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教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範例教學[1]
範例教學是指對教材中關鍵性問題的實例進行研究,引導學生理解學科的知識結構,有助於他們選擇未來的成年生活。範例教學必須堅持基本性(教給學生基本知識,如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礎性(確定教學內容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難易適度)、範例性(精選的知識有示範作用,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有助於遷移和應用)。
範例教學的理論基礎[2]
範例教學是在德國教育界為了適應科技發展對教育提出挑戰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經過瓦根舍因、克拉夫基、德博拉夫等人的潛心研究和教學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這一體系理論涉及面廣,內容豐富,被稱為“新赫爾巴特主義”。他們主張首先應該對課程進行改革,從加強教材的基本性、基礎性著手,通過對“範例”的接觸,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範例教學的核心必須是學習者積極的和主動的去學習,應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學習。
範例教學的教學目標和實現條件[2]
1.教學目標
範例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主動地獲取一般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在範例教學中,學生是通過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範疇和獲取知識的基本方法來掌握知識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典型的事例要幫助學生獲得“生產性的知識”“活動的知識”,這種知識會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並使學習過程始終朝這一方向而努力。
2.實現條件
(1)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教與學的過程必須從學生的心理運動、認知、審美以及社交和道德水平出發,更確切地說,教師必須聯繫學生的興趣、思想方法以讓學生同實際情況與問題打交道的方式來教學。由於學生在範例教學中,在教師的幫助下分析並依據典型的事例來獲得具有普遍意義的知識和能力,因此,教師舉的例子要對學生有意義,與他的經驗有關,使學生覺得這些例子是重要和有趣的,學生會通過這些例子激發起學習的欲望和動機。
(2)突出教學內容的基本性。要選擇一些基本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則和基本規律等,使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
(3)突出教學內容的基礎性。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發展水平,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既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能高不可攀。
(4)突出教學內容的範例性。反對教學內容的臃腫、龐雜,面面俱到,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基本的、基礎的知識和特別清楚的、典型的事例,因為最典型的事例能起到示範的作用,使學生能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遷移和知識的實際運用。
範例教學的操作和評價[2]
1.操作程式
(1)範例地闡明“個”的階段
這一階段的教學要求通過個別的典型的例子來說明事物的特征,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事物的本質特征。
(2)範例地闡明“類”的階段
通過對上一階段“個”的認識成果進行歸類、推理,使學生認識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征,其目的在於使學生從“個”的學習遷移到“類”的學習中,掌握同一類事物的普遍特征。
(3)範例地掌握規律的階段
要求通過前兩個階段所獲得的認識,提高到規律性的認識,其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4)範例地獲得世界關係的切身經驗的階段
在上述三個階段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關於世界的經驗、生活的經驗,其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世界、瞭解世界,同時也加強對自身的認識,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增強行為的自覺性。
2.評價
範例教學模式從範例這一角度建立了一套以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並重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理論體系,是教學理論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它與布魯納的學科基本結構思想,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思想一起被譽為現代教學論的三大流派。首先,從教學目標上來看,範例教學主張把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作為教學的目標,對教學進行雙重開發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知識能力一直相割裂的傾向,同時,又將能力具體化為獨立能力、行動能力和自學能力等,便於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協調。其次,從教學內容來看,它根據傳統教學內容繁瑣、龐雜、脫離時代發展需要,對教學提出“基本性”“基礎性”和“範例性”三項要求,強調教學內容要有利於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選擇典型的事例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掌握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再次,從教學程式上看,把範例教學劃分為四個連續發展的階段,即從“個”的階段發展到“類”的階段再發展到掌握規律的階段,最後發展到學生獲得切身經驗的階段,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規律。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範例教學強調教學內容要做到“三性”,精選典型的範例,這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確定學科內容中的“三性”,需要專家、學者、教師付出相當大的努力,而事實上,範例教學的倡導者並沒有朝這一方向努力,這給範例教學的推廣和實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恰恰也是範例教學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