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技術標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技术等级标准)

技術標準(Technical standards)

目錄

技術標準的概述

  技術標準是指經公認機構批准的、非強制執行的、供通用或重覆使用的產品或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的規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關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誌或標簽要求也是標準的組成部分,是指一種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強制性要求或指導性功能,內容含有細節性技術要求和有關技術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讓相關的產品或服務達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場進人的要求。技術標準的實質就是對一個或幾個生產技術設立的必須符合要求的條件以及能達到此標準的實施技術。它包涵有兩層含義:

  (1)對技術要達到的水平划了一道線,只要不達到此線的就是不合格的生產技術;

  (2)技術標準中的技術是完備的,如果達不到包含有一定量技術解決方案的這一類標準。現實中,我們對於標準的全球技術許可戰略有許多認識上的誤區——有許多人認為許可本身僅僅就是標準的許可,也有人認為只要建立標準就可以坐享技術許可的成果。殊不知現代技術標準的全球技術許可戰略是一個知識產權戰略系統工程,是一個管理的問題,這個知識產權的管理和規劃工作,在建立標準之前就先行介入了。現代技術標準的全球技術許可戰略是沿用了“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准許可化”這一思路。

  這一思路貫穿於全球技術許可戰略的始終,同時,這一思路又是以一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戰略管理來實施的。因為從建立標準的初期,知識產權戰略管理的工作就要介入,首先的工作是申請專利,因為專利技術是技術標準實施許可戰略的基礎,而技術標準的公佈,往往又會造成資料公開,使得一些技術不再符合專利法上“新穎性”的有關規定,從而喪失獲得專利的可能,這就使標準的對外許可能力大打折扣。其次是在技術標準化階段將這些專利技術容入到標準中,在建標準的同時就要構建此標準體系的技術許可框架。最後才是標準建立後實施全球技術許可。在每一個階段,根據標準的不同,又會有不同的操作,因此又體現出許多種知識產權戰略。

技術標準的分類

  技術標準可以劃分為法定標準和事實標準。

  法定標準是指政府標準化組織或政府授權的標準化組織設置的標準。事實標準是單個企業或者具有壟斷地位的少數企業共同設置的標準。

  事實標準又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某個企業依據其市場優勢形成的統一或單一的產品標準,最典型的是美國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英特爾公司微處理器的結合,被美國學者稱之為“WinTel事實標準”。類似的還有歷史上的JVC公司的VHS家用錄像機和 SONY公司的Betamax家用錄像機標準。

  另一類是由若幹企業聯合制定的標準,如DVD 機標準。作為法定標準,一般強調的是公開性、通用性、一致性、系統性。早期的標準化組織儘可能的避免將知識產權引入標準,儘量採用那些不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使其標準出台後便於推廣。對於無法避免涉及到的知識產權(如專利技術),則要求權利人公開做出承諾,放棄其權利或者至少做出合理許可他人實施的保證,否則不予考慮納入相關標準之中。但是作為事實標準卻與法定標準不相同。在事實標準中往往包含或涉及到許多知識產權,特別是事實標準制定者自有的知識產權,實施這些標準很難避開這些知識產權的制約。

  面對技術標準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帶來的現實問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增加開發、創新的投入,力求占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此基礎上制定自己的技術標準,將其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事實上的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如大唐電信那樣代表我國提出TD—SCDMA 標準.被國際電聯(ITU)接納併成為世界三大主流3G 標準之一。標準制定的前提是技術實力。沒有強大的開發實力和技術創新實力,是難以參與標準的制定的。高新技術的複雜和風險,使得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很難開發、占有涉及到一項標準的所有核心技術。制定自己標準的根本目的,不是一定要壟斷一項標準,而是要爭取在一項標準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種參與權是依靠在標準中所擁有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主要是專利技術來體現的。將一個企業制定的標準形成事實上的行業標準,本身難度就是相當大的。更不要說形成國際標準。這對於國內絕大多數企業而言是難於實現的。在這裡提出這一問題,目的在於促使社會各界樹立起一種意識,那就是重視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相結合的意識。在一個企業制定自己的企業標準時,應該有這種意識,在一個行業制定自己的行業標準時,也應該有這種意識。在一個國家制定自己的國家標準時.更應該有這種意識。

