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卡達能源公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卡塔尔能源公司

卡達能源公司(Qatar Energy)——世界第三大石油公司

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qatarenergy.qa/en/Pages/Home.aspx

目錄

卡達能源公司簡介

  卡達能源(Qatar Energy)是卡達的國有石油公司。前身是卡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成立於1974年。在2021年11月11日正式更名。該公司在卡達經營所有石油和天然氣活動,包括勘探、生產、精煉、運輸和儲存。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是能源事務國務部長Saad Sherida Al Kaabi。卡達能源公司的運營與國家規劃機構、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機構直接相關。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合計占該國GDP的60%。截至2018年,按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計算,它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公司。

  在2022年3月29日,卡達能源公司與國際足聯達成新協議,卡達能源正式成為2022卡達世界盃全球合作伙伴,是本屆世界盃七家最高一級別的贊助商之一 。

卡達能源公司發展歷程

  • 1938年,鑽探第一口井——Dukhan1井;
  • 1940年,卡達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儲備,本以為可以從此向其他中東國家一樣走向石油致富路,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其石油資源都被英美所壟斷
  • 二戰後繼續開發,1949年首次原油出口,並獲得了第一批海上特許權;
  • 1960年,Idd Al Shargi和Maydan Mahzam油田被髮現;
  • 1970年,發現最大的海上油田Bul Hanine,並於1972年投產​;
  • 1971年,卡達獨立;
  • 1974年,卡達能源公司成立並持續專註於本國石油開發;
  • 1990年前後,由於油價暴跌,卡達能源公司面臨破產危機。此時,卡達能源公司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開發卡達北方氣田的液化天然氣並對外出口;
  • 1992年,英國石油(BP)因認為卡達能源公司的液化天然氣項目無法盈利而宣佈退出。但卡達能源公司一直堅持了下來,併在2006年讓卡達超越印尼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自此,卡達的經濟也得以快速發展,GDP一路飆升;
  • 如今,卡達能源公司已經開啟了其國際擴張的步伐,先後與殼牌艾克森美孚康菲石油等建立了全球勘探合作伙伴關係。同時,為提高LNG產量,卡達能源公司正在推進北方氣田擴能項目(North Field East(NFE)、North Field South (NFS))而這一項目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LNG項目。

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奧斯曼帝國崩潰後,卡達落入英國的勢力範圍,1935年,英國石油公司的前身英伊石油公司(AIOC)獲得了該國第一個陸上石油特許權。由於其在《紅線協議》下的義務,AIOC將特許權轉讓給伊拉克石油公司的一家聯營公司,即石油開發(卡達)有限公司(PDQ),後者將經營特許權。PDQ後來更名為卡達石油公司(QPC)。1938年10月,Dukhan 1號鑽井,到1940年1月日產4000桶(640立方米/日)。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將開發推遲到1947年,第一次原油出口發生在1949年。

  1949年,第一批海上特許權授予了國際海洋石油公司(IMOC),該公司是Superior Oil和倫敦註冊的Central Mining&Investment Co.的子公司。1952年,IMOC退出後,卡達殼牌公司(SCQ)獲得了大部分海上領土的勘探權。1960年和1963年,分別發現了Idd Al Shargi和Maydan Mahzam油田。 最大的海上油田Bul Hanine於1970年被髮現,並於1972年投產。

工人罷工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該公司的石油工人曾多次抗議。在該國實行勞動法規之前,工作時間、工資和條件差別很大。加班工資不一致,工人可能因輕微違規而被解雇,與高級Al Thanis、英國官員和外國職員相比,大多數人的工資微薄。早期的罷工集中在工資和條件上,埃米爾在談判新合同時鼓勵罷工,以迫使石油公司讓步。

  1951年罷工後,由於與卡達勞工發生衝突,政府驅逐了Dhofari勞工。 1951年7月,在6名領導罷工的人被捕後,近900名工人拒絕返回工作崗位。多哈的市場停止運作以示聲援,導致政府對工人的要求做出讓步。7月17日,被拘留的工人被釋放,最低工資提高了一盧比。儘管工資有所提高,但罷工全年仍在繼續。9月,公司司機抗議改善工作條件,10月,梅薩耶德的工人舉行抗議活動,要求進行住房改革。

