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改造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棚戶區改造是我國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住房城鄉建設部統計顯示,我國已改造約5000萬平方米棚戶區,近100萬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
- 2005年開始,在東北三省實施振興戰略中相繼開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程。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東北最為龐大的安居工程,用3至5年時間讓200多萬居民全部遷入新居。
- 從2009年開始,我國對國內煤炭採空區、林場、農墾及華僑農場中棚戶區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 2006年至2011年底,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超過1000萬戶。
棚戶區的存在是一個歷史遺留的欠賬問題,已成為城市中“二元結構”的一大表現,有必要加快改造的步伐。各地還有不少“城中村”、城鎮危舊房。棚戶區房屋破舊擁擠,廚衛設施不全,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幫助這些居民較快地解決住房困難,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對這一群體的住房給予保障或支持,也是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
棚戶區改造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實施。政府除了鼓勵地方實行財政補貼、稅費減免、土地出讓收益返還等優惠政策外,還允許在改造項目里,配套建設一定比例商業服務設施和商品住房,支持讓渡部分政府收益,吸引開發企業參與棚戶區改造,既使得原棚戶區居民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還可以緩解政府籌資壓力,提高改造效率。[3]
1、政策優惠,陽光操作。妥善處理棚戶區中歷史遺留的產權問題,對已經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依法賠償。充分考慮棚戶區居民的承受能力,做好與各項住房政策的銜接,妥善安置被拆遷居民。實行產權調換或者貨幣補償。
2、破解複雜問題,必須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創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
3、加強棚戶區居民安置用房的建設質量管理。儘可能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有實力的單位參與建設,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確保回遷安置房屋的建設質量,防止因質量問題引發矛盾糾紛。
4、要完善棚戶區改造後的公共服務功能。
5、要充分利用棚戶區在歷史上形成的優點,並挖掘其潛力。
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兼顧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各地對棚戶區改造實行了“保底”安置,安置標準普遍達到了戶均45平方米以上,保證了實施改造後群眾居住水平都能明顯提高。棚戶區改造還要求加強改造建設和安置住房分配過程的公開透明,維護棚戶區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確保分配結果群眾滿意。
扎實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既能改善民生,又是擴大內需的一項重要舉措。棚戶區改造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不僅能夠增加投資,而且能夠帶動消費,可以有效消化鋼鐵、建材、家電等上下游產能和產品。[3]
客觀上講,實施棚戶區改造的難度越來越大,主要原因是商業價值高、容易改造的已基本改造完畢,剩下的大多改造成本高。看來,棚戶區改造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一是徵地拆遷工作難度大,供地計劃落實受到影響,一些納入計劃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無法按期實施;不少地方改造建設資金籌措壓力較大,尤其配套設施建設資金難以落實,影響到已建成棚戶區安置住房的交付使用;少數項目存在質量問題,包括參建單位質量責任不落實,部分構件的尺寸偏差較大,存在一些質量通病等。[3]
雖然難度大,但要下決心深入推進,因為這是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有利於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發展活力。我國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繼續研究拓寬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渠道,積極創新融資方式。二是督促各地全面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在保證質量基礎上,努力加快改造進度。三是加快已建成項目的竣工驗收和配套設施建設,做好交付使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