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棚戶區是指城市建成區範圍內、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人均建築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區域。
城市的發展本該是一個動態的滾動的發展過程,然而在我國,由於各方面的因素造成城市的發展一味的快速向城市外圍擴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的土地財政以及偏激的績效考核機制是導致城市規模空前膨脹主要原因。由此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必然會出現部分街區被遺忘,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整體的環境、基礎設施、衛生條件以及各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嚴重缺乏和落後,棚戶區由此而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棚戶區數量越來越多,就像人身體裡面壞死的細胞一樣,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更新改造。而隨著時間的移,城市一味向外拓展的發展模式也開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城市基礎設施成本愈來愈高、城市土地資源趨緊,城市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土地規模相對最大化的時期。在此時城市棚戶區的更新改造成為刺激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創造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當然在目前大多數城市,棚戶區的改造往往和新區的拓展是同步進行的,經濟發達程度的差異往往決定了城市新區開發建設和棚戶區更新改造的速度。因此我國的棚戶區改造工作業已成為當前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之一,而且其力度將會呈愈發加強的趨勢。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要重築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社區建設應朝著與自然相協調而不是相對立的方向發展、要著眼於提高人民生活的質量,而不僅是提高物質商品的生產;要將城市基礎設施與土地使用納入地方生態程式,而不超越生物圈的生態極限,喊少棚戶區的人口容量,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1.江蘇
江蘇省界定棚戶區的標準是:一是主要以木板、土坯、240mm厚磚牆為承重結構,以油氈或石棉瓦為屋面材料的簡易房屋和棚廈房屋;二是低窪易澇、基礎設施配套不齊的小平房;三是按建設部《房屋等級評定標準》和《危險房屋鑒定標準》評定為嚴重損壞房、危險房的房屋;棚戶房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為棚戶區。
2.上海
在上海,棚戶區主要是指上海解放前,沿蘇州河的是紡織廠、紡織機械廠,很多外地來的女工就在紡織廠工作,男的在紡織機械廠,他們一批一批來,有老鄉有親戚,慢慢聚集在一起搭建私房就形成了當前的村落。
1949年之前,上海市政當局為控制棚戶區蔓延,曾以有礙市容觀瞻為由對棚戶實施取締,遭到棚戶居民的激烈抵制。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的上海市政府還曾動用各種力量,推行貧民住宅安置工程,內容包括建造“平民住所”、“平民村”,組織“義賣房屋”等,但這些清理與安置措施,既不能阻擋源源而來的流民潮,也不能阻擋流民搭建棚屋的需求和意志。
上海解放後,清除和改造棚戶區,同樣是城市治理的燃眉之急。任務之艱巨也是前所未有。據統計,截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的棚戶區占地面積1109萬平方米,棚戶簡屋197500間,建築面積322.8萬平方米,共居住著115萬人。這些統計數字還不包括大量見縫插針的“旱船”、“草棚”、“水上閣樓”。
3.北京
2015年北京計劃對118個棚戶區項目進行改造和環境整治,總共涉及5萬多戶居民,8成居民位於城六區。其中,除了此前未完成的項目之外,全市還新增23個棚戶區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