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性政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實質性政策[1]
實質性政策是指具有到位的物質資源投人,有明確的執行授權,對政策調適對象或是有明確的切實利益提供,或是有明確具體的行為規範,同時有嚴密的組織程式輔助執行的政策。
實質性政策的內容[2]
實質性政策是從主導與輔助角度進行分類的一種政策。實質性政策是針對實際問題提出來的,用以規定如何解決現實問題的政策。它是主導性的,涉及到人類活動的實際後果,因此影響較大。如國家的基本建設政策,福利支出政策,勞動工資政策等。實質性政策直接針對於現實性問題,一般來說是其他各種政策的核心,針對於具體問題的實質性政策居於主導地位。實質性政策總要規定的十分具體,要有針對性,否則難以把問題解決好。而且,正因為它涉及到人類行動的後果,所以必須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客觀公正的評述問題,以利於選擇最佳方案。但是,儘管實質性政策處於主導地位,但卻並不總是在作用上就大於其他輔助性政策。因為一項政策制定了總要實施才能出效果。所以再公正、合理的實質性政策也要有可行的程式去實施才行,並且還要講求一定的策略,而輔助性政策正好起到了這種作用。
象徵性政策和物質性政策的區分[3]
絕大多數政策既非純粹的象徵性政策,也不是完全的物質性政策。相反,這兩類政策可以被視為一個物體的兩極,大多數政策落在兩極當中,並依據象徵性或物質性的程度來確定其在物體中的位置。教師節在中國的設立明顯表現出象徵性政策的特征,對推動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而政府“限塑令”頒佈後,雖然商場和超市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明顯減少,但政策的棱角在農貿市場已被逐漸磨平。由此看來,限塑令從象徵性走向實質性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要走。2008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範圍若幹規定》在執行中也遇到了不少障礙,只能說是介於象徵性政策和實質性政策之間。
此外,由於行政活動(政策執行)的干預,或者由於立法機關(政策制定)沒有通過政策實施時所需資金的預算,被立法語言標榜的物質性政策有時也會演變成象徵性政策。政策宣稱與政策輸出其實並不是一回事。一些政策提出的實質性目標,如果沒有相關資金做保證,那麼就會成為實質上的象徵性政策。另一方面,政策也可能從更多的符號類型向更多的物質類型轉化,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環境污染的控制政策更多地表現出其象徵性特征。立法雖然寫在紙上,但實際做的並不多。
進入21世紀,公眾對污染問題日益關註,政策執行活動不斷增加,政府部門相關的立法活動也有所增多,其結果是《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陸續出台,使污染控制政策變為更富有實質性特征的政策。在分析政策的效果時,物質性一象徵性分類法尤其有用,因為它把我們的註意力帶到了正式的政策聲明之外,並提醒我們註意象徵性在政治行為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