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參與式教學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參與式教學法

  參與式教學法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過程和環節,以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參與”指的是個體進入群體的狀態,參與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種自主、積極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達到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使其在親力親為的認知行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知識的奇妙、增加剋服困難的自覺性和能力。為學生認識、修正自我的認知水平、能力結構提供了機會和平臺。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這種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极參与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成分,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並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參與式教學法要求讓學習者有自由思考,運用自己智慧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習者有選擇上課方式、安排學習進度的權利,除了班級教學以外,可以採用小組教學、課堂討論、個別化教學網路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

參與式教學法的背景和理論依據

  參與式教學法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源於英國。最初,參與式並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些英國的社會學專家在國外進行國際援助性研究的時候,總結出來的一套社會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只有讓當地的人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援助項目當中來,才能使援助項目取得成功。後來弓l進到教育教學領域中來,逐漸形成了自成體系的參與式教學法。在我國21世紀初所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當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參與式教學法的影響。參與式教學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參與者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參與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心理學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關係的理論、弗洛姆的期望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根據心理學的觀點,人的需要可分為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準和指向的目標或誘激物是當事者本身無法控制,而被外界環境所支配的。與此相反,內在性需要的滿足和激勵動力則來自當事者所從事的工作和學習本身。當事者可從工作或學習活動本身,或者從完成任務時所呈現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滿足。

  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的關係是:(1)當外在激勵強而內在激勵弱時,工作或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當事者將自己的工作或學習只看作是外在激勵的推動。(2)當外在激勵弱而內在激勵強時,工作或學習變得有趣、有意義和有挑戰性。(3)當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均弱時,工作或學習變得索然無味,並缺乏具有誘激力的報償。(4)當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均強時.工作或學習變得引人人勝並具有頗富誘激力的報償。

  參與式教學法能夠加強學生的內在激勵,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由於內在激勵來自學習的趣味、意義和挑戰性,學生便能剋服困難,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滿足。在參與式教學法中,來自教師的表揚和鼓勵,也使外在激勵加強。在這種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都得到加強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顯著提高。

  弗洛姆的期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是決策者,人們往往會在各種可供選擇的行為方案中選擇最有利的行為。但是,每個人在智力和認識備選方案的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在備選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認識能力的有限性的範圍內進行選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進程,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先前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其意義。知識可以視為個人經驗的合理化,學習中知識建構不是任意的,它具有多向社會性和與他人交互性。知識建構的過程應有交流、磋商,併進行自我調整和修正因此,課堂上師生的交互和共同的活動顯得至關重要,“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及對課堂社會環境和情境的營建成為獲得數學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參與式教學法有利於學生自我設計,根據自己的興趣拓寬知識面,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與式教學法的特點

  (1)參與式教學法有如下特點:

  1.主體參與:註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學生都積极參与到教學中來。

  2.互動性: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得到多方面的滿足,特別是在成就感上的滿足.教師的創造才能和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民主性:民主最直接的體現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學生能夠平等地參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

  4.合作性:參與式學習提倡分組活動的形式,這種形式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智慧經驗及教學資源在合作中得到共用。

  5.開放性:參與式教學不僅僅局限與課堂之中,它可以延伸到課外。

  6.激勵性:參與式學習評價註重發揮激勵性功能,這裡沒有失敗。只有不斷地探究。

  7.發展性:參與式學習過程期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只要學生努力探究了,在他人的幫助下進步了,在學習中獲得了親身的體驗,她(他)就獲得了發展。

  8.反思性:參與式教學的最高境界在於反思,在於頓悟,在於通過不斷發現自身之外的知識世界來構建新的經驗體系。

  (2)參與式教學的“四性”原則:

  1.“多樣性”原則:凡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使參與者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來,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可視作參與式教學方法

  2.“主動性”原則:使參與者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

  3.“公平性”原則:每個參與者在教學活動中共同享有教學資源,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地位是平等的。

  4.“有效性”原則:參與式教學的目標的達成應該是有效的.更註重的是教學的過程和方法。

  總之,參與式教學力圖體現方法,手段的多樣性,以滿足參與者的多種需求,使學習的主體具有主動性,最終達到教學過程和結果的有效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參與式教學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