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指導價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工資指導價位(Guidance Wage Levels)
目錄 |
所謂“工資指導價位”是指單位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商業服務人員等不同崗位人員的工資報酬水平,該數字以國家統計局頒佈的工資總額口徑為準,即企業直接支付給各崗位職工的“應得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職工實得工資、住房補貼、租房提租補貼以及由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
工資指導價位反映的是不同職位人員的工資報酬水平,包括經營者、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生產技人員、服務技能人員、畢業生和非全日制就業人員等。
發佈工資指導價位的目的:給企業參考,在確定當年工資時把工資指導價位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結合當年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由於發佈的工資水平有四種數據因而可以適合不同企業需要。
工資指導價位的作用[1]
其一,有利於促進市場工資率的形成。我們知道,在勞動力市場上,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是市場的兩個主體,工資水平是由主體雙方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實現勞動力交換的結果。
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上,某一職位的工資水平,是由眾多的用人單位和眾多的勞動者,在勞動力供求關係的影響下,在勞動力價值規律的作用下,所共同形成的均衡工資。由於我們現在是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機制尚未健全。政府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發佈市場工資行情,有利於引導市場形成合理的均衡工資水平。
其二,有利於企業合理確定崗位工資標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在工資決定中的市場化意識日益增強,逐步建立起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
工資指導價位的發佈,使企業可以瞭解到全市多種職位工資水平的市場行情,在確定不同崗位人員的工資時,有了一個可以直接參考的依據,使企業內部的崗位工資標準可以與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價位相互聯繫起來。這樣,有利於促進企業的工資管理走向市場化,方便企業按照市場薪資行情調查工資。
其三,有利於促進勞動力供需雙方的有效結合。在勞動力市場上,工資價位是招聘單位和求職者所共同關心的敏感問題,雙方最終能否洽談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之有關。一方面,對招聘單位來說,如果開出的工資價位偏低,將難以吸引高素質的人員來應聘;如果工資價位定得過高,則又將承受較高的人工成本。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營目標,主要是爭取以最低的成本支出,獲取最大的經濟收益。工資作為成本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所必定要考慮的。另一方面,求職者在心理上總是希望能尋找到一個具有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但如果期望值太高,則又極有可能在競爭中敗北。
工資價位的發佈正能滿足雙方的需求,以使雙方在商談中,能通過比照,結合實際崗位要求和人員條件,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比較合理的工資水平,從而提高職業介紹的成功率。
需要註意的是,工資指導價位只是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的一種參考,並不是一定要遵照執行的強制性標準。由於每個職位都有高位數、中位數、低位數和平均數這四個參考數據,所以,在實際使用工資指導價位時,可以綜合所在行業特點、企業經濟效益、崗位素質要求等情況,合理確定不同人員的工資水平。
- ↑ 龔之初.工資指導價位有何作用.上海勞動保障200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