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大阪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日本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學(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學網站:http://www.osaka-u.ac.jp/ 英文

目錄

日本大阪大學簡介

  大阪大學(日語:おおさか だいがく,英語:Osaka University)是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是舊制帝國大學之一。在日本通常被稱呼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在日本關西地區,該校是僅次於京都大學的在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的綜合性大學。    

  大阪大學位於日本關西地區工業城市大阪,是戰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國大學。與其他幾年由政府直接創辦,培養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的帝國大學不同,它是由民間力量向政府申請創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兩個機構:一是適塾(又稱洋學塾),專攻自然科學。1838年塾主緒方洪庵召集一些門生講授醫學,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渝吉就在這裡求學。後來,適塾幾經演變成為專門的醫學學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醫科大學”這一校名,1931年根據“帝國大學令”正式命名為大阪帝國大學,設在醫學和理工兩部。二是漢學塾(亦稱懷德堂),成立於1924年,由商人出資經營,以研究人文科學為主,後成為大阪帝大的法文學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業學校發展起來的大阪工業大學也被合併進來,成為後來的工學部、微生物病研究所、產業科學研究所等機構。

  1947年,大阪帝國大學改名為大阪大學,規模有限,僅有理、工、醫、法文4學部和兩研究所。其間,又合併了大阪藥學專科學校和兩所高中。此後,大阪大學勵精圖治,學科、專業、學校規模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法文學部一分為三:法學部、經濟學部、文學部、又增添了新的學部和研究所,一大批附屬研究中心相繼建立,研究生教育亦全面開展,為國立綜合性大學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近一、二十年間,藉助日本經濟振興的大潮,大阪大學的發展更快於其它幾所學校。目前,它已成為擁有10個學部、包含11個研究科的研究生院和5個研究所的現代化綜合大學。

歷史沿革

  大阪大學起源於1724年設立的漢學塾懷德堂和1838年由緒方洪庵設立的蘭學塾適塾。 作為後者的發展在1931年創設了由醫學部和理學部組成的大阪帝國大學。作為日本國內的舊制帝國大學的第六所,最初以醫學部和理學部開始,創立不久就以“理科的阪大”而展露頭角。說到阪大的特色,離開當地大阪的話是難以想象的。在舊制大學時代,因為較少的官僚味,且極富庶民特征而被當地的人們所稱道。但是,近年來的權威主義也頗讓人擔心。

  到1933年,吸收了大阪工業大學成為工學部,以此形成了理學部、工學部和醫學部的三學部體制。雖然也有設立文科學部的設想,但是由於當時的時局而未能實現。

  二次大戰後,阪大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可以說是迎來了第二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改稱為大阪大學,1949年的學制改革,合併了舊制的大阪高等學校、浪速高等學校和大阪藥學專門學校,成為了以理、醫、工、文、法經的5個學部和一般教養學部的新制大阪大學。

  隨後,法經學部在1953年分離為法學部和經濟學部,醫學部也在1955年與1960年分別獨立出了藥學部和齒學部,併在1961年新設了基礎工學部、1972年從文學部獨立出了人間科學(人類科學)部,從而確立了現在的10學部體制。

  除了以上10個學部,作為大學院(相當於研究生院)的獨立研究科,1989年設立了語言文化研究科、1994年設立了國際公共政策研究科。2002 年從基礎工學研究科獨立出了情報科學(信息科學)研究科,同年,以細胞生體工學中心為主體,設立了生命機能研究科。2004年作為第15個研究科新設了俗稱法科大學院的高等司法研究科。

  2004年,根據日本《國立大學法人法》成為國立大學法人。

阪大各學部

  大阪大學校園分別地處大阪府豐中市待兼山町和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分別被稱為“豐中校區”和“吹田校區”。吹田校區在茨木市還有研究設施。本部在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

  建於1929年的豐中校區的“共通教育機構本館”,在2004年被登錄為日本國有形文化遺產。

  文學部:現有文學、史學、哲學、日本研究、美學5系30個講座。

  人際學部:從文學部分離後獨立成部,開設有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3個類別的23個講座,附設有生態實驗室,通過對獼猴基本生態,心理比較及行為的研究來探討高等動物和人類進化的關係。

