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演化經濟地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演化經濟地理學(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目錄

什麼是演化經濟地理學

  演化經濟地理學是運用演化經濟學的主要概念,如選擇、路徑依賴、機會和收益遞增等來研究經濟地理的新學科。演化經濟地理學研究的包括區域環境的空間特性對技術變革的新變化形式的潛在影響和“新奇”如何影響空間系統的長期演化。

演化經濟學對經濟地理學的影響[1]

  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以新古典經濟理論為特征的主流經濟學出現理論危機,生物學蓬勃發展,人類文化、社會演化過程與生物基因變化過程的相似性逐步受到重視。演化經濟學吸收了德國曆史學派、年鑒學派、舊制度主義等的有機營養,借用了現代生物學的進化隱喻,對主流經濟學的“硬核”進行了革命性改造,將正統理論中處於背景狀態的演化力量和機制置於核心地位,形成瞭解釋經濟學現實的全新範式。演化經濟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納爾遜溫特的經典著作《經濟變遷的演化理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演化經濟學在有關技術創新的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表明,從動態演化的視角理解社會經濟過程的思想已得到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的認同,演化經濟學已經成為分析和描述複雜經濟現象的重要方法。

  經濟地理學家在吸收當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後,接受了演化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有限理性、非均衡、新異、不可逆、多樣性,並運用演化思想來解釋企業、產業或技術創新的空間活動,其中對產業和區域層面創新活動的空間演化分析最為活躍。同時,演化經濟地理學除了吸收演化經濟學的思想外,還融合了西方經濟地理學新近發展起來的幾個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如新產業區理論、產業集群理論和關係經濟地理學。由此可以看出,演化範式是經濟地理學的兩大理論體系之一(另外一個範式是新古典,新制度仍屬於新古典),是運用演化理論解釋、描述人類的創造力在地理空間上的變異和多樣性以及經濟現象空間演化的研究模式。

演化經濟地理學的基本主張[1]

研究假設上的主張

  (1) 反對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假設。演化經濟地理學家和演化經濟學家一樣,同意西蒙的“有限理性”學說,反對“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假設。演化經濟地理學認為,由於社會的複雜性、未來的不確定性和人的計算能力的有限性,個體的行為遵從習慣、服從規則,表現為過程理性而非完全理性;同時由於包括大部分組織行為在內的人類行為都將逐漸成為慣例,因此更加關註決策人在一定預算和其他約束條件下的主觀功能。

  (2) 專註於經濟系統的動態過程。演化經濟地理學吸收了演化經濟理論的動態和演化的思想,對經濟發展持一種動態的、非均衡的觀點,是研究經濟變遷的空間活動和一般規律的科學,它不僅研究經濟發展的結構,而且研究結構與結構之間的關係和變化過程。

  (3) 認為演化結果非最優化。演化分析強調整個經濟體系本質上是一個開放系統,充滿了不確定性,經濟的最終發展形態很難預測。雖然個人行為是有目的的,但由於不確定性和變異的存在,社會經濟演化過程並不必然趨於最優的結果。

系統論是其分析方法

  傳統的經濟地理或者關註微觀層面(理性的,計算主體,減少運輸成本),或者關註巨集觀層面(合理的結構決定組織的績效) 。而演化經濟地理學則將巨集觀層面(結構) 和微觀層面(企業) 相結合,分析這兩個層面的動態互動,打破了長期以來兩個層次不“對話”的局面。演化經濟地理學認為,經濟發展是由於企業和個人的組織積累所形成的結果,主張從企業出發研究區域和產業問題。

新奇是演化的根本動力

  “新奇”(novelty) 是演化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並且成為劃分演化與非演化經濟學的基本標準。威特(Witt) 教授從認識論角度將新奇界定為“新的行動可能性的發現,是人類創造性的結果”,並認為“新奇的創生”(即“創新”),是經濟變化的原因和動力。

  演化經濟地理學將研究置於企業研究之上,並強調經濟變化(如技術創新、全球化等) 對經濟時空結構會產生影響。因此,演化經濟地理學主要用演化的方法來分析既定結構中的變化(如企業的空間組織的演化、一個部門中企業數量的空間演化、網路中節點和聯繫的空間演化、區域中企業的演化) 或結構性變化(如新企業、部門、網路和地域在一定空間上的出現,以及舊有的企業、部門、網路和地域的衰落),並分析在一定歷史和地理背景中的當前空間形態(如企業、部門、網路或區域的空間形態) 。

歷史是演化的基礎

  演化經濟學採取歷史的觀點,強調歷史的重要性,認為時間不可逆性是經濟社會系統的重要特征。演化經濟地理學除了接受演化經濟學的“過去是瞭解現在的基礎”外,同時還堅持空間特質性,認為企業的行為或空間結構的變化是受一定條件限制的,而不僅僅是由微觀(組織的慣例)和巨集觀結構(制度和地理結構) 決定的。“路徑依賴”是理解演化思想的重要概念。“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會不可避免地鎖定於這一特定路徑(如技術或生產模式),穩定了選擇結果,並常常與收益遞增有關,因為其他企業通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模仿成功戰略;另一方面,對於產業/ 企業/ 區域來說,可能由於陷入剛性專門化的陷阱而被鎖定, 這將對其創新產生負面影響( Grabher1993) 。

慣例是演化的軌道

  慣例(Routines) 是“做事的程式和方式”,企業依據慣例行事能節約決策成本。動態、複雜的經濟過程會使企業產出具有不確定性,企業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們的生產功能,而且在於能夠評價和儲存過去選擇的結果。組織具有記憶功能,將外部信息內化為組織的技巧,成為其遵照執行的慣例。知識是慣例的核心要素,慣例儲存系統知識,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被覆制和發展,類似於生物的基因而被一代代傳承。無論是企業選址,還是區域/ 產業的發展都會受到慣例的影響。

多樣性是演化的方向

  重視協同演化過程。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共生演進”,而不是傳統觀念的“生存競爭”。受這種觀念影響,演化經濟地理學的分析框架強調多樣性特征,重視技術與制度共同演化、企業發展與企業環境共同演化、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共同演化。

  同時,演化經濟地理學認為,經濟發展不僅是路徑依賴的,而且強烈地受個人/企業家決策、技術和制度創新、制度設置安排等方面的影響。儘管初始的發展路徑相同,但是以後會出現不同的趨勢,那是因為在慣例起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改變了其原有的發展路徑。從狹義的演化觀點出發,變數或者多樣性是選擇性演化的重要前提。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志高,尹貽梅.演化經濟地理學:當代西方經濟地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國外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演化經濟地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