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5个条目

戈培爾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戈培爾效應(Goebbels effect),又叫真相錯覺效應(illusion of truth effect)、“重覆成真”效應

目錄

什麼是戈培爾效應

  戈培爾效應來自二戰時期的德國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他有句臭名昭著的名言,那就是“謊言重覆一百遍就會變成真理”。[1]

  約瑟夫·戈培爾解釋:“如果你說的謊言範圍夠大,並且不斷重覆,人民最終會開始相信它,當謊言被確立的期間,國家便可阻隔人民對謊言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後果的瞭解。”

  而到了傳播學領域戈培爾效應是指以含蓄、間接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而個體無意識地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一定的心理行為反應。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目前的一些網路謠言之所以有很大市場,原因就在於其重覆傳播後出現了戈培爾效應。

戈培爾效應的來源

  1922年6月,戈培爾聽到希特勒的一場演講,他驚嘆不已:“現在我找到了應該走的道路——這是一個命令!”,於是他成為了納粹的鐵桿黨徒。為了擁護希特勒上臺,戈培爾狂熱地宣傳他所信奉的“納粹主義 ”,並因此得到了納粹上層和希特勒的賞識。

  “英雄”總算有了用武之地,戈培爾爬上了納粹的高級領導層。為了使老百姓臣服於希特勒,戈培爾利用宣傳機構動用輿論工具,編造各種各樣的謊言,通過不同的渠道,反覆向社會灌輸,最後得到的了國民的認可,於是,謊言便成了真理。這就是戈培爾效應的學說淵源。

戈培爾效應的相關實驗[2]

  戈培爾效應的典型實驗操作如下:參與者需要對一些冷知識的真實性進行評判,比如“李子乾是風乾的李子”。有時這些條目是真的(如上面提到的李子乾那條),而有時參與者則會看到平行觀點下的虛假說法(如“椰棗是風乾的李子”)。

  經過一段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周的暫停休息之後,參與者重覆以上過程。這一次他們所需要評判的條目中,有些是新的,有些則是在第一階段出現過的。

  該項實驗中有一個關鍵性發現,那就是不論所給條目真實與否,人們傾向於認為自己之前看到過的便是真的,他們拿來判斷事物真實性的唯一理由便是熟悉程度。

  實驗室發現的這個現象,似乎就可以用那句"謊言重覆夠多,就成了真理”來闡釋。環顧四周,你可能會開始思考,從廣告商到政治家,或許每個人都在利用這一人類心理來獲利。

戈培爾效應與網路謠言[1]

  反映在網路謠言傳播上的戈培爾效應,主要體現在網路對虛假信息的無限複製性。重覆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覆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這就是“戈培爾效應”。如果依靠人際傳播,謠言還必須通過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從兩個人到多個人的途徑,而造謠者通過網路則能夠利用群發功能在極短時間內向成千上萬的網民發送同一條信息。正是由於多次傳播、反覆傳播、裂變傳播,所以就有人對謠言信以為真了。“謊言重覆一百遍就會變成真理”的戈培爾效應就產生了。

  像前幾年發生在紹興的搶鹽風波,就是由一起紹興某社交網站上的謠言引起的。2011 年3 月11日,日本東海岸發生地震,導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幾天後,紹興某社交網站上出現一個帖子,說紹興市場上現在的食鹽都來自東海岸的日曬鹽,以後的鹽會有核輻射,現在得趕緊去儲存一些,於是搶鹽潮從紹興波及全國。有部分商家趁機漲價,造成食鹽市場秩序一片混亂。最後幸虧紹興的鹽業部門及時出來闢謠,說一是紹興的倉庫中食鹽儲備充足;二是市場上的食用鹽都是礦鹽而非海鹽,這場由謠言引起的搶鹽風潮才平息下去。“網路是個開放性很強的輿論場,網民的各種意見匯聚其間,真真假假。當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網民無法第一時間獲得真相。而此時謠言家放出謠言,製造熱點,引領圍觀,便像在網民認知中播下種子。”

  由於許多網路謠言看上去有板有眼,能以假亂真,於是某些傳統媒體為了閱讀率、收聽率和收視率,也會不明就理地進行轉載,於是不知不覺地成了網路謠言的推手和幫凶,拓展了謠言的傳播空間,擴大了謠言的影響。網路謠言的危害性主要體現在:一是誤導了社會輿論;二是危害了公共安全;三是搞亂了人們的心態;四是破壞了政府部門的形象。

  為了有效應對網路謠言,當前必須通過網上(虛擬空間)與網下(現實社會)相結合的治理方式。具體可以從官媒介入、行政約束、法律規制、技術屏蔽和網民自律等幾個方面著手。

戈培爾效應的相關案例

案例一

  秦時,有個與曾參同名同姓的人犯有命案。有人對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母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殺人,神態自若地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母仍不相信,照舊埋頭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人跑來報信說,曾參殺人了。曾母這才害怕了,扔掉梭子,翻過矮牆跑了。

案例二

  一次,有位門生匆忙來見蘇格拉底,興奮地說,告訴您一件事,您絕對想不到……蘇格拉底打斷他的話說,等一下。你先告訴我,這件事你用心過濾了沒有?門生說,還沒有。蘇格拉底說,你聽到的事,在傳給別人之前,至少要用篩子過濾三次。首先要過濾一下這件事是真的嗎?門生說,我是在街上聽說的,大家都在傳,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蘇格拉底接著說,那就再過濾一次:你告訴我的事是善意的嗎?門生說,正相反。蘇格拉底繼續問,你這麼急著告訴我的事,很重要嗎?門生說,並非很重要。

  蘇格拉底概括說,你所要告訴我的消息,經過篩子三次過濾後,既不重要,又非善意,更不知真假,說出來只會造成更多人的困擾,又何必再去傳它呢?

參考文獻

  1. 1.0 1.1 嚴鋒, 孫愈中. 網路謠言“戈培爾效應”剖析與對策研究[J]. 東南傳播, 2017(3).
  2. Tom Stafford.“真相錯覺”效應:謊言重覆夠多次,就成了真相?.文談,2016-11-27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戈培爾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