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標感(A Sense Of Purpose)
目錄 |
目標感是指做事做決策的人以達成目標為導向的思維意識,以及在遇到困難困境時,甚至付出代價時,仍堅持衝刺目標的毅力和拼勁。
所謂“目標感”,就是在意識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併在行動上心無旁騖、朝它靠攏。目標感不等同於目的性,更加不代表功利。目標感,會讓你的行動更加落地。
目標感的核心,不是“目標”,而是“感”。就是經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能以此為行動指引。
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認為:“光你自己有目標是不夠的,你必須為身邊的人創造目標感。”扎克伯格在2017哈佛畢業演講中提到他實現目標的秘密:Let me tell you a secret. No one does when they begin. Ideas don't come out fully formed. It only come clear when you work on it. You just have to start.(翻譯:讓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沒有人能在開始的時候就做成功一件事情。任何想法都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你的想法會在你不斷去落地去做的時候開始慢慢清晰。你只需要開始去做!)
哈佛大學有一項非常著名的研究——目標對人生的影響,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
在這群人中:有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
而25年後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的職業和生活狀況因為目標感,發生了很大的差別。
3%有清晰且長遠人生規劃的人,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有著清晰但短期目標的人,他們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征是,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他們的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60%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有著穩定的工作與生活,但都沒什麼特別大的成就。
27%沒有目標的人,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狀況很不如意,經常處於失業狀態,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心理學家丹·麥克亞當斯研究了目標感很強的人群,發現他們會高度投入工作,也對後代的養育和教導盡心儘力。
生理上,他們比其他成年人更健康;心理上,他們也更滿足,更幸福。健康的人生觀也為他們的個人成功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