  法學部:前身是法文學部,全系25個講座,它的培養目標與東大不同,只培養以普通薪金生活的中、下層公務員

  經濟學部:下設經濟學和經營學兩系6個講座。

  理學部:是阪大歷史最早的學部之一,現已成為大阪地區及日本培養經濟和科技人才的基地之一。含有數學、物理學、化學、高分子、生物學、地球及空間科學6系44個講座。附設有原子實驗、微熱研究中心等設施。

  醫學部:亦是阪大最老也很有特色的學部,僅含醫學系38個講座。附設動物實驗所、生物醫學教育中心等研究機構,以及接生護士學校。

  牙科學部:是日本國立大學中率先開展口腔教學和牙科健康教育的學部。設口腔1系19個講座,8個口腔基礎教育部門、11個口腔臨床診療部門,還附設口腔醫院和口腔技工學校。

  藥學部:由醫學系的藥學部發展而來,含藥學和製藥化學兩系13個講座,附設藥用植物園,種植有1200多種藥用植物。

  工學部:大阪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部,共含有20個系128個講座。教學和研究涉及機械、應用化學、應用生物學、材料、電子、通訊、土木建築、原子能、環境、信息科學等領域,註重工程技術。附設有超高溫理工學研究、太空物理研究及生物工程國際交流中心等部門。

  基礎工學部:偏重於工程理論,含有8個系16個講座。

  值得重點介紹的是基礎工學部和人際學部。前者是集理工於一體的新型學部,其指導思想是在理論基礎上再培養學生的工程學技術、開發基本技術;在課程編排上註重理科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相鄰學科知識的結合,適應科學技術綜合化、學際化發展需要。這個學部建立後,在激光、光電子學、微波、半導體等研究領域取得的成績,國外評價都很高,得到了大阪地方企業界以大力支援。後者於1972年成立,是日本大學中首次成立的新型學部,它打存以往學部的學科界限,從多學科的角度上開展對“人”的全方位研究,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溝通架起了橋梁。該部實行人際科學單一學制,下設3個領域:行動學,以心理學為主;社會學,以人類學、社會學為主;形成學,以教育學為主。被人們認為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獨立學部。

  3個教學研究機構

  教養學部:由早期的浪速高中及大阪國立高中發展而來,不僅承擔著全校的基礎課程教學任務,還參與研究生教學及招收外國留學生。

  語言文化部:在日本大學中首創語言和文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全部開展視聽教學裝配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同時聘請外籍教員。該部設有6個語言實驗室,還開展研究生教育。

  體育健康部:從教養學部獨立而來,含健康科學、體育科學的若幹學科。基礎工學、人際科學、語言文學11個研究科59個研究方向,除了語言文學科自己獨立開展研究生教育外,其餘各科的教學與研究均與學部的本科教育結合在一起。

  5個研究所

  微生物病研究所:成立於1934年,下有17個研究室,並附設醫院、圖書館、感染動物實驗設施、共用無菌實驗設施、菌株保存設施,癌病遺傳細胞檢索中心等。主要研究流行病和癌症。在基礎生物醫學方面,從分子、細胞、實驗動物及臨床各級水平上開展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及癌的基礎研究,附屬醫院為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實習提供服務。除科學研究外,還開展了生物學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已有20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進行微生物及腫瘤學的研究,並先後接收了近百名外國學者和科研人員來所進行合作研究。

  產業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39年,有21個研究室,以及放射線實驗室、材料分析中心、高能極限材料中心3個機構。該所與日本關西地區的工業界有著緊密的聯繫。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科學的研究中,特別是電子、電腦科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冶金學、生物化學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研製出的電場離子顯微鏡處於世界最先進的水平。該所還同理學部、工學部、基礎工學部聯合招收研究生150名,並接收30名國外研究生與研究人員來所共同研究。

  蛋白質研究所:1958 年設立,有11個研究室,其中之一專供外國客座學者研究。附屬蛋白質工程基礎研究中心下設X線分析、多肽化學、基因工程3個實驗室。該所現已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蛋白質科學研究中心。研究重點放在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目前,該所附設的結晶解析研究中心在X射線結晶分析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還自行設計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強力自動X射線衍射計,用它測定生物體有關物質分子結構。除了科學研究,還接受理學部、醫學部的研究生教育,接受國外訪問學者。每年還舉辦不同課題的專題討論會。

