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新聞體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聞體制(News System)

目錄

什麼是新聞體制

  新聞傳播體制新聞傳播的制度問題,主要包括新聞資產的所有制、傳播宗旨、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經營運作模式等等內容,其中新聞資產的所有制是核心,它決定著其他體制內容的具體安排方式,是社會制度體系中的構成要素,它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一個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新聞傳播體制的基本作用: (1)決定著新聞傳播業的整體利益取向。(2)決定新聞傳播的總體方針和價值取向。 (3)影響著新聞業的經營方式。新聞傳播體制按照所有制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國有型體制、政黨型體制、公有型體制和私有型體制。

新聞體制的形成

  我國現行的新聞體制,來源於革命根據地時期品種單一而又分級別的黨的機關報的體制。全國解放後,曾在短時期內(約兩年多)出現過黨報、非黨報並存,國營、公私合營、私營報紙並存的局面,但不久便用根據地時期形成的黨報政策,作為整個國家的新聞制度。民營報紙和民主黨派報紙漸告消失,新聞事業(即便是工會、青年團報紙及各類專業報紙),一概稱為黨的新聞事業,於是由黨組織統管了全國各類新聞事業。這種體制之下,報紙的政治調門一樣,發表的言論一樣,只有新聞因各自報道的領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新聞體制的分類

  A私營媒介:完全由私人獨資或集股興辦。西方報紙基本上都是私營媒介,以美國為代表。特點:董事會為實際上的最高決策機構;依托財團;以盈利為目的;廣告是主要收入來源;迎合受眾;監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B公營媒介:絕大多數國家都有公營電臺、電視臺,以 BBC 為代表。特點:相對獨立的管理機構,不受政府控制;半官方機構;以視聽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強調對公眾負責;不播廣告;


  C國營媒介:社會主義國家和西方部分發達國家為此種體制。特點:完全依賴政府;政府宣傳機構;節目嚴肅呆板。

新聞體制的改革[1]

  在藉助哈耶克二元社會秩序理論對新聞體制創建進行闡釋時,我們可以發現,新聞體制的演進出現了兩條主線,一方面,媒介當事人在遵守內部規則的前提下自主行動,通過當事人的互動和當事人與規則的互動形成一種自發的“合作的擴展秩序”,在此可以說是媒介市場秩序。另一方面,政府權力部門為了自身利益,通過政治行為實施外部規則,形成一種外生制度的外生秩序。具體到新聞業,就是報紙遵循各項規章制度形成的人為秩序。我們的新聞體制改革實際上是內部規則與外部規則、市場秩序與外生秩序的不斷衝突與調整的演進過程。

  首先,哈耶克指出,組織具有的強制力往往導致外部規則的越界。由於統治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並受到生存問題、代理問題和度量成本問題等的約束。因此,國家的行為常常降低新聞業的經濟效益。並且政府的強制行動會導致“強權決定產權”的現象。回顧中國報業體制改革的歷程我們也能對於這一觀點找到論據。作為規則的秩序的形成,國家權力機構對媒介的定位的作用非常大。在報業集團的發展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由於國家權力部門對報團實際定位於輿論集團作為首要任務,因此導致外部規則對內部規則的擠壓。從報業制度演進的艱難歷程可以看出,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可以直接剝奪其他經濟主體的利益,政府為了強有力地實施其選擇的外部規則,可能阻礙內部規則的發展。

  但是,哈耶克更強調內部規則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因為在更深的層次上,報業市場為其賦予一種內部規則,只不過從錶面上看是外部規則的變化罷了。因此,儘管其中仍會有積極實施和創新外部規則,但總體上改革進程越來越重視內部規則的培育。

  這種培育首先表現為外部規則不斷退出的過程。在中國新聞體制創新的過程中,外部規則的演進特別突出,不是因為外部規則的決定性地位,而是在於舊體制下外部規則幾乎覆蓋了報業發展的全部領域這一客觀事實。因此,以往體制上每一環節的變化似乎都表現為外部規則的創新。然而,正如哈耶克指出的,外部規則對社會秩序的作用並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內部規則的影響。中國報業改革實際上是報社和從業者與國家權力機構長期的調整過程。權力機構的財政壓力和政治新形勢促使其在報業領域消極退出,而不是主動地進行制度創新。由於內部規則與外部規則的摩擦與衝突,形成了國家權力機構選擇外部規則的體制性壓力,而開放社會中外部規則的競爭又形成一種外部壓力,兩方面的擠壓迫使國家權力機構不得不逐步縮小外部規則在報業領域的活動範圍,以減少制度創新的風險。

  所以,從動態上,報業的體制改革實際上表現為外部規則的不斷退出過程。但其含義頗耐人尋味。這意味著錶面上的政府主導型改革實際上只不過是國家權力機構對報社自發改革的一種確認而已。對於報紙刊登廣告是如此,對與企業化管理是如此,對於報業集團的發展也是如此。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體制發展不可逆轉的客觀趨勢。

  當然,政府組織並不是一味地永無言止的退出,哈耶克認為,組織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可以從內部規則的演進中吸收有用的知識,來改造外部規則,從而使外部規則的運行效率提高。其實,這一點在報業發展中已經有所體現。再者,內部規則與外部規則在一定條件下會出現競爭,這種類似於制度市場的競爭機制有助於制度與組織之間產生相互的學習機制,加速制度的演進。

  可以說,中國新聞體制改革既有政治權力機構尋找有利於自己的外部規則的過程;又有作為個體的報社和從業人員為尋求恰當的內部規則而自發從事制度創新的過程,從錶面上看,前者涵蓋了整個體制改革的內容,而大量的事實表明,在其背後,實際上是內部規則的自發演進。在改革過程中,政治權力機構和報紙從業者都對規則有相應的理解,給予特定的環境條件,兩者會達到激勵兼容,結果內部規則和外部規則的演變會相互促進;但更多的時候由於政府的遲滯或強制行為,會損害內部規則的發育,為緩解內外競爭壓力,降低創新風險,政治權力機構不得不逐步縮減外部規則的作用邊界,退出直接的制度創新活動。

  不可否認的是,在報業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兩種規則的衝突會一直持續下去,但隨著外部規則的恰當定位,內部規則的演進將成為中國報業改革更艱難的過程。因為傳統文化、習俗、新體制對舊體制的記憶等都會造成新舊內部規則之間的矛盾,進而影響到當事人的行動。以後的問題將會成為,新的內部規則如何對舊傳統進行改造。

參考文獻

  1. 吳高福,唐海江.路徑意識與新聞體制改革的演進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體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