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社交疲勞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社交疲勞症

  社交疲勞症,指頻繁在社交網站活動,負面的信息或者被動參與討論,導致社交網路使用者身心疲憊的現象。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過多的社交媒體以淹沒一切的勢頭令人感到疲勞。狀態更新、Twitter消息、簽到、照片共用、好友聯繫,所有這些事情都正在消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社交疲勞症的調查樣本

  全球最大的網民行為分析機構之一GlobalWebIndex(以下簡稱GWI)曾發佈調查分析報告稱,在採集了來自27個國家共122000個網民樣本,進行了六次以上的調查之後發現,早於2012年初,社交網路便已明顯出現“疲勞症”。

  首當其衝的是美國市場上最流行的社交網路facebook,從2009年到為止,至少每月更新一次個人主頁的網民從36%增長到了59%;其次是微博,每月僅發佈一條微博的用戶從13%增長到24%;博客用戶則維持在27%的水平;而最早興起的論壇服務,用戶也下降了近10%...

  更多的社交媒體依然此起彼伏,這種“疲勞症”也在持續蔓延。

社交疲勞症產生的原因

  傳言讓人疲勞

  有研究表明,使用Facebook、微信等社交網站,就如同在鏡前自我欣賞,越是花費較多時間更新社交網站個人資料的人,越有可能是“自戀狂”。因為在這裡只需盡情秀自己,而不必對任何人付出真情實感。早在2008年,美國西伊利諾伊大學學者就通過實驗發現,有過高自我表現欲望的人通常在社交媒體上活躍程度高,且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大量結交好友。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伊利亞斯也曾表示,社交媒體的確為有自戀人格傾向的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同樣有研究結果還表明,自卑者登錄Facebook的頻率也比其他人要高。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網路心理學、行為和社交網路》期刊上。

  美國互聯網信息專家比爾·戴維道爾又發表觀點稱,頻繁使用互聯網社交媒體,正在讓人們的自戀傾向越來越嚴重。他還為此發表了一篇論文《互聯網時代的“自戀流行病”》。他認為,互聯網時代,那些有自戀傾向的人正在為互聯網用戶設定流行標準,這將導致人們可能會因沒有與他人同樣的體驗而感到焦慮或消沉。

  擔憂讓人疲勞

  隨著網路生活的深入人心,網路社交似乎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WI的調查顯示,中國是社交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在2012年時,已有84%的中國網民保持著每月至少一次的社交媒體使用頻率,包括社交網路、博客、視頻分享、照片分享、微博和論壇等。其次是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在英國常用社交媒體的網民僅64%,美國是60%,而德國只有52%。人們仍然熱衷於通過這些社交網路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擴充自己的視野。

  不過,GWI的調查也稱,僅從增長速度的差別上來看,人們還是更偏愛小範圍的、更具私密性的社交網路,比如Facebook微信等。

  只是隨著網站對新服務項目的開發,這些再小範圍、再私密的社交平臺,也一樣會被“廣而告之”,人們在社交平臺上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廣告商的神經,人們已沒有隱私!除了按興趣提示購物,還有更多的“插入廣告”在潛伏中。人們已對這些“小廣告”不勝其煩——但如果你選擇繼續留在這個圈子中,你就得接受它們或者學會漠視它們。

  選擇讓人疲勞

  如今網路不再只是一個單一的“媒體”,用戶們已更多地在把網路當作一個多功能媒體平臺。也就是說,除了登錄社交平臺,網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這可能也是社交疲勞的其中一個原因。

  典型例子就是電視節目與網路平臺的整合。從線上音樂服務到網路電視服務,這些都基本上可以讓網民們脫離“社交活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交疲勞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