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市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藍海市場(Blue Ocean Market)
目錄 |
藍海市場是指未被髮掘出客戶需要也不存在競爭的尚未存在市場,而紅海市場指的是已經存在的市場。
把整個市場想象成海洋,這個海洋由紅色海洋和藍色海洋組成,紅海代表現今存在的所有產業,這是我們已知的市場空間;藍海則代表當今還不存在的產業,這就是未知的市場空間。
“紅海”是競爭極端激烈的市場,但“藍海”也不是一個沒有競爭的領域,而是一個通過差異化手段得到的嶄新的市場領域,在這裡,企業憑藉其創新能力獲得更快的增長和更高的利潤。
在1997年《哈佛商業評論》年會上,W·錢·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第一次提出“藍海理論”,隨後他們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去分析論證,《藍海戰略》一書在2005年2月正式出版。[1]
舉個簡單的例子:十個品牌做電腦,每一家都玩命得在想怎麼在相似產品中超越對手而苦惱。而這時有一家卻做出了市面上最厲害的主板,並將自己的主板賣給其他九家,這就是“藍海”。[1]
“藍海”的核心就是“創新”。而如何運用創新能力去創造一個新的曲線,實現自我生產的低成本和差異化,就是實現“藍海”的過程。[1]
關於“創新”,“藍海”提出了四項戰略制定原則:重建市場邊界、註重全局而非數字、超越現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戰略順序。[1]
1、紅海和藍海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比如你用這種方式就是在與同行進行浴血奮戰,贏利少,競爭烈,甚至死掉。如果換一種方式,開闢一個新的細分市場,你將在那個沒有競爭的領域獨享利潤。
2、紅海策略關註的是在現存市場空間內如何勝過競爭對手,它是市場競爭策略;而藍海策略關註的是如何脫離已有的市場邊界,從而把競爭甩在後面,它是市場創造策略。
3、藍海戰略,就是企業突破紅海的殘酷競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敗競爭對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為買方與企業自身創造價值飛躍上,並由此開創新的“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徹底甩脫競爭,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藍海。 而基於競爭的紅海戰略假設產業的結構條件是給定不變的,企業則被迫在其間互相競爭。
藍海的爭議[1]
關於“藍海”的爭議,有擁護自然就會有反對,參考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的《競爭戰略》及《競爭優勢》,有人認為“藍海戰略”不過就是舊瓶裝新酒罷了。
作為“競爭戰略之父”,波特提出過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以及市場細分等理論,其中的差異化戰略和市場細分很有點“藍海戰略”雛形的意思。但其實崇尚競爭的波特理論主要還是集中在原有的市場競爭“紅海”之中,而“藍海戰略”的市場細分是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開拓全新的市場的。
就好像一場沒有規定路線的馬拉松,前者是想方設法在人多的大道上取得領先,而後者則是邊跑邊看,留意著邊上彎彎曲曲的小道。沒有孰強孰弱,只有適不適合。但對於大多數處於行業中下游的企業,顯然“藍海”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