  1952年8月,一個工人聯盟向埃米爾阿裡·阿勒薩尼的兒子艾哈邁德·阿勒薩尼提出了他們的要求。他們的要求集中在改善工作條件、減少擔任高級職位的外國人以及提高工資。艾哈邁德拒絕了這些要求,導致工人向英國人表達不滿

  20世紀50年代中期,抗議活動與其他因素聯繫在一起,主要是泛阿拉伯主義、反殖民主義和對統治家庭的不滿。這部分是由於卡達工人受到來自伊拉克和葉門等國家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影響。

  1955年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埃米爾動用了防暴隊鎮壓不滿情緒。最大的抗議活動之一發生在1956年;它吸引了2000名參與者,其中大多數是與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結盟的卡達高級官員和不滿的石油工作為回應,政府在工人合同中加入了禁止政治活動的條款。1957年,該公司與艾哈邁德·阿勒薩尼(Ahmad Al Thani)之間發生了一場糾紛,起因是他下令由該公司出資建造一座額外的煉油廠。

  政府於1959年成立了勞工部。1963年,成立了一個名為民族團結陣線的勞工組織,其主要要求之一是為卡達石油工人提供更多的權利。

石油部門國有化

  1973年,收購了QPC的陸上特許權和SCQ的海上特許權25%的股份。作為協議的一部分,政府的股份將每年增加5%,直到1981年達到51%。然而,在1974年初,QPC同意一項新協議,允許政府將其在兩家公司的股份增加到60%後,最初的協議被廢除。

  1974年12月,政府正式宣佈有意收購SCQ和QPC的剩餘股份。1975年通過的一項政府法令宣佈剩餘股份歸政府所有。隨後幾年的談判導致政府於1976年9月對QPC的陸上特許權和1977年2月對SCQ的海上活動擁有全部所有權,從而將石油部門完全國有化。

  1991年,卡達石油公司啟動了石油生產設施升級計劃。該計劃包括使迪亞布構造(Dukhan)上線和提高石油採收率(EOR),特別是在Dukhan油田。QP預計將Dukhan的產能從2006年的335000桶/日(53300立方米/日)提高到2008年的350000桶/日。QP正在幾個較小的油田進行類似的工作,包括海上Bul Hanine和Maydam Mahzam。新發現的前景有限。QP在20世紀80年代初進行了大量勘探活動,但隨著80年代中期石油過剩的加劇,勘探活動有所下降。此後,QP鼓勵外國運營商申請勘探許可證。

  儘管到20世紀80年代末,鑽井數量大幅增加,但收效甚微。大多數新的勘探和生產(E&P)由國際石油公司在海上進行,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道達爾。雖然大量勘探和生產正在進行,但在過去十年中,卡達沒有任何重大石油發現。預計最新的石油產量將來自馬士基石油公司(丹麥),該公司經營著Al Shaheen油田。

  馬士基於2005年12月與卡達石油公司達成協議,該公司計劃鑽探160多口生產井和註水井,並建立三個海上平臺。計劃將Al Shaheen的總石油產量從2006年初的240000桶/日(38000立方米/日)逐步增加到2009年底的300000桶/天(48000立方米/天)。建成後,卡達的原油產能將超過110000桶/日。

  2019年8月,法國跨國綜合石油天然氣公司道達爾(Total)確認簽署協議,將其在肯亞、蓋亞那和納米比亞的部分資產轉讓給卡達石油公司。通過這些交易,QP將持有納米比亞2913B區塊30%的權益和2912區塊28.33%的權益。QP還將持有道達爾公司在蓋亞那Orinduik和Kanuku區塊現有25%權益的40%股份,以及在肯亞L11A、L11B和L12區塊的25%權益。