技術標準的作用

  (1)標準框架的科學性

  不同的企業由於其產品種類不同、企業性質不同、技術水平不同、銷售渠道不同和所屬環境不同,其企業技術標準的框架和內容也會不同,而技術標準的框架結構無疑是衡量一個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首要體現。技術標準結構的確立不是簡單的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的簡單羅列,更不是對相關規定的照抄照搬,而是依據企業生產實際對企業生產過程科學合理的標準化描述,是對完成產品各項先進性能的技術性總結。

  市場經濟下的企業技術標準框架應為今後技術的發展留有餘地,並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保證其各要素之問的相關性、環境條件的統一性、結構的有序性、形態的整體性、內涵的功能性、實施的可控性和明確的目的性,從而發揮技術標準在企業生產實踐中的綱領性作用,不致於使先進的技術因雜亂的結構而黯然失色。

  (2)標準內容的先進性

  技術標準內容的先進性是指標準所規定的技術指標水平高於現行企業實際水平,併成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通過實施先進的技術標準來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確保企業技術標準水平具有先進性的關鍵,是企業在制定標準時必須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的原則,將主要技術指標定位在經過企業較大努力後能夠達到的水平上,使企業按該標準生產出的產品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充分滿足市場的客觀需求。

  應當註意的是,必須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追求標準的先進性。在確定技術指標時,應當與標準可行性和合理性相統一,否則,一個因要求太高而在企業生產工藝中無法實施的標準只能是一紙空文,失去了其對企業實際生產中應有的指導性。

  (3)標準對用戶潛在需求的預知性

  雖說我國已經步人市場經濟大門多年了,但因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視用戶利益的現象。市場經濟下,企業若要真正做到其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企業技術標準必須要保證不僅僅能滿足用戶目前對產品的實際要求,還要考慮到用戶潛在的和未來可能的需求。要預知用戶隱含的和潛在的需求,在產品開發初期,應詳細瞭解產品銷售區域的各項自然條件、用戶購買能力和使用要求,準確理解用戶對產品明確的要求,分析和確定市場潛在的期望考慮用戶之未考慮,並將其列入相應的技術標準草案中。在產品設計階段,將考慮到的用戶需求通過各種設計要素落實到產品中去。確定技術標準時,廣泛征求用戶意見,力爭讓儘可能多的用戶對自己的產品滿意。只有對用戶需求進行準確預測和判斷,考慮到用戶需求可能在未來時期內的變化,才能確保技術標準的適用性。

  (4)標準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技術標準是企業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依靠技術標準來體現。這在客觀上就要求企業必須通過對市場需求的不斷追蹤和分析,制定出適應市場變化並可以促使企業生產出更加物美價廉產品的標準,完成技術標準從以往的生產型向如今的市場型轉換,使企業能穩定地占領市場,不致因市場的變化而引起產品質量波動,失去顧客的信譽而丟掉市場,從而保證企業戰略目標順利實現。所以,認真研究市場經濟規律,自主地而不是依附於人地制定標準,將市場因素融人企業技術標準中,能從根本上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使標準檔次再上新臺階,增強產品自身的競爭力。

  (5)標準持續改進的靈活性技術標準一經確定和發佈實施,將會在一段時期內相對穩定,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引入和完善後,標準所涉及的內容必然將會不同程度地發生變化。這就要求企業的技術標準必須有針對技術更新的靈活性,能夠及時修訂和不斷完善標準內容,使企業產品始終站在先進技術的行列中,不因技術的快速更新丟掉應有的市場份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技術標準應當始終處於“適宜一不適宜一適宜” 的良性的動態迴圈中,爭取每一次改進都是一次質量和技術的提高,促使企業向更高的技術目標邁進。

技術標準的發展趨勢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世界範圍內的技術標準競爭越來越激烈,誰制定的標準為世界所認同,誰就會從中獲得巨大的市場和經濟利益。因此,一個時期以來,發達國家政府都爭先恐後的加大力度進行標準化戰略研究,試圖在技術標準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目前,歐盟擁有的技術標準就有lO萬多個,德國的工業標準約有1.5萬種,日本則有8200多個工業標準和4OO多個農產品標準。

