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8个条目

危機評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危機評價[1]

  危機評價是指對危機發展趨向進行跟蹤,預先對危機的危害程度以及爆發的可能性作出估計。危機評價是在危機監視信息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整個危機監測的中心環節,對危機監測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危機評價的內容[2]

  危機評價是在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的前提下,評估危機發展的趨勢,跟蹤、估計、預測危機的危害程度和爆發的可能性。它是整個危機監測的中心環節,對危機監測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在進行危機評價的時候可以運用危機晴雨表(Crisis Barometer Grid)這一工具,通過測定“危機影響值(Grisis Impact Value,CIV)”和“危機發生概率”來判斷危機程度。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測定危機影響值(CIV),將危機的影響儘可能具體化

  危機的影響可以分為硬損失和軟損失兩大類。硬損失是可以用經濟價值來計量的損失,其又可以分為直接損失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在危機中直接遭受破壞的資源財富等;間接損失是指危機所導致的連帶損失和為處理危機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軟損失是指難以用經濟價值來計量的損失,比如,對生命安全、身體健康、企業形象、職工士氣、人際關係等方面造成的損失。軟損失也可以分為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兩部分。內部損失是指危機對公司內部正常運作的破壞,包括公司職員士氣低落、上下級關係緊張、正常工作秩序被破壞,工作效率下降等。外部損失主要是指對公司外部形象的破壞。公司形象是人們對某一企業自身及其一切活動的綜合認識。它產生於人們對公司歷史、財務狀況、生產質量、聲譽、社會責任和科研成果的認知。

  企業在估計危機所帶來的損失時,往往比較註意硬損失而忽視軟損失。而實際上,後者在很多情況下比前者造成的損失更大。例如,公司領導者一味地追求利潤,不顧安全生產,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直接可以計量的經濟損失可能並不是很大,但會使員工對公司產生不信任感和對立情緒、士氣低落等,給企業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再比如,一家食品公司生產的食品引發了消費者中毒,直接的賠償金額可能並不是很大,但是,它對公司形象的損害是巨大的,很可能會引起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不信任甚至是抵制,這種損失都是無法計算的。

  危機影響值是對危機影響程度的定量衡量。雖然硬損失可以用經濟價值來表示,但是,由於軟損失很難以定量指標來衡量,因此不能簡單地把硬損失與軟損失直接相加來計算危機的影響值。現在比較常用的是計分法。首先,通過以下五個大問題來分析危機的程度:

  假如危機升級,危機會發展到何種程度?

  新聞媒體及政府部門對公司的審查會達到何種程度?

  危機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公司正常業務的進行?

  公司在公眾中的形象會受到多大程度的損害?

  公司的凈利潤會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

  此外,公司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把這些問題做適當的調整,或者再增加一些其他的問題。然後進行評價打分,對每個問題的不同答案設定一個組分值(從0到lo),最後,對自身答案對應的分值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就可以得到所預測危機事件的影響值。

  第二步,預測危機發生的概率

  危機發生的概率是對危機爆發可能性的度量,需要採用具體的數字進行量化,而不能只用“可能發生”、“一定會發生”等語言來描述。比如,可以用單位時問內危機發生的次數,或者危機發生次數占該活動總次數的比例來表示。很顯然,在危機影響值相同的情況下,發生概率大於50%的危機與發生概率小於50%的危機所引起的重視程度是不相同的。

  然後把危機影響值和發生概率作為兩個坐標就形成了預測潛在危機的模型——危機晴雨表,如圖1所示。

  Image:危机晴雨表.jpg

  危機影響值表示了危機發生後可能帶來危害的程度,但是,它並沒有考慮危機發生概率的大小。如果危機發生的概率極小,即使危機影響值很大,對公司的現實威脅也不大。相反,那些危機影響值並不高,但發生概率大的危機對公司的現實威脅更大一些。因此,在衡量危機對公司構成的現實威脅時,必須綜合考慮危機影響值和危機發生概率這兩個因素。用它們的乘積來表示危機的現實威脅,稱為危機指數。即:危機指數=危機影響值(CIV)X危機發生概率危機影響值與危機發生概率的組合大致有四種類型。如表1所示。

表1  危機影響值與危機發生概率組合的類型
區域危機影響值(CIV)危機發生概率對公司的威脅性
紅色區域≥5≥50%最大
琥珀色區域≥5≤50%一般
灰色區域<5>50%一般
綠色區域<5<50%最小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危機影響值大於5且發生概率大於50%,危機就處於紅色區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如果危機影響值大於5且發生概率小於50%,危機就處於琥珀色區域;如果危機影響值小於5且發生概率大於50%,危機就處於灰色區域;如果危機影響值小於5且發生的概率又小於50%,危機就處於理想的綠色區域。

  通過對潛在的危機進行量化分區,處於紅色區域的危機就相當危險,必須立即採取措施來解決,而綠色區域則是理想的區域,在這一區域,危機的威脅性最小。

危機評價的目的[3]

  危機評價的目的在於:

  第一,確認危機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如何,以確認危機的實際損失程度;
  第二,基於已經取得的危機信息,判斷危機進一步惡化或擴散的概率有多大;
  第三,確認危機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其影響程度如何;
  第四,確定利益相關者未來可能作出何種反應,其變數如何。

  危機評價最能反映出高層管理者危機管理小組的判斷力和決斷水平。為了提高評價的準確性,有必要從外部引入相關專家參加危機的評價工作。在完成危機評價的基礎上,出台危機調查報告,對危機狀況作出明確的基本判斷。

參考文獻

  1. 朱瑞博編著.危機管理案例.人民出版社,2010.03.
  2. 朱少軍主編.上市公司危機管理.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3. 肖鵬英編著.危機管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危機評價"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