管道、出口和煉油廠

  QP運營著卡達的石油管道網路,將石油從油田輸送到該國唯一的煉油廠和出口終端。QP運營著一個廣闊的海上管道網路,將原油從海上油田輸送到哈爾島,在那裡石油可以加工出口。在陸上,大部分石油被送往烏姆賽義德進行精煉或出口。卡達有三個主要出口碼頭:烏姆賽義德、哈勒島和拉斯拉凡。卡達通常出口約600000桶/日(95000立方米/日)的原油和約20000桶/日的精煉石油產品。大多數出口都流向亞洲,日本是最大的單一接收國(2006年原油產量約為380000桶/日(60000立方米/日))。在國際市場上,主要客戶是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ENOC)、嘉能可、Bakri Trading、Vitol、Mitsui和伊藤忠商事。

  煉油由兩個煉油廠進行——烏姆賽義德的QP煉油廠和拉斯拉凡的拉凡煉油廠。 此外,卡達石油公司與南非薩索爾公司(Orix GTL)和英荷殼牌公司(Pearl GTL)有兩家合資企業,它們正在使用天然氣制油技術從天然氣生產合成石油產品(GTL石腦油、GTL柴油)。

  卡達的第一座煉油廠於1953年在烏姆賽義德建成。煉油廠的第一次改造於1974年完成。到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消費的增長使得卡達開始進口精煉產品。

  1983年,Umm Said的一座50000桶/日(7900立方米/日)煉油廠投產。目前,Umm Said煉油廠的煉油能力為137000桶/日(21800立方米/日)。

  拉凡煉油廠(RL1)於2009年9月投產。該煉油廠的處理能力為每天146000桶(23200 m3),並利用南帕爾斯/北穹凝析氣田產生的氣田凝析油。煉油廠改造完成後(RL2),其處理能力將達到292000桶/日(46400立方米/日)。

  精煉產品出口的營銷和商業方面完全由卡達石油營銷局(Tasweeq)控制。2020年1月,卡達石油公司與科威特簽署了一項為期15年的協議,每年供應3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

  2021年10月11日,卡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迎來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正式更名為卡達能源公司(Qatar Energy),並啟用全新的品牌形象標識。

  公司名稱用“Energy(能源)”一詞,取代“Petroleum(石油)”,使用新的水滴圖案logo,寓意公司將致力於發展石油以及其他更清潔的能源類型。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新名稱代表著更廣泛的戰略,包括關註能源效率和環保技術,如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舊名稱無法反映出公司實際在做的事情。

卡達能源的海豚計劃

  海豚天然氣項目

  卡達石油公司是海豚天然氣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將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的天然氣網路與波斯灣地區的第一條跨境天然氣管道連接起來。該項目由Dolphin Energy開發,該財團由Mubadala Development代表阿布扎比政府(51%)、道達爾(24.5%)和西方石油(24.5%。Dolphin項目在2006年取得了重大進展。除位於Ras Laffan的天然氣處理廠外,該項目的所有上游和下游組件均於年底完工。公司發言人於2007年3月宣佈,該公司在阿聯酋測試了接收和分配設施,預計將於2007年6月開始運營。全長260英里(420公裡)的海豚能源管道目前每天從北部油田向阿聯酋和阿曼市場輸送4億立方英尺(11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    從氣體到液體   過去幾年,GTL項目在卡達受到了極大的關註,卡達政府最初設定的目標是到2012年開發400000桶/日(64000立方米/日)的產能。然而,取消和延遲大大降低了這一目標。2007年2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取消了其棕櫚天然氣液化天然氣項目,該項目預計產量為154000桶/日(24500立方米/日)。

  該公司將開發Barzan天然氣項目,計划到2012年每天供應15億立方英尺(4200萬立方米)。Oryx GTL工廠是QP和Sasol Chevron GTL的合資企業,產能為34000桶/日(5400立方米/日)。該工廠於2006年6月投產,但技術問題阻礙了該財團在2007年4月之前裝載第一批出口產品。

  2007年2月,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為其珍珠GTL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明珠工廠將由QP擁有51%的股份,儘管殼牌將以49%的股份運營該項目。該設施預計將使用天然氣原料生產140000桶/日(22000立方米/日)的GTL產品。該項目將分階段開發,預計2010年產能為70000桶/日(11000立方米/日),第二階段預計將於2011年完成。Pearl項目將是世界上第一個綜合GTL運營,這意味著其上游生產將與陸上轉換廠整合。

