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消費傾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平均消費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平均消費傾向,又稱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則是:APC=C/Y
例如,一個社會收入為2萬億元,消費支出為1.5萬億元,平均消費傾向就是0.75(1.5/2)。
目錄 |
APC和MPC的變化有如下基本規律:
(1)平均消費傾向APC和邊際消費傾向MPC是遞減的,即由於收入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消費增長幅度要小於收入增長幅度(APC遞減),並且越來越小(MPC遞減)。APC和MPC遞減是凱恩斯的重要觀點,是凱恩斯解釋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規律之一。
(2)MPC是消費曲線C = C0 + bY的斜率,消費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應相等,但是長期來看,消費曲線的斜率越來越小。
(3)APC>MPC,從表中的APC和MPC數字對比可以看到這一點。這是因為即使收入為零,也會有基本消費C0。MPC應該小於1,但大於零。
(4)消費和收入的關係,可有三種情況:
C>Y,APC>1
C<Y,1>APC>0
C=Y,APC=1
在圖中畫一條45°線與消費曲線交點為E,則在該點上,C=Y,APC=1;在E點之左,C>Y,APC>1;在E點之右,C<Y,1>APC>0。
平均消費傾向APC和平均儲蓄傾向APS之和等於1,即APC+APS=1
平均消費傾向與平均儲蓄傾向[1]
平均消費傾向(APC)指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APC和APS分別表示為
平均消費傾向與平均儲蓄傾向之間的關係為
表明平均消費傾向與平均儲蓄傾向之和等於1。
在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理論,把收入作為影響支出的最主要因素,並且主張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即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支出會增加,但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都在減少。
以後的經濟學家研究了長期中的消費與收入關係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並不存在凱恩斯所說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在長期中(Long-Run),平均消費傾向等於邊際消費傾向,而且是穩定的,即消費函數的穩定性。
- ↑ 曹家和.巨集觀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03月第1版
請問“表10-1”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