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家庭消費函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家庭消費函數

  家庭消費函數是指消費收入之間的依存關係。

  凱恩斯的家庭消費函數的方程為Ct = a + bYt

  上述式子中,C表示消費,Y是家庭可支配的收入,b是平均消費傾向,即家庭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率,因此上式說明家庭的消費數量主要取決於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費與收入之間的具體關係則由平均消費傾向b來定義。至於參數a,我們可以把它看作當收入為零時,家庭必須保持的消費水平

  在這個函數方程中,假定居民的名義收入隨物價水平的升降而比例的升降,較高的物價水平並不意味著會少買些,較低的物價水平也不意味著會多買些,居民戶的實際收入就其總額而言是獨立於物價水平的。消費者購買消費品的總量完全取決於消費者的實際收入,在實際收入增加時,消費者將收入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於消費,因為還要儲蓄一部分。“作為一項規律以及一般而論,人們在收入增加時傾向於增加他們的消費,但不像收入增加一樣多而已,”(《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徐毓楠中文譯本第85頁)凱恩斯認為,“滿足個人及其家庭的當前基本需要通常是一個比積累資金動機更為強烈的動機,”“在已經建立了相當舒適的生活時,”積累資金的動機,“才會取得有效的支配地位。”(<<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徐毓楠中文譯本第85頁)這是凱恩斯消費函數存在的一個思想基礎。這裡有一個假設條件,即當前的收入能滿足當前的基本需要,並能建立相當舒適的生活。凱恩斯家庭消費函數是建立在這個假設條件之上的。如果這個假設條件存在,家庭消費函數才有實際應用的意義。

家庭消費函數的其他考慮[1]

  在上面的公式中,我們所展示的實際上是一種消費收入之間的簡單關係,即假定消費只與當期的收入有關。但是,事實上每個家庭在做出消費決策時,他們不僅考慮當期收入和當期消費,而是把消費和收入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跨度來考慮。消費函數的生命周期假定就是在整個生命周期這個時間跨度內考察消費和收入之間的關係。

  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的生命周期分成兩部分,青壯年(勞動期)和老年期(退休期),在第一時期該消費者把收入中的一部分儲蓄起來,以備老年期使用。我們感興趣的是,由什麼因素決定了消費和儲蓄的具體比率。為了簡化說明,我們假定儲蓄沒有利率收益,一個人出生時無財富可繼承,臨終時的財富也為零。現在我們再假定:C表示每一期的消費(每一期的消費都相等), N L表示一個人的生命周期(以年為單位), WIJ為工作年份,YIJ為勞動的年收入。根據上述假定,第一點可以明確的是,該消費者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消費支出不能超過他的總收入,也就是說:C * NL = YL * WL

  接著第二點可以明確的是,一個不變的消費率與勞動年限占整個生命周期的比率有關:

  C = WL / NL * YL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周期為60歲,工作年限為45年,那麼平均消費傾向就是0.75。由此可見,當一個人的工作年限占其生命周期中的比率越低,平均消費傾向就越低。反之,情況就相反。

  與消費函數的生命周期相應的是持久收入假定,它是貨幣主義的代表人物米爾頓·弗里德曼所提出的。持久收入假定也同樣地否定消費取決於當期收入的分析,而把某一時期的消費與一個較長時期的收入聯繫起來,證明這一觀點的一個典型例子是,一個消費者的工資可能是一個星期發一次,我們假定星期一為發工資日,那麼一個理性的消費者,不會只在星期一把一星期的收入全部消費完畢,在這個星期的其他日子則什麼都不消費。正常的情況是該消費者在一周的時間跨度內平均地支出他在星期一得到的收入。

  上面為了簡化分析,我們把許多其他因素都抽象掉了,而事實上,一個人可能會有遺產,同時只要有儲蓄,他就會擁有各種金融資產實物資產資產則會給人們帶來收益。另外,當人們所擁有的財富增加時,不僅來自財富的收益會增加,而且財富本身就會促使人們更多地消費,這就是財富對消費的效應。因此,當我們具體討論某一巨集觀經濟中的消費函數時,我們必須詳細分析影響消費的各種因素。

參考文獻

  1. 袁志剛. 中國巨集觀經濟中家庭消費函數的特征[J]. 學術月刊, 1996(9):30-37.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东风,Tracy,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家庭消費函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