卡達能源的子公司

   卡達石油化工公司

  卡達是第一個建立自己石化工業的波斯灣國家。卡達石油化工公司(QAPCO)於1974年11月9日根據埃米里第109號法令成立,是QP(84%)和CdF(Chimie de France)之間的合資企業,並於1981年開始生產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硫磺,和埃爾夫·阿基坦(法國)通過其Atochem子公司。在QAPCO的早期,可靠的天然氣供應的重要性得到了證明,伴隨著石油價格的波動,伴隨著天然氣產量的波動,乙烷原料短缺,這一點受到了損害。QAPCO的設施包括一座年產525000公噸(MTPA)的乙烯裝置、兩座年產360000公噸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裝置和一座年產70000公噸的硫磺裝置。股東現在是卡達工業公司(80%)和道達爾石油化工公司(20%)。

   卡達化肥公司

  卡達化肥公司(QAFCO)成立於1969年,是卡達政府、挪威Norsk Hydro、Davy Power和Hambros Bank的合資企業,生產氨和尿素。該公司目前由卡達工業公司(75%)和雅拉國際公司(25%)擁有。QAFCO於1973年成立了第一家工廠,其設計日產能為900噸氨和1000噸尿素。梅薩耶德市的QAFCO綜合設施包括四列完全集成的列車;除脲醛裝置外,每列由兩個裝置組成,一個用於生產氨,另一個用於尿素。QAFCO目前的年總生產能力為200萬噸氨和280萬噸尿素,使QAFCO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尿素生產商。計劃於2011年初(QAFCO 5)使用Snamprogetti和Haldor Topsoe設計完成新工廠擴建。氨產量將增加4600公噸/天。

  卡達化工公司

  卡達化工公司(Q-Chem)是一家卡達公司,由Mesaieed控股公司(MPHC)49%、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國際卡達控股有限公司(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卡達)49%和卡達石油公司(QP)2%持有。MPHC由QP控股。Q-Chem工廠是世界級的綜合石化工廠,能夠生產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中密度聚乙烯(MDPE)、1-己烯和其他產品。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用於Q-Chem設施的設計、建造和調試,該設施於2002年底開始運營。位於Mesaied工業城的Q-Chem綜合設施包括一個乙烯裝置(每年可生產50萬公噸(mtpa))、一個聚乙烯裝置(每年能生產453000公噸)和一個1-己烯裝置(每年能夠生產47000公噸)。Q-Chem的資產還包括硫磺回收和固化裝置、裝袋和儲存倉庫、氮氣裝置、水處理廠、海水冷卻系統、碼頭設施和各種行政建築。

    卡達乙烯基公司(QVC)

  卡達乙烯基公司成立於1997年,位於多哈以南約40公裡的梅薩耶德工業城。工廠的位置在土地、基礎設施、通用設施、安全、安保和電信方面具有優勢。該工廠可使用港口基礎設施,其容量足以容納多達55000噸的船隻,用於鹽的進口和燒鹼、EDC和VCM的出口。

  這些設施由Krupp Uhde GmBH和Technip Italy組成的財團以總價交鑰匙的方式建造。

  項目在EPC合同簽訂後約30個月完成,設施於2001年第二季度啟動。最初的員工人數約為180人。卡達乙烯基公司(QVC)股東為QAPCO、Mesaieed石化控股公司、卡達石油公司。

卡達能源公司業務

  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外國公司是石油勘探、開發活的主要作業者。目前杜漢油田產量為1350萬噸,公司計劃在3年內將產量提高50萬噸 。到2000年使公司石油總產量達到2500萬噸。公司重點項目之一是開發卡達北方大氣田,該氣田天然氣儲量為4.2萬億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氣田之一

  油氣加工:卡達石油總公司計劃投資2.74億美元,將烏姆賽義德煉油廠年加工能為由現在的315萬噸增加到400萬噸。其中包括安裝一臺生產能力為100萬噸的催化裝置,增加一臺年生產能力為150萬噸的凝析油處理設備。該公司積極發展液化天然氣項目,計劃向天然氣部門投資142億美元。3、 石油、油品和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卡達能源公司在華業務

