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性政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物質性政策是將有形的資源和實質性的權利給予受益人, 或將真正的不利條件強加給那些受相反影響的人。
物質性政策分配有形的資源或實質性的權利,或者給目標群體帶來物質性的利益或損失。簡單地說,就是涉及現實的權益關係問題[1]。
物質性政策的實施要伴隨物質資源的投入和消耗,是要付出物質代價來保證實施的一種政策手段。根據政策問題需要解決的程度,符號性政策和物質性政策,將會互相替代。這主要取決於所需解決的政策問題自身發展變化情況。如我國的自行車管理制度,隨著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日益減弱,經歷了一個由物質性政策到符號性政策的轉化過程。隨政策問題所需解決程度的變化,及時調整符號性政策與物質性政策的運用和轉化,將有利於我們良好地解決政策問題。物質性政策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是急度解決或事關重大的政策問題,它是解決政策問題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政策手段。物質性政策的運用,標誌著一國公共政策體系的完善和成熟程度。對物質性政策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國家解決政策問題的基本去向和趨勢,瞭解國家對政策問題認定的態度和動態[2]。
符號性政策與物質性政策的轉變[2]
符號性政策與物質性政策隨著政策問題需要解決的程度,將產生替代性的變化。符號性政策與物質性政策的相互轉化,取決於政策問題自身發展變化的情況。如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就經歷了一個由符號性政策向物質性政策轉化的過程,其中主要是因為我國人口問題日益突出和嚴重,必須實質性地解決而造成的。認真研究符號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有助於把握國家對政策問題認定和評估的態度,有助於瞭解國家解決政策問題的基本走向和趨勢。
物質性政策和符號性政策都是一種對公共政策的分類方法。物質性政策是指將實際有性的資源或實質性的權利提供給政策受益人,或是將不利的條件價值與損益人。例如工資政策,國家上調公務員的工資就是以實際的貨幣增加公務員的利益。
物質性政策和符號性政策的最大區別在於,物質性政策分配的是實際的利益或是不理,而符號性政策分配的是沒有物資形態或是約束力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