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濟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網上經濟體,或稱網路經濟體,是將網路比喻為一個實體區域經濟體的概念。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網路有關的經濟活動如網購、電子商務等,因其便捷、實惠而日趨受到追捧。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的調查報告預測,網路經濟在未來20年內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源頭。
網上經濟體是建立在網路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相對於傳統經濟而言,網路經濟在時下尚不能算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人們往往會把它和“虛擬”經濟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像B2B、B2C之類的名詞兒,通常會讓大家覺得網路經濟離自己很遠。事實上,網上購物、網路通信、電子圖書和網路交友及游戲等,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網路經濟現已滲透到了各國人民的衣食住行當中,而且在世界經濟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早在2012年,波士頓咨詢公司公佈的數據就已經預言網路將在2016年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與印度,位於德國之前。2016年3月2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阿裡巴巴2016財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的電商交易額(GMV)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有望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網上經濟體。
網上經濟體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以移動通信來說,20多年前,1G時代的“大哥大”磚頭大小,只能接打電話;10多年前,人們開始談論“移動夢網”,在網上獲得各種新產品和服務信息;到了21世紀第一個10年前後,大家開始熱衷於使用3G,在網上滿世界地交朋友、買東西。1969年,當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一條46米長的電纜成功地將數據從一臺電腦傳輸到另一臺電腦上的時候,這些研究人員可能不曾料到,此後幾十年,這一技術上的革命不僅催生了全新的互聯網產業,現在又成就了潛力巨大的互聯網經濟。
網上經濟體巨大的增長空間還在於其自身的魅力:便捷、實惠。就拿網購來說,報載很多美國人利用上洗手間的工夫,就可以拿手機買上一兩樣東西,不僅省卻了逛街之勞累,要緊的是還能省下不少銀子。網路成了失業率普遍高企、通脹之虞揮之不去時代的“省錢秘笈”。英國是全球最大的網路經濟體之一,網路經濟約占其GDP的8%,網購使每個家庭平均節省了3200英鎊開支。2010年,二十國集團的網上購物額已高達1.3萬億美元。
1、對傳統零售和傳統商業經濟的影響
阿裡GMV突破3萬億而已變成世界商業史上極具標誌性意義的大事件。當阿裡僅用8000多名員工、13年時間,就達到了以往世界零售業“霸主”沃爾瑪220萬人、54年時間創造的體量,這堪稱歷史性的一刻;作為兩種業態發展到極致的代表,阿裡對沃爾瑪的“超車”,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更迭,昭示著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新經濟對傳統商業經濟的超越。
2、對商業形態的影響
網上經濟體生態體系建設,並非建立在對實體經濟“擠壓”的基礎上,而是賦能和擁抱實體企業,在助推傳統企業“+互聯網”中謀求共贏的。它們既在通過計算能力、信用體系、交易流程等,助力傳統零售商轉型,也帶動了網路第三方支付、網店運營、咨詢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
電子商務驅動下的新商業生態完善,也依托於“互聯網+”的拉練。支付網路、物流對接體系、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等,構成了電商的商業服務模塊,也是跟傳統經濟靠“水電油”迥異的新經濟基礎設施。這也觸發了營銷、物流、互聯網金融等行業模式創新的鏈式反應,很多新興產業由此衍生、壯大,這也夯實了新經濟的“底子”。
3、給公眾帶來的發展紅利。
新經濟飛速發展,又切實給公眾帶來了很多技術便利和發展紅利。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僅阿裡零售商業生態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超過1500萬。而新經濟吸納更多就業人口,也能緩解當下“去產能”加劇的嚴峻就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