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終局思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終局思維

  終局思維是指在面對很多選擇時,從終點出發考慮問題,來決定當下的選擇。

  由阿裡巴巴的前參謀長、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提出。

  這種思維方式要求我們站在未來的角度觀察當前的情況,以此來修正目前的行動和策略。

  終局思維能夠幫助我們避免盲目行動和短視的決策,而是註重長遠考慮和整體規劃。它能夠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戰略,推動我們朝著最終目標不斷前進。

終局思維的理解

  我們早上從家裡出發,要去的地點是公司的話,公司的位置就是終點。為了在既定的時間到達公司,我們就會在大腦里規劃對應的出行工具和方法。

  有些人進入一家公司之初,就是抱著先看看吧,不行就換家公司的心態。結果在工作上要麼不能順利,要麼很快就離開了。

  初心其實本來就是一種終局思維的體現形式。你為自己設定了怎樣的終局人生,你就會走什麼樣的人生。如果你現在都沒有想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那你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也將如浮萍一樣飄蕩。

  公司管理其實也一樣。先是要有一個終極理想願景。雖然我們這些年已經將情懷當作一個貶義詞去理解,但沒有情懷的公司頂多就是架賺錢的機器而已。

  在管理中。我們“遇溝填平,遇河架橋”的思維從短期來看不是什麼壞事,但從終局思維看過來,是對資源和機會的浪費,是用苦力在建設公司,而不是用智力在建設公司。

  看一家公司的未來,不用看當下的實際情況,因為這些只能體現其中很少一部分,而要看公司的終局思維的擁有面積——公司哪些人有終局思維,達到什麼程度,工作中如何應用終局思維。

終局思維的特點

  長遠眼光:終局思維要求我們放眼未來,超越眼前的挑戰和困難,抓住事物發展和成長的大勢。只有從長遠的角度思考,才能制定出更為有效的計劃和策略。

  以終為始終局思維提倡“以終為始”的理念,即在開始一項工作或決策時,先思考最終的目標是什麼,然後以此為基準來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這樣可以避免盲目行動和偏離方向。

  修正決策和策略:終局思維要求我們時刻與目標保持連接,並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正決策和策略。它能夠提供反饋和學習的機會,從而在不斷的調整中接近最終目標。

終局思維的重要性

  清晰目標導向:終局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明確最終目標,並將其轉化為清晰的行動計劃。這樣可以在複雜和變化的環境中減少迷茫和分心,更加專註和堅定地追求目標。

  高效資源配置終局思維對資源的有效配置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關註最終目標,我們能夠更準確地判斷何時以及如何優先分配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和分散。終局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優先考慮對最重要的事情進行投入,從而提高效率和成果。

  策略調整和優化:終局思維能夠引導我們對當前的策略和決策進行反思和調整。通過站在未來的角度審視目前的行動,我們能夠發現潛在的問題和不足,並對策略進行優化和改進,以更好地實現最終目標。

終局思維與投資[1]

  投資者看到一隻股票在幾個月內出現了翻倍行情,便感慨自己當初為何沒有買入,這也是一種終局思維。只不過這是站在終點向前看,可以用來總結經驗教訓,但具體到投資行為應用的時候,還是需要面對未來的終點,這才是難度所在。

  巴菲特有句名言,叫做:“你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鐘”,這可能是與終局思維有關的最著名語錄了。持有十年的股票對每個投資者來說都是少數,巴菲特大部分股票持有期限也不足十年。

  但至少我們在當初做買入決定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這個企業十年之後會是什麼狀態,這樣在持有期內,面對種種波動起伏,才能拿得住並直到開花結果。否則某一個產品問題,某一個短期業績變化,都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投資選擇,直接導致半道下車,錯過一個真正的好企業。

  關於估值,最有效的方法是自由現金流折現,這還是一種終局思維。儘管很多人把這當成了一個數學公式,代入自己估算出來折現率,力圖得出一個指導操作的結論,但實際上這隻是一種思維模式,是用定量的方法得出定性的依據。當然,這至少是一種有效的思考,但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並不是算出來的數值,而是如何確定折現率。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個人如果能夠倒活一遍,他就等同於先知或者預言家,知道該怎麼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際遇。一名投資者如果知道了企業十年後的業績,自然會對現在的股價有一個理性的判斷,避免高價買入更能避免踩雷。我們對市場和企業苦苦研究的,實際上都是若幹年後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態,而建立在這種研究之上的投資,才能成為價值投資。所有關於估值的測算方法,也都因此才算有效。

  可以說,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終局思維都是投資的核心工具之一。我們買入一個標的,是因為對終局樂觀;我們賣出它,則是因為對終局悲觀。一定程度上,樂觀時間的長度決定了我們持倉的周期。

  投資的本質是時間,終局思維並不等於長線思維,實際上長線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時間標準。同樣的時間對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同樣的股票對每個人的價值是不一樣的,而同樣的股票,同樣的業績,對不同投資行為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對專註企業長期成長的投資者來說,長線持倉的確定性更強,可能犯的錯誤數量自然會大幅減少。如果投資者看到的是十年之後的企業狀態,準備長期持有,那就不會因為幾個月的錯殺而沮喪,也不會因為幾個月的暴漲而興奮,在時間面前這都是真正的浮雲。

