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原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科學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 作者: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科學管理之父
- 首次出版:1911年
- 全書名:《科學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 被譽為:
- 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 古典科學管理運動的巔峰之作
1911年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出版,標志著管理理論的誕生。這本書講述了應用科學方法確定從事一項工作的“最佳方法”,使管理從經驗變為科學。泰羅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他的《科學管理原理》是一個新的管理時代的標誌,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變革,使得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工廠管理實踐向科學管理邁進了一大步。也在其後百年中激勵和啟示了無數和管理者。即便在今天,人們也仍在感嘆,管理需要回歸泰勒。
目錄 |
經過南北戰爭以後,20世紀初的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可是,由於企業管理落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遠遠落後於當時科學技術成就和國內外經濟條件所提供的可能性。這種情況首先引起了同企業管理有關而又具有科學技術知識的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註意,他們進行各種實驗,努力把當時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應用於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以便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形成了一套科學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 前言
- 第1章 科學管理的基礎
- 第2章 科學管理的原理
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泰勒系統地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
在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專業分工、標準 化、最優化、等一些管理思想。
在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方面,泰勒對企業作業管理、組織管理等進行了全面闡述。其中包括對工人的挑選和培訓、標準作業條件、明 確規定作業量、建立激勵性的差別工資報酬制度。
在管理科學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額管理、差別計件工資制、挑選併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進行標準管 理的一系列具體的步驟與方法。
泰勒在本書中立足於美國當時資源浪費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的事實,著眼於企業的基層管理,提出了科學管理原理。他認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勞資雙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勞動生產率。即每個工人都下定決心每天努力作出儘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工人卻有意識地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認為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有三個:
1.工人中普遍流行著一種謬見,認為如果他們全速工作,就會使大量工人失業,從而造成對整個行業的巨大傷害。
2.目前通行的的管理體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為保護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須採取的一種防衛手段。
3.憑效率低下的經驗法則行事,這是各行各業中普遍存在的情況,由於這種做法,浪費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認為必須採用科學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法則。科學管理是建立在勞資雙方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的。他要求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充分發揮最高的效率,爭取最高的產量,實現最大的利益。這既闡明瞭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一.科學管理的原則
第一,開發一門新的科學,以專門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並以次取代昔日粗糙的經驗法則。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併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其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們誠心誠意地合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管理人員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管理人員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身上。
二.科學管理原理的內容
1.作業管理。這是科學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它可分為:
(1)為作業挑選“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來,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賦和才能,只要工作適合於他,就都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
他經過觀察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差別不是在智能,而是在意志上的差異。有些人適合做這些工作,而有些人則不適合做。第一流的工人是適合於其作業而又努力工作的人。因此,在各行業中的工人都應是最適合該項工作的人。這其中就體現了泰勒的“專業分工”的思想。
(2) 實行工作定額制。泰勒認為在舊的管理體制下,不論是雇主還是工人對於一個工人一天應該乾多少活,都心中無數。雇主或管理人員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的規定是憑 經驗來確定的。缺乏科學依據。在他看來,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來確定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即選擇合適而熟練的工人,對他們進行工時和動作研究,以此確定一個 “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實行工作定額。
(3)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法。採用科學的方法能夠對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勞動和休息的時間進行合理的搭配,同時對機器安排和作業環境等進行改進,消除各種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標準的作業條件。泰勒認為,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要用科學知識代替個人經驗,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實行工具標準化、操作標準化、勞動動作標準化等標準化管理。只有實行標準化,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採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從而達到最大的勞動生產率
(4) 實行激勵性的工資制度。它包括三部分:①通過工時研究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確定“工資率”即工資標準。②差別計件工資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額而採用不同 的工資率,如果工人達到或超過定額,就按高的工資率付給報酬,以表示鼓勵;如果工人的生產沒有達到定額,就將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資率付給,併發給一張黃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進就將被解雇。③及時發放酬金,即酬金必須及時地在工作完成後立即頒發。這樣做就能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是剋服工人“磨洋工”的 現象
2.組織管理。
(1)把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取代傳統的憑經驗工作的方法。泰勒認為,勞動生產率不僅受工人的勞動態度、工作定額、作業方法和工資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受管理人員組織、指揮的影響。為此,泰勒主張明確劃分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在舊的體制下,所有的計劃工作都是憑工人的個人經驗來決定的,但在新體制下,這種計劃工作必須由管理人員依據科學規律來制定。因此就需要一種事先作出工作計劃的人員。即設立專門的計劃部門。其主要任務是:①進行調查研究,以便為制定定額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據。②制定有科學依據的定額和標準化的操作方法、工具。執行的職能由工作現場的工人和工長從事,他們按照計劃部門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標準工具,從事實際的操作。
(2) 職能工長制。這是根據工人的具體操作過程,進一步對分工進行細化而形成的。泰勒主張設立八名工長來取代舊式的單個工長。為了使工長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職 責,必須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細化,使每一個工長只承擔一種管理職能。以便教導和監督工人更好的完成工作,達到高的生產效率。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集中體現了其管理思想與研究成果,引起了當時美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廣泛關註,泰勒所倡導的科學管理制度被稱為“泰勒制”,激起了當時人們研究和發展科學管理方法的熱情,許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隨者併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完善與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漫長的管理理論發展史中,這本書被公認為是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它標志著一個全新的管理時代的來臨,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變革,使得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工廠 管理實踐向科學管理邁進了一大步。時至今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直被奉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經典。
hen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