  2022年11月21日,卡達能源公司(QPower)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簽署了一項買賣協議,從2026年開始,每年向中國供應4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為期27年。中國企業中石化宣佈與卡達能源公司簽署了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長期購銷協議。中石化的官網消息也提到,該協議是雙方就卡達北方氣田擴能項目開展一體化合作的重要部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與卡達能源事務國務大臣、卡達能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阿比(Saad Sherida Al-Kaabi)以線上形式共同簽署了協議。

  卡達能源公司發佈的消息顯示,根據購銷協議,合同氣量將由該公司的北方氣田東部擴建項目(NFE)供應,這是該項目宣佈的第一份長銷合同,也標志著LNG行業誕生了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天然氣供應協議。據悉,NFE預計於2026年擴產。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長達27年的買賣並不是雙方的第一次合作。2021年3月,中石化便與卡達石油公司簽署了每年200萬噸的LNG長期購銷協議。根據協議,從2022年起,卡達石油公司將向中石化每年供應200萬噸LNG,為期10年。當年10月,卡達石油公司正式更名為卡達能源公司。

  中石化與卡達能源公司緊密合作的背後,是中卡兩國經貿合作保持快速發展的具象表現之一。

  近年來,中卡雙邊貿易增長迅速,2013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2020年中國躍居卡達最大貿易伙伴國。2021年中卡雙邊貿易額171.7億美元,同比增長57%;今年上半年,中卡雙邊貿易額128.3億美元,同比增長71%。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中卡雙邊貿易額109.5億美元。中國從卡達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液化天然氣、原油和石油化工產品。

  不過每年4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換算成天然氣,大概是56億立方米,這一進口量與我國每年實際的天然氣需求相比並不是很多。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2021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3726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高達45%。國家能源局預計,到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4300億-4500億立方米,到2030年將達5500億-6000億立方米,預計缺口高達2000多億立方米。

  但這一大單所蘊藏的現實意義卻是非常重大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分析稱,一方面,27年的長效合作協議,增加了我國天然氣安全、能源安全的支撐。從比例來看,我國天然氣需求中自給和進口的部分大約是六四開,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天然氣使用的範圍、領域以及用量都可能會越來越多。從能源戰略安全及穩定性的角度來看,增加天然氣的進口渠道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長效協議的簽訂也有利於我國雙碳的發展。雖然每年400萬噸的進口量與總需求相比並不是很大,但這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探索,意味著它建立了一個合作框架,鑒於兩國的合作深入,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可能簽訂相關的補充協議,結算、價格甚至供氣量都可能會持續增加。

卡達能源公司的重大事件

  作為世界盃史上國土面積最小的世界盃主辦國,卡達為2022年世界盃豪擲了約2290億美元,較該國去年GDP高出約三成,也遠超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116億美元和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150億美元。

  能夠如此“豪擲千金”,主要依靠卡達出口油氣資源帶來的巨額收入,而背後的主要“金主”正是卡達能源公司(Qatar Energy)。

  此外,卡達能源也是本屆世界盃簽約的七家頂級贊助商之一,其餘六家分別為阿迪達斯可口可樂萬達現代汽車卡達航空VISA。卡達能源的加入,也推動國際足聯(FIFA)從本屆世界盃中獲得了歷史最高收入,達到75億美元。

  上半年油氣收入暴漲超60%

  作為僅有300萬人口的海灣小國,卡達在2010年獲得世界盃的主辦權以來,已經在新的基礎設施上投入了至少2000億美元,大部分資金來自卡達能源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收入。

  油氣產業是卡達的經濟支柱,也是該國為世界盃“豪擲千金”的底氣。據《海灣時報》報道,卡達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占政府總收入80%以上,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4%左右。作為卡達境內影響力最大的企業之一,卡達能源此次大力贊助也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瞭解卡達這個國家。

提示 本條目僅是MBA智庫百科卡達能源公司的介紹。若您需要與卡達能源公司聯繫,請訪問卡達能源公司官方網站。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卡達能源公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