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性政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符號性政策是指分配無形的承諾,很少對收益與損益的相關群體產生實際效果。
符號性政策的內容[1]
符號性政策從內容上講,沒有物質資源的投入與實權的提供;從聯繫上講,缺乏政策的影響制約因素;從現實上講,只是一種號召或輿論,不一定真正實施。
對於符號性政策所要解決的政策問題,一般說來,其被解決的程度是較淺顯的,其產生的效果是不一定的;達到的目的是有限的。符號性政策是解決政策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政策乎段。凡是所需解決程度有限的政策問題,或是目前不急於解決的,或並非事關重大的政策問題,均可適用於符號性政策。符號性政策的運用,體現了國家通過發揮公共政策的不同功能,解決政策問題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同時,也標誌著國家公共政策體系的完善與成熟。運用符號性政策,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解決好政策問題,針對政策問題所需解決程度的要求,靈活運用,達到恰到好處。
符號性政策與物質性政策的轉變[1]
符號性政策與物質性政策隨著政策問題需要解決的程度,將產生替代性的變化。符號性政策與物質性政策的相互轉化,取決於政策問題自身發展變化的情況。如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就經歷了一個由符號性政策向物質性政策轉化的過程,其中主要是因為我國人口問題日益突出和嚴重,必須實質性地解決而造成的。認真研究符號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有助於把握國家對政策問題認定和評估的態度,有助於瞭解國家解決政策問題的基本走向和趨勢。
物質性政策和符號性政策都是一種對公共政策的分類方法。物質性政策是指將實際有性的資源或實質性的權利提供給政策受益人,或是將不利的條件價值與損益人。例如工資政策,國家上調公務員的工資就是以實際的貨幣增加公務員的利益。
物質性政策和符號性政策的最大區別在於,物質性政策分配的是實際的利益或是不理,而符號性政策分配的是沒有物資形態或是約束力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