財政盈餘補償蕭條年份的財政赤字財政收支平衡以年度為目標變為從整個經濟周期來考察。

  補償性財政政策是交替使用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或擴張或緊縮,斟酌使用,權衡使用。補償性財政政策的原則是在蕭條時期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政府應通過消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或雙管齊下以刺激總需求,刺激經濟。在繁榮時期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支出,增加稅收,以抑制通脹。這種財政政策並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財政預算平衡,在蕭條年份會有赤字,在繁榮年份會有盈餘,因此在長期中仍可以實現財政預算平衡,稱為“長期預算平衡論”或“周期預算平衡論”。這也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經濟政策的基調。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內容

  有兩個內容:

  ①用財政支出的增加或減少來補償私人投資和私人消費的減少或增加。

  ②以政府繁榮年份的財政盈餘來補償蕭條年份的財政赤字,以豐補歉,達到維持經濟穩定的目的。

  補償性財政政策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提出的“反經濟周期”的一項政策,其目的是為了應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量預算赤字和嚴重的通貨膨脹局面。

補償性財政策的特點

  補償性財政策的特點是不追求每一財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而是依據經濟的衰退或高漲實施赤字預算的膨脹政策或盈餘財政的緊縮政策,兩相配合,彼此補償,實現整個經濟周期內的財政收支平衡。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種類[1]

  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中性財政政策三類。

  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松的財政政策,它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擴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規模擴大社會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

  緊縮性財政政策又稱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在經濟繁榮時期,國民收入高於充分就業的均衡水平,存在過度需求。這時政府通常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稅收和減少政府支出

  中性的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比較溫和,財政收支總量在原有基礎上只作小幅度調整,而主要對收入結構或支出結構作適度調整,對總需求既不產生擴張效應,也不產生緊縮性效應的政策,在維持社會總供求對比的既定格局條件下,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同步增長。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運行方法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運行是遵循對經濟逆風向規則,針對經濟周期的衰退和高漲分別採取擴張性和緊縮性補償措施。當經濟周期處於衰退時期,私人投資水平低於充分就業的投資水平,此時政府為實現經濟的恢復和增長,就會運用財政性政策補償這個投資缺口。具體途徑有:①增加財政支出,安排各種“反經濟周期”的投資支出項目。②減少稅種,降低稅率水平,實行投資稅收抵免或增加政府特別稅收優惠。降低個人所得稅率,會使國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增加消費需求;降低企業的所得稅率,會增加企業的投資能力,刺激經濟的增長。當經濟周期處於高漲時期,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時,政府為實現經濟的穩定發展,會削減財政支出,同時增加稅種,提高稅率,控制稅收減免,從而抑制私人投資的持續增加,消除經濟的過熱現象。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效果

  對於補償性財政政策的效果,以M·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用增加財政支出補償私人投資的不足是不能實現的,因為公共支出的增加會對私人投資發生“擠出效應”,即增加某一數量的公共支出,就會減少同一數量的私人投資,從而總需求仍是不變。其理由是:①如果政府用於公共支出的錢來自私人的納稅,那麼公共支出的增加與它們排擠掉的私人支出是等量的。②如果用於政府公共支出的錢是來自於私人的借貸,那麼公共支出的增加也會排擠私人本來可以向私人借貸的數量,從而不會使投資需求總量增加。⑨無論政府用於公共支出的錢是用什麼方法籌集來的,如果貨幣供應量不變或只有很少增加,那麼公共支出的“擠出效應”就會存在。

  對此,凱恩斯經濟學派的回答是:①增加公共支出來刺激總需求,適用於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條件,只有在達到充分就業後,增加公共支出才會擠出私人投資。②從增加公共支出對利率水平的影響說,由於私人投資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小於對預期利潤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增加公共支出也不可能擠出相等數量的私人投資。②影響私人投資的不僅僅是利息率水乾,還有預期利潤率。如果增加了公共支出能提高預期利潤率,那麼不僅不會擠出私人投資,反而會吸引私人投資的增加。從本世紀30年代末直到60年代末,西方國家一貫奉行凱恩主義的政策主張,始終把補償性財政政策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占自動穩定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Zfj3000,Vulture,Meiledi,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補償性財政政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