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風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對外投資風險是指一定時期內,在東道國的投資環境中,客觀存在的,但事先難以確定的可能導致對外投資經濟損失的變化。
在進行對外投資時,投資者都十分關心投資的結果。投資結果無非是成功與失敗兩種情況,當然投資者不會在預測要失敗時盲目投入資金。但是有時儘管某項投資存在著較大的風險,由於投資可能帶來豐厚的利潤和極大的效益,促使投資者有可能下決心進行投資。即使開始分析時,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投資者卻總是面對著一個變化的環境,例如東道國市場的變化、東道國政策的變動等,有變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就有風險。因此,對外投資風險,即對外投資項目的“安全性”,是在我國對外投資中必須系統地進行研究和探討的重要閉誣。
1.風險的客觀,陸社會經濟環境就是風險環境。我國企業的資本,包括實物資產,貨幣資產和知識產權等,投入東道國也就面臨著風險環境,所以風險不僅處處存在、時時存在,而且風險無法迴避與消除。保險學中所指的“迴避與消除風險”,只是將風險造成的損失加以轉移和分散.並非真正迴避和消除。
2.風險的相對性在同一環境中,對有些投資者來說是風險,而對另一些投資者來說就不一定是風險,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風險的形式和內容也會發生變化。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投資,採用高新技術就會有風險,投入適用技術就很合適。東道國的“國有化”風險,對我國投資者就構成了風險,而對其本國投資者卻十分安全。
3.風險與效益的同一性風險與效益同時存在於社會經濟環境中,風險可能帶來投資的經濟損失,但也同時可能帶來獲得效益的機遇,而且往往是風險的可能性越大,其機遇的可能性也越大。這是誘導投資者明知投資有風險而下決心作出投資行為的根本原因。
4.風險的預測性為了增加對外投資項目的安全性,應運用調查研究的材料,採用現代科技方法對風險進行事先分析,認識風險的大小和危害程度,並採取措施轉移和分散風險,將風險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企業對外投資風險主要有以下五種:
(1)利率風險。指由於銀行存款利率或其他的投資收益率變化,使得某項對外投資的收益有相對減少的風險。利率風險的發生具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對外投資期限未滿之時,銀行存款利率上升,有時可能超過企業購買的債券利率或預期投資收益率;二是新近發行的證券利率高於先前發行的證券利率,舊證券的投資者的證券價格就會下跌,如不能及時將所持證券售出變現或轉換成新的證券,在經濟上肯定要蒙受損失,不能以同等數額的資金取得最大盈利。
(2)物價風險。又稱“購買力風險”、“通貨膨脹風險”。這是由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
(3)市場風險。是指由於政治性因素、自然災害等客觀因素和人為的主觀因素,導致投資者無法實現預期收益,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4)外匯風險。可詳見教材第八章第三節的論述。
(5)決策風險。這種風險是指企業在對外投資中發生決策失誤或管理不善,致使受資企業經營虧損甚至破產,使企業應獲取的投資本利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