  (1)技術標準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特定活動,已經從過去主要解決產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換問題,正在更多地變成一個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壁壘,即所謂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據統計,發展中國家受貿易技術壁壘限制的案例,大約是發達國家的3.5倍。

  (2)技術標準與專利技術越來越密不可分。在傳統產業里,技術更迭緩慢,經濟效益主要取決於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技術標準主要是為了保證產品的互換和通用性,技術標準與技術專利分離。而今天,對於高新技術產業來說,經濟效益更多取決於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技術標準逐漸成為專利技術追求的最高體現形式。在國外出現一種新的理念: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專利,超一流企業賣標準。

  (3)技術標準越來越成為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技術標準已經成為產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在傳統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中,是先有產品後有標準。在知識經濟時代,往往是標準先行,這在高技術產業領域表現猶為明顯。例如,在互聯網應用前就先有了IP協議。在高清晰度彩色電視和第三代移動通信尚未商業化前,有關標準之戰已如火如荼。關於高新技術標準的競爭,說到底是對未來產品、未來市場和國家經濟利益的競爭。正因為如此,技術標準不僅在產品領域受到青睞,而且已經成為搶占服務產業制高點的有力手段之一。還有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在國際標準之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事實標準。例如,美國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雖然沒有成為國際標準,但事實上得到世界公認,並且“贏者通吃”。事實標準的出現是新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新特點。

發展技術標準的意義

  技術標準研究和管理專家普遍認為,技術標準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標準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研發的成果通過一定的途徑轉化為技術標準,通過技術標準的實施和運用,也即標準化來促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而在技術標準實施以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市場的信息和反饋又可以反作用於技術標準的修訂改進和科技研發活動,從而促進技術標準和科技發展。

  技術標準發展水平的提高是一國研發活動和科技進步的有機組成部分,前者既是後者的成果,又是後者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首先,技術標準的出現和發展以科技進步為前提。無論何種產業,只有當技術進步令規模化成為可能時,技術標準才有可能作為實施規模化生產經營的必要工具出現;相應地,技術標準的制定也必須以科技研發及其相關科技成果為基礎,其制定、修改不能脫離對應的科技水平,否則,其適用性、有效性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消失。

  其次,技術標準及標準化的發展與科技進步互相促進。技術標準的出現是應科技發展到規模化大生產後的經濟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它一旦出現反過來又可提高微觀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效率,使它們能夠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活動,繼而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推廣使更高水平的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得到支持;微觀經濟主體的競爭、合作交互作用令技術標準和科技研發活動在整個社會範圍內互相促進,從而在巨集觀層面上顯示出標準發展水平與科技進步水平的互動發展。

  再次,技術標準發展水平與科技進步成果轉化水平,即經濟活動的技術密集程度保持一致,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經濟體中技術標準和科技研發關係更加密切以致兩者成為有機的整體。從產業乃至從整體國民經濟來看,無論是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還是技 術密集型產業或經濟體,只要它處於工業化起步後的經濟體中,技術標準都會在製造業中率先被制定、推廣、修訂,並由此波及各種產業;當產業結構升級第二產業居社會經濟主導位置之後,技術標準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的位置和科技研發一同上升,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推動因素。此後,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技術標準及標準化與科技研發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進一步上升,兩者之間的關聯也日益密切,在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或經濟體中,技術標準是科技研發的出發點之一,其制修訂也是科技研發的重要成果。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Kuxiaoxue,Angle Roh,Cabbage,Dan,Zfj3000,Vulture,Yixi,鲈鱼,HEHE林,Lin.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技術標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4.30.158.* 在 2017年5月2日 11:42 發表

學習了!

回複評論
183.221.76.* 在 2017年9月7日 10:53 發表

技術標準研究和管理專家普遍認為,技術標準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標準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研發的成果通過一定的途徑轉化為技術標準,通過技術標準的實施和運用,也即標準化來促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而在技術標準實施以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市場的信息和反饋又可以反作用於技術標準的修訂改進和科技研發活動,從而促進技術標準和科技發展。

回複評論
路飞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7月3日 10:48 發表

這個概念出自哪兒啊?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