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職業分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職業分層(Occupational Stratification)

目錄

什麼是職業分層

  職業分層是指通過人們對某種職業所對應的經濟收入、權力地位和社會聲望進行評價,從而對多種職業進行排序的分層方法。

職業分層的表現與功能[1]

  職業分層的功能是由職業分層與社會分層之間的辯證關係以及職業分層的特點決定的。職業分類與分級體系具有分層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第一,在職業基礎上個人彼此共用的社會經濟關係

  第二,基於職業與權威和資本不同關係的階級利益;

  第三,作為職業資格的以技能和知識形式存在的資源,因為其稀缺卻需求的特性使其可以轉換為特權;

  第四,不同社會地位或聲望代表著職業的象徵價值與相應特權。

  以上四點,實際上可以作為職業分類與分級體系的分層維度和排序系列。例如:社會經濟地位指標就是職業地位測量的重要維度之一;基於資本所有權的雇佣關係也是職業分層流派之一;技術則是目前國際標準職業分類的首級分類標準;而職業聲望已經成為職業分層國際比較研究所通行的重要尺度。

  社會學的學術功能意義上講,依托職業分類和分級系統建構的職業分層體系具有以下諸種功能:

  (1)職業分層的社會功能。職業分層可以測量社會資源和社會報酬的分佈與再分配情況以及職業中的性別、家庭、社會網路的情況。

  (2)職業分層的經濟功能。職業分層集中反映了每個職業成員的“生產位置”和“市場位置”“生產位置”是通過職業範疇內的工作關係反映了生產過程中的社會關係的結構和變遷,可以透視出生產資料所有權、技術以及權力等與職業的關係;也可以描述企業組織內部勞動力市場的職業結構與流動關係等。“市場位置”則通過產業分割和部門分割形成的初級和次級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結構與流動以及職業轉換比率,反映出職業市場中的制度結構和“路徑變遷”。

  (3)職業分層的政治功能職業分層通過職業內外的組織和社團以及管理關係反映職業中的權力資源分佈與再分配情況以及權力獲得和運作方式。

  (4)職業分層的文化功能。職業分層通過職業的社會化過程的考察,反映出職業意識形態、自我同一性、價值觀念的形成和變化。這些理論功能使職業分層在社會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

  職業分層在社會學中的學術地位和功能取決於職業分層理論的建構。職業分層的理論架構主要包括職業範疇,職業分類的邏輯、標準,職業分類和分級體系,職業指標體系、解釋的理論依據以及相關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因素的推論等。無論從社會分層理論體系的演繹路徑看,還是從職業的經驗數據提升到理論的歸納路徑看,職業分層理論作為其邏輯的中介環節,應當屬於中程理論。

職業分層比較構架的理論意義[1]

  1.從巨集觀理論架構與微觀經驗建構的相對來看

  理論分類分析的對象是巨集觀的階級和階層結構以及相關的巨集觀社會結構,包括生產方式、生產資料所有權、制度、組織機構等。在分析策略上,理論分類分析主要通過對於社會系統的抽象分析建構職業分層提綱,循著自上而下的假設演繹的路徑推衍或者人為地斷定一系列具體操作性概念、命題或者類型等。經驗量化分析的對象是微觀的個人資料,包括個人或家庭或群體的職業收人、教育程度、親屬關係等,主要通過對於個人職業數據的分析建構職業分層的連續性數據譜系。職業分層理論架構所取巨集觀或微觀的視角不同,則各自所反映的社會資源分配與變數就不同,測量方法也不同。

  2.從社會惟名論的符號與社會惟實論的經驗的相對來看

  理論分類分析主要以特定範疇為準則抽象演繹成分類系統,建構若幹理想類型並以相應的社會群體作為理論研究的社會事實。經驗量化分析主要是以個人經驗性數據資料進行實證性的統計操作,通過個人之間將某些相同特征進行多級聚類或相關的分析,概括出經驗性的實質理論。在這個意義上,兩者具有主觀與客觀的相對意義。理論分類分析的視角由研究者或者對象的主觀價值評判主導,他們所做出的分層結論具有主觀價值取向。例如早期美國學者林德的職業聲望量表就是主觀性評價分層。而經驗量化分析的視角是可觀察的經驗事實及其量化描述,具有自在的客觀性。例如大多數職業分類量表均為客觀性量表。

  3.從異質性的分化與同質性的聚類相對來看

  職業分層之間的差異實質上反映社會異質性程度,而某一職業層次內部則具有同質性。關鍵在於職業分層的層繫結構的級差如何定位或邊界如何劃分。理論分類分析的取向是演繹路徑一尋求異質性以分析社會分化;經驗量化分析的取向則是歸納路徑一通過聚類尋求同質性以分析社會整合。從分析維度上看,從理論分類分析到經驗量化分析是分析維度由一元過渡到多元的等級系統。例如,生產資料所有權的標準是馬克思主義一元論的分層標準,而職業分層標準則細化到複合的多維標準(如將職業分層分化到消費品位、閑暇等),甚至指標化、操作化。

  4.從變數分類的間斷性(構架性特征)與分級的連續性(譜系性特征)相對來看

  理論分類分析根據特定的範疇和價值標準等自上而下地分解或者設定,理論分類的變數一般為定類、定序變數。而經驗量化分析依據的經驗質料在量上具有連續性的譜系屬性,難以準確界定各個層級的邊界。

  5.從效用的普適性與特殊性的相對來看

  巨集觀的範疇化的理論分類分析因其抽象等級較高,具有較寬泛的內涵和普適性。例如,階級的三分法就比五分法的普適性廣。將理論分類分析與經驗量化分析相結合的分析也具有較廣泛的普適性。例如,國際通用性的特雷曼的標準國際職業聲望量表以及在發達國家運用的戈德索普和賴特的階級提綱就是這樣。從微觀社會互動行為的經驗分析出發的經驗定量分析的普適性較狹窄。例如劍橋量表對於微觀社會網路互動關係的量表具有特適性。

  總之,上述職業分層理論連續體模型是出於學術研究的分析需要將其極化處理,意在突出職業分層分析的操作中的複雜性和功效界限。在實際的職業分層研究中,某個職業分層理論和方法儘管具有某個突出對極性特點,但是或多或少兼用二者以求理論體系的整合和避免分析得出偏頗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弘毅.職業分層的方法論及其功能[J].學術交流,20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職業分層"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