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門現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彈簧門是一種可以自動關閉的門。彈簧門現象用來喻指某些民營企業剛剛涉足某一行業領域又被一些“硬性政策”彈出的現象。
中國民營企業進入一些行業領域,往往會遇到兩扇門的困擾:一扇是“玻璃門”,看著可以進去,真的想進去的時候,頭上會撞出個大包;另一扇就是“彈簧門”,剛剛把腳擠進去之後,但又不得不在非市場因素干擾下被迫退出來。
國務院2010年5月份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中,也專門提出了開放民企準入的“非公經濟新36條”,並將覆蓋領域細化到二級科目領域,包括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技工業等6大領域16個方面。但是,由於政策執行力度不夠,一邊出台政策准許民營企業進入,一邊又有其他政策將民營企業“彈出”,行業入口的一扇“彈簧門”阻礙民間投資的發展。
- 民營企業與國企相比,稅費更重,在享受稅收優惠時門檻頗多。
一些地區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較多,甚至存在變相收費、搭車收費等現象,使企業不堪重負。由於大部分民營企業尚處於產業鏈的低端,利潤率低,它們對稅收政策十分敏感。有時候,一個百分點的變化就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彈簧門讓民企二次創業遭遇困境。
- 不僅是稅收,在融資、行政收費、政府服務等各方面,各種政策也無法讓民企滿足。
一些村鎮銀行、商業銀行不給民營企業機會,在股權融資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配套政策。 “民企尋求資金是要快、很急,希望儘快消化資金使用成本,而金融機構審貸程式較長,不適合民營企業的使用方式。”
- 彈簧門排斥民營企業進入,許多民企在擠破頭時發現,只要擁有一頂“紅帽子”,就能享受到不同的“貴賓待遇”,走“VIP通道”。
特別是大的投資項目,需要拉一個國企來參加。有了國企,我們在徵地、辦證、貸款等各方面都非常順暢,如果沒有這頂紅帽子,辦事情很難。
彈簧門的相關評價
市場規律將最誘人的蛋糕放在最前面,供競爭者優勝劣汰,憑實力分。而政策壁壘卻將最誘人的蛋糕藏在最後面,將民營力量隔在“玻璃門”“彈簧門”之外,的確不利於民營經濟的產業優化,封堵了民企“二次創業”的優良路徑。
要解決彈簧門問題,需要要做到三個創造:
一、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發展環境。現在資本、土地、技術、管理要素的使用依然是國有經濟占優勢,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民營企業平等使用要素的政策。
二、創造各類經濟主體公平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一些領域,雖然說民營經濟可以進入,但實際進入不了。
三、要創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受到保護的法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