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留痕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留痕管理

  留痕管理,又稱“痕跡管理”,是對一個單位或個人在平時工作中做了哪些事、怎樣做事、做的結果如何等,通過文字、圖片、影像、實物等原始資料展示出來並加以證實。特別是在企業管理中,痕跡管理既是對生產環節、工作流程的有效監控,也是對質量問題、事故等責任追究的基本證據,它對於提高人們的職業精神和提高安全、質量意識,是大有裨益的。[1]

留痕管理產生背景

有“跡”可循,有“證”可查

  工作中的“留痕管理”是必須要且一定要的。

  無論是郵件還是工單,它都是作為需求雙方之間工作協同完成的一個憑證,更是出現問題時候的可追蹤的一個憑證。如果你有一個需求需要對方完成,如果是同一個部門,一般情況下發起需求時候除了發送對方以外,還需要抄送共同的領導。

  如果是跨部門的話,就需要抄送雙方共同的領導。主要原因是讓對方依據文字憑證幹活外,抄送領導是為了讓領導知道你們的工作情況,同時在需要領導協助推動的時候可以讓領導了幫忙推動完成。

  至於抄送了領導,領導看不看是一回事,而你抄送還是沒抄送那又是另外一回事。除了是作為讓對方幹活的依據,讓領導知悉你們的工作情況以外,更是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留痕管理”最大的優點就是通過查證保留下來的文字、圖片、實物、電子檔案等資料,可以有效複原已經發生了的工作活動,從而留下印跡供日後查證。

  不可否認,“留痕管理”本身不失為一種好的工作方法,可以梳理工作、優化思路、總結經驗,確保工作有“跡”可循、有“證”可查。特別是在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時候,需要追究責任人的時候,“留痕管理”更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可以作為追蹤和查詢的憑證。

  所以,“留痕管理”雖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流程的繁瑣,但是在工作中必須的,而且能夠幫助我們做到有“跡”可循,有“證”可查。

作“考核”依據,作“邀功”武器

  “留痕管理”是為了起到督促執行工作的目的,更是作為記錄和考核的重要依據。

  日常工作中,領導不會看我們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做了多少工作,但是日常所做的工作會成為年底工作彙報的數據形成,更是作為“邀功”的武器。

  在以KPI為主導的企業管理方式下,一切依據數據來說話,而“留痕管理”可以輔助績效考核的完成。而幹了多少活,做了多少事情,都是要有憑證、有依據的,而日常的“留痕”記錄,就是KPI完成最有力的工作憑證。

  除此之外,工作中做了任何突出的工作事宜,如果有文字憑證,都是可以作為個人“邀功”的武器。如果這些內容或數據僅停留在嘴上,無依據無憑證,績效考核也成為了“主觀”考評的東西。

  所以,“留痕管理”不僅可以幫助管理層作為考核的依據,對於員工來說,更是可以作為“邀功”的武器。

留痕管理的爭議

  “痕跡管理”是近年來談論比較多的一種管理方式,從機關到企業,從地方到軍營等,幾乎都有運用。

  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的運用欠當、有悖本意,正如習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所指出的,現在,“痕跡管理”比較普遍,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既占用幹部大量時間、耗費大量精力,又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留痕管理”存在的必要性我們都不可否認,但是如果過分強調留痕、依賴留痕,就會走偏方向,陷入為“留痕”而“留痕”的怪圈,形成“留痕”式的新形式主義。

留痕管理的常見誤區

重“痕”不重“績”

  必要的留痕是工作需要,但如果在具體執行工作過程中異化成唯郵件、唯工單、唯形式,將“留痕”變成耗時耗力、繁冗複雜的代名詞,增加不必要的負擔,綁住員工幹活的手腳,則有悖於初衷。

  講求留痕的管理方式,最終是為了壓實責任,履責到人,將工作更好地落實。 為“留痕”而“留痕”,以應付績效考核,不但沒有真正起到壓實責任的效果,反而落入了務虛避實的窠臼。

  如果過分強調留痕、依賴留痕,甚至每天開個小會都要出會議紀要,以此來體現工作的細緻化,以記錄的形式來呈現工作執行和落實的好壞,工作完成情況,就會出現“劍走偏鋒”,陷入為“留痕”而“留痕”的怪圈。

  重視“痕跡”,而忽視了原本工作的完成情況和完成度,都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影響工作本身的完成效果。

  所以,重視“留痕”,但更應該重視工作的“成績”,以及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留“跡”不留“心”[1]

  近年來,國家特別重視安全檢查,所以各大企業也開啟了各種“留痕管理”,保證安全工作的完成,做到有跡可循。特別是各大國企,事業單位,一年面臨幾次的審計工作,所以,“留痕”工作更是要做到滴水不漏。

  因為,出現問題時,痕跡還能作為調查取證的重要參考。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限度和邊界,過分的重視“留痕”,而忽視了人與人之間原本的溝通和交流,就會成為員工工作交流之間的一道屏障。

  所以,在做好“留痕管理”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員工在執行過程中的工作交流。如果凡事都可以發一封郵件或一張工單搞定的話,那也就失去了工作原本的意義,員工之間不需要溝通和交流了。

過度痕跡管理解決方法[1]

  關鍵要把握三個字,這就是“要”“精”“隨”。

  • “要”,就是對重要、重大、關鍵的事情留有“痕跡”。比如執行重要任務的決策、會議、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關事項等,應留有“痕跡”,以備查驗。而有些事項,諸如打了幾場籃球、搞了幾次衛生等日常工作生活,大可不必造冊入簿。
  • “精”,就是記錄留痕要精煉,不能記流水賬,要揀最重要、最關鍵、最能說明問題的東西進行記錄,做到惜墨如金、用時最短。
  • “隨”,就是隨著工作開展一同進行,就像身子與影子一樣,是自然而然留下的,而不是為了留痕而留痕。如果我們把握好這幾點,相信痕跡管理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是會成為促進工作的有力抓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留痕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