  社會經濟研究所:是該校唯一的社會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66年,研究範圍包括微觀經濟分析,生長理論和數量經濟。最近,除基礎理論研究外,把微觀經濟和定量經濟分析作為主要研究項目。1988年後組成了由理論經濟學椉屏烤醚韉摹按缶謾畢低常構恃踅渙鰨⒂凶盼夤夢恃д呱枇⒌慕滄約八嵌懶 ⒖購陀腖諶嗽焙獻韉鈉諳尬?/FONT>1?/FONT>3年的研究課題,輔以優良的電腦系統和圖書情報服務。該所主辦的英文版學術年報《國際經濟評論》,在60年代曾被評為世界經濟學界最高級別的年刊之一。

  焊接研究所:1972 年設立,含有9個研究室和超高能密度熱源中心和高能焊接研究中心兩個研究機構。該所的尖端焊接技術無論是在空中,還是在海上,在抗高溫、抗高壓、抗震動等方面均經受住了考驗,在世界最長的連接本州與四國的瀨戶大橋建造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超厚鋼板一次焊接問題上,成功研製出可焊接50釐米厚鋼板功率為 300千瓦的電子束焊接裝置。該所的研究活動還向世界開放,已同許多世界著名大學,如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明尼蘇達大學等開展了合作研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為工學研究科的焊接課程建設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建立了一門新興的應用高溫工程課程。

  主要研究中心有

  工作中心:為學校各門的教學、科研、實驗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設計、製作加工、修理等服務,同時亦為學生提供工程訓練、技術操作的實驗場所。

  超高壓電子顯微鏡中心:具有300萬伏電子顯微鏡實驗裝置,為材料分析、生物學、醫學等研究提供了條件,該中心已向國內外研究者開放。

  激光核聚變研究中心:擁有日本國內最先進的成套加速器設備,進行大型激光系統導致核聚變實驗,該技術處於世界尖端水平。

  細胞工程中心:進行有關細胞免疫、細胞遺傳、細胞工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有9個專供國內外客座人員研究的研究室。

  極限物質研究中心:用科學手段實現物質的極限狀態,以此來進行物質的基礎及應用的綜合研究。

  超導電子學研究中心:從高溫超導特征的探析及開發,在電子學及能量系統方面進行超導應用研究。

  情報教育處理中心:為全校公共教育開展情報處理服務,配備眾多終端供學生利用。

  此外還有低溫中心,放射性同位素綜合利用中心,有機光學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型電腦中心和核物理研究中心已定為全國共同利用機構,蛋白質研究所和焊接研究所為全國共同利用研究所。

  大阪大學位於繁華的工業城市大阪市內,整個校園被分隔在3個不同地區:吹田校區,為工學部、人際學部、大部分研究所及校行政機關所在地;豐中校區,人文科學有關學部、理學部、基礎工學部、教養學部及一些研究中心設在這裡;中之島校區,大阪大學最初校址,建有福澤渝吉紀念碑及首任校長長岡半太郎半身塑像,現為醫學部和附屬醫院所在地。

  1991年5月統計,大阪大學的本科生11,548人,其中女生1,764 人;博士前期課理學生2,149人,後期課程學生775人;同時還有醫學和牙科學碩士生(兩年制)40人,博士(4年制)420人。此外還有各種附屬學校學生551人。至今共授予碩士學位19,993人,博士學位9,781人,另外還有舊博士學位4,906人。

  同期共有教職員4,415人,其中校長1人,教授543人,副教授484人,講師202人,助教957人,教學輔助人員96人,行政人員1,444人,醫務人員688人。自創校以來已歷經13任校長,現任校長是金森順次郎。

  大阪大學圖書情報系統由中心圖書館和3個分館組成,中心館位於豐中校區,分館分別位於中之島和吹田校區及藥學部。1991年秋又建造了生命科學分館。全校共有藏書2,428,567冊,其中和漢與西文大約各占一半,所有圖書館均對外開放和服務。

  校醫院於1869年曾作為臨床教學機構對外開放,以後幾經易名,大阪帝大成立時作為大學醫院錄屬於醫學部,它是日本大學中最好的醫院之一,有600餘名教師,1,011張病床,另外,牙科學部、微生物病研究所各有自己的附屬醫院,分別有病床40張、65張。現在在吹田校區興建新醫院,計劃於1993年竣工對外開放。