  但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時間跨度太大,對投資者的商業洞察力要求自然也就更高,如果不是自己有非常深入理解的行業和企業,建議不要輕易做超長線持倉。投資者做的可能是價值投資,但也可能因為自己判斷的失誤,而出現嚴重的損失。畢竟有時候只犯一次大錯,就抵得上很多個小錯誤。

  而如果一個投資者是短線風格,這也不意味著他就比長線持倉者相差很多,畢竟每個投資者資金的性質和所能承受的壓力都是不同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多年不動用。短線投資者的終局,距離當前時間會比較近,對這樣的投資者來說,有時候會因為漲了很多而捨不得賣,有時候則會因為跌得太多,而被迫去做長期持有,這都是很危險的事。投資者當初買入的時候,所看到的終局,由於時間周期的變更而完全失效,這筆投資從終局失效的時候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不管多長時間的持倉,每筆交易都有自己的終局。因何買,因何賣,千萬不要把終局隨意延長或縮短,那會讓投資者失去坐標,讓很多看起來有價值的東西變得毫無意義,有些甚至會讓我們把投資變成一場真正的賭博。

掌握終局思維的策略[2]

  第一,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很清晰,選擇“模糊的正確”。

  假如你置身濃霧中的叢林,只依稀通過太陽辨別方向,你發現此刻正確的方向上泥濘一片,前方不知道有什麼,這就叫“模糊的正確”。選擇這條道路,短期內,你不一定會做對,所以是“模糊的”,但你總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在走,所以又是“模糊的正確”。在相反的方向有一條大路,這就叫“正確的模糊”。選擇這條道路,短期內,你會走得很好,所以是“正確的”,但你並不知道這條路將把你帶向何方,所以它是“正確的模糊”。

  有讀者總結成你小時候學自行車時,爸爸總在一旁提醒你的:“看遠方,不要看車龍頭。”

  不過,這種目標感很強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面對的恰恰是沒有人生目標的情況。

  第二,如果未來的目標並不清晰,你可選擇“快速走子”或“兩次創造”。

  《卓越人生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提出下麵的建議:

  “以終為始”的一個原則基礎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頭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然後付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

  以前講職業生涯規劃時,遇到最多的情況是,職場新人工作意味著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未來的職業目標。所以就有一種說法:不用管什麼目標,做好你手頭上的事才是王道。

  這就像圍棋中有太多選擇反而無法選擇,所以一種方法是AlphaGo的“快速走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性格特點、專業背景去“固定”未來的大方向,來強化自己的目標投射到現在的概率。

  另一種方法就是“兩次創造”,我們必須同時做兩件事,第一件是把當下的工作做好,第二件是在工作中不斷地明確未來的人生目標。同時,不斷用第二件事情去修正第一件事情。

  我總結成: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一樣重要。

  第三,要用一部分精力用於現在不太可能實現,但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無論是“快速走子”,還是“兩次創造”,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未來,都不是我們對未來的獨具眼光的判斷,而後者常常才是人生的“勝負手”。

  我從初中就開始寫作投稿,一直堅持了幾十年,從工作開始,我就以為自己不可能會成為一個作家,從當時的角度看,也不可能憑寫作養活自己,之所以堅持寫作,只是因為自己喜歡,同時又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而現在看來,寫作對我人生的改變,顯然是我做過的任何一件事都無法比擬的——包括當時看來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真正有決定性意義的“未來”,對現在而言常常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人要拿出一部分精力用於當下看來沒有什麼價值,也看不到什麼未來,只是純粹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第四,用原則代替目標。

  還有一些隨機事件突發事件,你既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又不值得花更多時間去研究,也談不上感興趣,但不能排除未來突然對你產生重大的影響。比如說:

  上班路上,看到一位老人倒在路上,你扶不扶?

  同事暗示你需要用行賄的方式取得某個業務,你乾不幹?

  你收到一位客戶抱怨產品的某一個非核心功能不好用,你的下意識反應?

  ……

  此時,最好的方法是用現在的原則代替未來的目標。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開頭中說:

  每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紛至沓來的,必須做出反應的各種情況。假如沒有原則,我們將被迫針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以預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應,就好像頭一次碰到這些事一樣。但假如將這些情況分成不同的類型,並且擁有處理不同類型情況的良好原則,我們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決策,並因此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這位習慣應對各種無法預料的風險的對沖基金的掌門人看來,原則,並不是什麼道德範疇的概念,而是未來在現在的概率投射的最大區間,是一種專門應對“突發事件”的“終局思維”。

終局思維的相關案例

  美國最有名的華人單口相聲演員黃西,他在自傳里講過一件事:

  黃西主業是生物化學行業,單口相聲是他最大的業餘愛好,從事了七八年,一直沒有什麼起色。他開始自我懷疑——到底一個華人能不能在美國用英語表演單口相聲?

  剛好此時,他的兒子出生了。經濟上、時間上的壓力令他不得不反覆考慮是否就此放棄。可某一天,他的腦海裡猛然出現了這樣一段未來的對話:

  爸爸:“你老爸以前也是個單口相聲演員……”

  兒子:“牛逼啊!那後來為什麼不做了?”

  爸爸:“因為你出生了……”

  兒子:“……”

  黃西想:難道未來要這樣向兒子解釋自己放棄的原因嗎?不,不能這樣。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黃西的堅持得到了回報,他成為美國最成功的相聲演員之一,兒子再也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了。

  普通人在思考問題時,會習慣性的從現在的視角看問題,從而看不到出路。

  終局思維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只要換一個未來的視角,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可能選項。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終局思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