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熟程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土地生熟程度[1]
土地生熟程度是指通常意義上的“七通一平”,換句話說,也就是土地周圍的配套(比如水、暖、電等)是否已經具備。熟地主要指供電、供熱、供氣、供排水、通訊、環保、抗災等基礎設施齊備的地,這是城市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其配套程度和質量直接影響生產、生活等城鎮功能的發揮。根據開發商的經驗,通常“熟地”的成本要比“生地”的成本每平米平均低50元左右。住宅土地開發費用直接影響了開發商的投資動力。
土地生熟程度指基礎設施的通達程度和土地的平整程度。簡單的理解,就是抵押房屋周邊設施的完善程度。其評判標準主要有三通一平、五通一平和七通一平。七通一平視為最好。
三通一平指水、電、道路通,土地平整。
五通一平指通水、通電、通路、通氣、通訊、土地平整。
七通一平指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熱力、道路通,土地平整。
土地生熟程度的種類[2]
(1)未徵用補償的農地,取得該土地後還需要支付徵地補償費;
(2)已徵用補償但未作“一通一平”或以上開發的土地;
(3)已作“三通一平”或以上開發的土地;
(4)在現有城區內有待拆遷建築物的土地,取得該土地後還需要支付拆遷補償安置費;
(5)已作拆遷補償安置的城市空地。根據土地的“生熟”程度,可把土地分為生地、毛地、熟地,由此又有生地價格、毛地價格、熟地價格。
生 地
已完成土地使用權批准手續(指征收),沒進行或部分進行基礎設施配套開發和土地平整待開發的國有土地。這類土地主要指離城鎮較遠,無市政基礎設施、未開發的土地。
毛 地
已有地上建築物及附屬設施的國有土地叫毛地。這類土地原指地上原有建築物、附屬設施將被改建的土地。
熟 地
已完成市政基礎建設的國有土地叫熟地,這類土地主要是指完成七通一平的土地。
凈 地
凈地是指已經完成拆除,地面平整,並且不存在未被拆除的建築物、構築物等其他設施的土地。
與其相對的是毛地,毛地指地上存在需要被拆除的建築物、構築物等其他設施的土地。從物質的角度來講,凈地是指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場地內達到開工條件的土地;從權屬的角度看,凈地是指沒有設定他項權利,土地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利不受限制的土地。
區 別:
一般而言,生地、熟地重點著眼於建設;而毛地、凈地更多著眼於出讓。
聯 系:
從生地到熟地的過程就是土地一級開發的訴求。
土地一級開發,是由政府或其授權委托的企業,對一定區域範圍內的城市國有土地(毛地)、鄉村集體土地(生地)進行統一的徵地、拆遷、安置、補償,使之成為凈地,併進行適當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使該區域範圍內的土地達到“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氣、土地平整),或“七通一平”(通給水、通排水、通電、通訊、通路、通燃氣、通熱力、土地平整)的建設條件(熟地),再對熟地進行有償出讓或轉讓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