  大阪大學為日本7所著名帝國大學之一,直屬文部省領導,每年有來自文部省雄厚的財政撥款,以維持教學、科研的正常開展。如1991年度的財政預算總計有831.5億日元,其中用於學校各門教學、研究事業費373.4億日元,大學醫院192.9億日元,研究所48.5億日元,設施設備212.2億日元。另外靠自己對外服務亦有可觀的收入,以1990年為例,年總收入為269.1億元,其中來自附屬醫院151.7億,學生學費56.9億,學校校產收入23.8億,其它收入36.6億日元。另外,每年還有科研補助費37.9億日元,各種來源的獎學金47.8億日元。

  大阪大學教師多為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師,這就決定了該校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保持朝氣蓬勃的發展後勁。學校對進校學生要求十分嚴格,採取講座式教學形式,註意開發學生的智力,並重視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加之該校有精良的實驗設備,學生有機會掌握現代化的實驗手段和技術,因而該校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

  大阪大學正是由於它獨特的背景和居於大阪這個工業城市及國際門戶的特殊地理環境,才造就了不尚空談,面向現實的“務實”學風,正如日本合成化學勞動聯合會前任委員長太田薰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個商業都市,不僅大學未被看得那麼重要,而且學生也被視作社會的一員。正因為如此,才形成了能培養出現實社會中各具其能人材的基礎。”在這個傳統熏陶下,阪大學子們多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為日本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活躍在商業界上層的校友之多成了該校的一大特色。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日本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湯川秀樹,他在大阪大學理學部工作達6年之久,獲獎論文在該校寫成。其它著名人物還有:經濟界,山陶里公司總經理佐治敬之,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科技界,有石油冶煉業的岡林次男,制鋼的高橋孝吉;電訊業的原田安雄、水野健次;學術界,除湯川外,還有13名校友獲日本文化勛章,15名獲日本文化功勞勛章,10名獲日本學士院恩賜獎,29名獲日本學士院獎。學術精英中首任校長長岡半太郎被譽為“日本物理學之父”,第4位校長八木秀次的“八木天線”和磁控管當時曾聞名世界;第7任校長赤堀四郎對蛋白質、氨基酸、酶化學研究曾作出巨大貢獻;第8任校長岡田實致力於焊接工學;第9任校長釜同醇太郎在傳染病學方面名揚海內外;菊池正七被稱為大阪原子能和宇宙線研究之父。此外還有伏見康治、蒼島秀雄、松島祥夫、吹田德勝、川村肇、田邊考、山家武雄、武田義章等人分別在物理、造船、生物發酵、醫學等方面功績卓著。其他傑出人物還有:前面介紹過的太田薰,國際經濟學家長谷川應太郎,作家眉村卓,中國兒童喜愛的漫畫家手冢治蟲(他的作品《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在我國已家喻戶曉)。

  大阪大學已經走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在日本的幾個重點國立大學中算是“年輕的”,但由於它位於日本經濟中心和國際開放門戶的大阪,有著優越的向世界發展的條件;經濟基礎雄厚,信息靈通,交通方便,因而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大阪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161.255.* 在 2011年7月4日 10:23 發表

克隆乾細胞--製作乾細胞的新方法 如何找到乾細胞,是克隆組織器官的關鍵。我有一個方法,可以用細胞核移置方法克隆出乾細胞。先把培養的異體胚胎的乾細胞去核,然後把待克隆組織器 官的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胚胎乾細胞中。以此形成的細胞就是要克隆組織器官的乾細胞。 細胞如何去核,我有一個方法,用機器手,由電腦程式操作,電腦程式可以編程,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回複評論
123.150.183.* 在 2011年11月11日 21:37 發表

棒!!!

回複評論
117.30.73.* 在 2019年4月29日 18:13 發表

61.161.255.* 在 2011年7月4日 10:23 發表

克隆乾細胞--製作乾細胞的新方法 如何找到乾細胞,是克隆組織器官的關鍵。我有一個方法,可以用細胞核移置方法克隆出乾細胞。先把培養的異體胚胎的乾細胞去核,然後把待克隆組織器 官的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胚胎乾細胞中。以此形成的細胞就是要克隆組織器官的乾細胞。 細胞如何去核,我有一個方法,用機器手,由電腦程式操作,電腦程式可以編程,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666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